标签:
文化 |
分类: 专题 Features |
“这是前门大街吗?”正在修建的前门大街蓝色围栏外,两个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用生涩的中文问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两位游客趴在围栏上,使劲地透过缝隙往里看。“what a pity!”女孩为不能进入前门大街而感到可惜。旁边一位蹬三轮的老北京人似乎是在跟两位游客解释,又似乎在自言自语地说:“八月来,新的大街就可以进去了。”文 甘丹
修建依据:1957 年的老照片
进入修复工程尾声的前门大街被围了个严严实实,想找个“漏洞”钻进去一探新大街的风貌,却未能得逞。透过缝隙往里看,工人们正在忙碌地铺地面的石板。费劲地和他们喊话后得知,这基本上是新前门大街的最后一道工程。不日,它即将全面竣工。
围栏外面,三三两两的游客从正阳门穿过,走近,然后又失望而归。每天,都有众多这样慕名而来的人。失望的同时,他们发现了已经修复好的前门五牌楼,以及停在大街前端两侧的铛铛车,他们拿出照相机对着这两处不停地拍照。而五牌楼和铛铛车,正是此次新前门大街要恢复的“古风貌”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参与了前门大街整修规划会议的文物建筑专家罗哲文告诉我们,新前门大街的规划是按照1957年北京市规划局拍摄的前门大街两侧的老照片设计的。“因为1957年时的前门大街,和民国后繁盛时期的前门大街没太多区别,变化不是很大。可以作为依据。”而时间再早的资料则不多,也不全面。
罗哲文说,前门大街的整修按照两个原则:一是,大街上作为文物单位的建筑,必须依据文物法的规定,按照建筑物的原状进行修复。二是,作为城市街道风貌,前门大街也不是完完全全一成不动,在总体上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可以按照现代的功能进行一些新的改造。 “从现在的修复情况来看,我觉得还是可以的。”罗哲文如此评价新前门大街。
修建原则:
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建筑
根据崇文区曾经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前门大街,总共保留了20700多平米的老建筑,大约占前门地区规划建筑面积的52%。整个设计方案特别突出了前门大街现代商业功能和古都风貌相结合的原则。
那新的前门大街到底会呈现出怎样的神秘面貌呢?我们对此尤为好奇。实际上,新的前门大街规划成了北段、中段和南段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按照老前门大街建筑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文物专家王世仁也是全程参与前门大街规划的,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在前门大街整修前,有将近70%的建筑是符合拆除条件的危房。专家们在考察后,找出了历史老建筑,对老建筑采取“宁修不拆”的修复方式。
新前门大街北段以保存历史遗存建筑为主,保存的老建筑包括月盛斋、中国书店等九座。之前,前门大街只有月盛斋是登记在册的非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处中国书店则是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经专家组勘察,又找到了7处历史建筑,这九座建筑将原汁原味地再现在北京人面前。
我们将看到的大街中段以恢复历史上标志性门脸和景观为主,共有41个有名有姓的老门脸被恢复或重建,包括全聚德、宝兴、义昌源、中和戏院等。而南段则保留了原有的几个现代建筑,包括亿隆商厦等。
同时,老北京人熟悉的、消失几十年的有轨电车“铛铛车”也将重新行驶在前门大街上。虽然它不再承担着主要的交通运输功能,但会成为新前门大街上一道重要的复古风景线。
修建结果:
老建筑加入现代商业元素
虽然不能一观新前门大街的全貌,但是从围栏的缝隙中,也能窥探到一些老建筑的不同之处:透明的落地大玻璃被安装在了一些传统风格的建筑上。而这一规划风格也曾经受到过一些专家的质疑。
王世仁曾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新前门大街在设计方案中特别强调其商业功能,历史风貌服从于商业功能,因而一些按照历史恢复的建筑都采用了大玻璃门窗,以适应现代商业功能。而前门大街北段,月盛斋等九座历史遗存建筑,将以观赏功能为主、商业功能为辅。
另外,新前门大街的一些装饰也吸收了一些老的传统元素,比如整条大街从北往南安装了8盏故宫宫廷式样的园林灯。鸟笼、拨浪鼓、糖葫芦等老北京特有的物品,也被设计成了路灯,共有38架鸟笼灯,56个拨浪鼓路灯和24个糖葫芦路灯。国子监独有的石鼓,皇家园林里储水浇花的铜缸,也都被设计制作后放在新大街的路边。
但这些设计遭到了文物专家谢辰生等人的质疑。谢辰生认为,石鼓、铜缸这样的东西在过去的前门大街上是根本不存在的,新大街上摆放这些东西会显得不伦不类。文物专家徐苹芳也呼吁前门大街各个铺面的牌匾、布幌子,也需要严格按照老照片重新恢复。
无论如何,新的前门大街就要开业了。我们将坐在慢悠悠行驶的铛铛车上,看着街道两边的老建筑和落地大玻璃窗,我们也会穿梭于各式各样的北京老字号里,一回头,却看见的是世界知名品牌。那时,不知道能否有奇妙的时空穿梭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