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栏 Regulars |
“去哪儿啊你啊?”在首都机场上了一辆出租车,的哥照例用标准北京腔儿问了这么一句。初来乍到的人八成儿会觉得这司机的态度不甚友好。也难怪,我在北京呆了四年多,但对的哥们的了解还需要加深。有人说,北京人最大的优点是直来直去,心里咋想嘴里就咋说,从不拐弯抹角。考虑到现在开出租赚钱辛苦,北京的交通又差,油价还一个劲儿猛往上蹿,想来大多数出租司机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的心情能好吗?所以他们说话没好声气儿,也是心情的真实体现,大家应该表示理解。想想,如果他们堆出满脸笑容,假装极有礼貌地问你:“您好,请问您去哪儿?”还殷勤地帮你提行李开车门,就像上海和东京的出租司机那样,你肯定会想:真虚伪!
我们上了车,扑鼻而来一股北京出租所独有的气味:葱蒜、酱油、再加上点淡淡的烟味,这个组合只有在北京的出租车里才闻得到,以至于现在只要我们离开北京一段时间,就会想念这种味道。一下飞机,在出租车里闻到这种气味,就会有回家的亲切感。注意车内的坐垫:很多坐垫不是配套的,但反映了我们的哥对环保事业的支持。大家都知道,洗衣粉对环境的危害非常大,频繁的清洗不仅浪费宝贵的水资源,还会污染环境。
接着说司机吧,除了性格直爽、不会假装礼貌以外,北京的出租车司机还有一个特点。在这个城市,出租车司机不属于所谓的服务业。北京的哥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你必须客气地叫他们“师傅”,乘客不是他们服务的客人,而是有幸被“师傅”的车搭一程的人。所以,你最好坐在前排,别让师傅觉得你只是把他当司机,而且千万不要叫他“司机”。
说完这些最基本的规矩,我们再来谈谈更重要的事情:目的地。如果你从首都机场出发,你的目的地最好在四十公里以外。对于住朝阳区的人来说,这不是什么好消息。老实说,如果你家离机场很近,却偏偏要打车,师傅们会很不高兴的。如果你不听劝,那好吧,如果师傅的态度很差,收的钱比计价器显示要高,甚至有些不礼貌的言语,你可别抱怨。你完全没必要因为这种事生气,因为这恰恰表现了这个城市可爱的直性子,人们把心里的想法都表现出来,而不会用表面上的礼貌去伪装。我已经说过了,北京的哥不是为你“服务”的。我就是个好例子。三年前,我搬到丽都,离机场非常近。我很抱歉,完全没有考虑到在机场等客的师傅们的心情,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我实在蠢得无可救药了,竟然认为住得近不是我的错,以为我是顾客、是上帝,师傅们排队排那么久也不关我的事。最后,我终于知错了。现在每次从机场出来,我都要忏悔一番,并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真诚的歉意。我甚至考虑过,为了让师傅高兴,我要不要先在三环路上兜一圈再回丽都呢?
罗嗦了这么多在北京打车的规矩,我唯一担心的就是三年后来参加奥运会的国内外客人。我们怎么提醒他们不要举止不当,不要提过分的要求,以免惹着的哥师傅们呢?我们怎么告诉他们应该预定方庄、西城甚至更远的酒店呢?为了保持北京出租独特的真实魅力,也许我们应该考虑一下,给那些准备来参加奥运会的人上一次全球文化差异培训课。为了避免任何误会冲突,最简单的方式也许就是让大家来北京之前先上一堂课。因为北京的机场出租正开始丧失自己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向上海靠近:坐垫雪白,说明洗得太多,温馨的酱油味儿、洋葱味儿没有了,师傅们全戴上一尘不染的白手套。“装什么呀?”北京人肯定有这样的评论。师傅们也不会一边开车,一边跟你侃美国外交政策了。最糟的是:他们开始用职业化的礼节来对待你了,上车说“你好”,管你叫“先生”,按计价器收钱,主动给发票。如果北京出租全变成这样,那可真是北京个性的一大损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