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对西洋的歌剧、舞剧,烦躁的迪厅、演唱会产生了审美疲劳,当你泡腻了酒吧、咖啡厅和茶楼,何不与Ann An到皇家粮仓听一听原汁原味,咱老祖宗流传了600多年的昆曲,既彰显你独特的品位,又可以享受视觉和胃的双重盛宴。
在东四十条22号南新仓的群楼掩映之中,有一排青砖碧瓦的古代建筑,显得古朴简约而又与众不同,这便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终点站,迄今已有600年历史的“皇家粮仓”。而发源于我国元末明初的昆曲,至今也有600多年的历史。两个600年,物资和非物质在历经岁月沧桑之后相互碰撞,却又显得相得益彰。
皇家粮仓厅堂版《牡丹亭》,回归明代昆曲“家班”的演出形式。值得一提的是,牡丹亭的主演胡哲行和曾杰,全都是“80后”,皆为戏曲学校科班出身,而且都来自江南,气质华贵、扮相俊美。现场表演完全采取“不插电”形式。乐师现场演奏,不用伴奏带,角儿表演完全靠嗓子和身段,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独特的韵味,演出现场没有高高搭建的舞台,演员甩动的水袖,会不经意间轻柔拂过你的脸庞,在这里听昆曲,你完全可以想象自己邀请亲朋好友在自家后花园请名角儿唱了一出精彩的堂会。化妆的扮戏房是开放式的,这样,观众还有机会亲眼目睹演员的勾脸绝活,既拉近了古老戏曲和现代人的距离,又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理。
在将近500平方米的演出空间里,三面设有座位,最多可容纳60人同时观看。仓内设置既保留了粮仓的原貌,又加入不少现代元素:几根历尽岁月侵蚀的通天木柱,旁用钢架加固支撑,明代家具陈设,又有空调、沙发、音响和投影,墙角和过道摆放的鲜花和几缸红鲤,又为百年古仓增添了几分生机。
皇家粮仓版《牡丹亭》,将汤显祖的传世名剧浓缩成全长120分钟的精华,既完全保留了原著的字字珠玑,又巧妙地进行了创新。演出当中有明朝装扮的书法家现场挥毫书写回目名称,为了配合现场效果,“惊梦”一回,会从苍顶飘下片片花瓣, “离魂”时突然降下的“骤雨”,正好落在之前提到的鱼缸之中……这些,都足见主创人员的匠心独运。结尾处演员的谢幕,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可看作是故事的继续。那美丽的爱情故事、悠长婉转的音乐和优美柔媚的唱腔,都使观众久久回味、沉醉其中。
来皇家粮仓听戏,观众不必饿着肚子。上小楼去品尝丰盛的牡丹宴。精致的食物、柔和的灯光、复古的装饰、音响传来天籁般青衣的低吟浅唱,都使你的躁动的心不由得安静下来,幽雅地品味着一切,安逸且恬静。吃到恰到好处,胃口享受了一顿盛宴之后,再带上粮仓赠送的设计精美的演出纪念册,悠闲地踱到另一仓去看《牡丹亭》吧。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牡丹亭》作为昆曲的颠峰之作,将在这里长期驻演,票价从580元到1980元不等,这对于普通来百姓来说,确实显得有些不低,但偶尔破费,高雅一次,去听听中国源源流长的戏曲,也是未尝不可的。
我们真心希望借着奥运会的契机,昆曲这颗民族戏曲艺术的瑰宝能够推广到全世界,就像美国的百老汇一样成为北京的特色和保留节目。
皇家粮仓,东城区东四十条22号南新仓,每周五、周六18:30牡丹宴自助酒会,19:30牡丹亭开演,电话:64096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