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5年1月音乐-外来的石头不发芽

(2006-02-17 00:16:10)
分类: 文化 Listings
文 袁越
1967年10月2日,旧金山,两辆警车停在了阿什伯里街710号门前,一群警察冲进了这幢维多利亚式的老房子里,铐出了11个长头发的年轻人。据说,警察们在餐桌上找到了一包大麻,便怀疑这几个人是毒品贩子。这次行动显然早有预谋,屋子外面已经有一大堆报社记者在等着发消息,因为被逮捕的是旧金山的一支很有人缘的摇滚乐队"感恩而死"(The Grateful Dead)。4天之后,获得假释的乐队成员在这幢房子里召开记者会,一个面相青涩的小记者怯生生地问乐队经纪人丹尼:
"请问你的头发花了多少时间才长这么长的?"
"我们乐队有个规矩,记者会上第一个问傻问题的记者会被扣一个奶油蛋糕。"丹尼回答,"这个人就是你。"
有人从厨房里拿出一盒刚做好的奶油蛋糕,那个记者吓傻了,正打算往后躲,丹尼却又拿出一些小碟子,开始给记者们分蛋糕。记者会结束后,乐队成员们留下来让那个小记者拍了张全家福,这张照片一个星期后出现在一本刚刚创刊的音乐杂志上。这本杂志的名字叫做《滚石》(Rolling Stone)。
38年后,这本杂志的中文版在北京做出了样刊,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今年2月正式在大陆出版发行,香港万华媒体集团获得了美国《滚石》的授权,该集团策划总监罗比·容(音译)说,中文版将与美国总部密切合作,以确保"忠实与该品牌的精神"。
什么是《滚石》精神?我说不好,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年那个问出傻问题的记者,如今早已脱胎换骨,成为美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了。这本《滚石》杂志也已成为世界流行音乐领域里的老大哥,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能上杂志封面的都是歌坛大腕,那张著名的列农裸体蜷曲在小野洋子身边的照片刚刚被美国评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杂志封面。
可是,你最近翻开过这本杂志吗?你认真阅读过里面的内容吗?作为一本音乐杂志,为什么每期的主打文章都是关于政治的?请看,最新一期封面是麦当娜的性感照片,主打文却是揭露伊拉克战争黑幕的特别报道;上一期封面是"绿日"乐队的主唱阿姆斯特朗,主打文章讲的却是全球变暖与世界政治;再上一期的封面是U2主唱波诺,主打文讲的是……还用问吗?波诺的从政经历!
看看中文版《滚石》吧。初看你会觉得很不错,封面用的是"披头士",翻开内页,里面也有一篇讲伊拉克的政治分析文章。可是,且慢!伊拉克是美国人的心病,中国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关心伊拉克选举?"披头士"确实够红,可他们早已解散多年,如今还有哪支当红乐队能够吸引中国的城市白领小资青年的兴趣,而又"忠实于《滚石》精神"?据说《滚石》中文版要积极推行本土化,做大陆歌手。知道这条消息后我就想,认识崔健或者许巍的记者肯定又得忙上一阵子了。除了这仅有的几位,还有哪些卖过10万张唱片的乐手能上这本杂志?如果总是报道诸如"痛苦的信仰"这样的地下乐队,那么Spin杂志会不会告《滚石》侵权?即使真能找到足够的大陆乐队进行报道,有谁能保证他们的记者不会问出《滚石》的那个小记者当年的那个问题?毕竟我们的读者最想知道的其实就是歌星们的头发怎么会长那么长之类的问题,如果我们的音乐记者不把"感恩而死"翻译成"英勇就义"就算是合格的了。
据说现在有一股"外国杂志引进热",大家都看好中国巨大的广告市场。其实,外国杂志很早就有引进版了,最早做到这一点的是1979年全盘引进的《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名叫《科学》)。事实上,科技类杂志的引进做得最早,也最彻底,世界上几乎所有有名的科技杂志都已经有了中文版。步其后尘的是时尚类杂志,这两类杂志都有一个共同点:没有政治性,文化差异小。《滚石》可就不同了,所谓"滚石"精神恰恰就是其鲜明的政治色彩。《滚石》作为一本和政府立场唱反调的文化杂志,是美国所有那些左派激进分子们的"党刊"。这块"石头"决不是圆形的鹅卵石,而是充满了棱角。
这样一块石头滚进中国,只会有两种可能性:要么被磨得圆润光滑,要么被碾碎,被地产商拿去盖了房子。中国正在忙着搞建设,急需进口原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