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专题 Features |
餐饮:扎堆吃喝也造品牌
文 杨雯
比起从前自发聚集的红火地带,2006年的餐饮热点将以品牌形式呈现,一个街区、一栋大楼、一片商圈,全部被精心策划包装,精致、时尚,吃喝玩乐样样俱全。然而商家是否看好,食客能否买账,恐怕都要我们慢慢吃着瞧。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北京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餐饮娱乐消费集中地。大规模的有建外SOHO、朝阳公园的棕榈泉时尚广场、女人街的星吧路,小型的有什刹海的“天荷坊”,三里屯的“那里”和“同里”等等,入主的店家也都具备较高的品位和实力。
据某地产业内人士透露,2006年以后,北京还会冒出更多类似的以餐饮概念为主题的商圈,大有各领风骚之势,其中有一些已经开始进行策划和招商活动。比如三元桥旁边的“凤凰城”,这里将在今年出现一座包含八间餐厅和一间咖啡厅的国际美食私房菜汇总。该品牌将直接由“凤凰城”的开发商华润置地操作,他们还专门聘请了在招商方面非常专业的香港Space商业经营管理集团开展项目的招商工作。据该项目的招商负责人
商家失望大于希望
这样的饕餮集中地对众食客来说当然是顺理成章的好事,谁不希望多几个选择。可餐饮商家的老板们就喜忧参半了:一个成熟的餐饮商圈确实可以带动整个区域的消费市场,总比势单力薄地打拼要强势的多,然而真正适合他们的成熟项目却实在太少。比如前段时间炒得火热的“3.3”,本来是按照上海“新天地”规划的,看上去也真是个很好的项目,招商会开得如火如荼,最后却以失败告终——居然变成了生意冷清的服装市场。问题就在于开发商的急功近利,谁都知道三里屯是寸土寸金的商家必争之地,随便开个酒吧都大有可为,可“3.3”给出的每平米每天40元的招商价格简直就是天价!拿一个100平米的店面来说,每月光租金就要12万,难怪他们一个商家都没招来。再说建外SOHO,虽然租金不算太高,可由于人气一直旺不起来,众多店家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除了少数几家能够维持较稳定的生意,其余的一直惨淡经营,其中也不乏刚开张没多久就坚持不下去的“见光死”。即使如“天荷坊”、“星吧路”这样很成气候的地方,也还都存在着许多不足,要想保证长盛不衰,还需要不断地针对市场进行调整。
创业容易守业难
在后海开了好几家酒吧和餐厅的辉子就曾到建外SOHO开了间别具风情的小餐吧。尽管他属于那种特别善于开店的业界人才,可还是抵不住这里冷清的人气,扛了不到一年就关张大吉。现在,他依然在持续关注餐饮商圈的发展,遇到新的地方总要亲自去考察一番,可直到如今也一直没有寻觅到房租、人气,以及顾客群的消费能力都能令他满意的地方。
同样面临此类问题的还有“Café Sambal”主人老曹,由于房东不再续约,他面临着被迫搬离胡同的局面。跑遍了北京的大小门面,他决定选择“凤凰城”这个新项目。将来离开鸡窝飞到凤凰窝的“Café Sambal”前途如何,老曹心里有底了吗?
对比来看,“雕刻时光”的庄仔真算得上是慧眼英才。从理工大到香山、五道口,再到现在的丽都,他开的店没一家不火。有志于此的聪明人不妨追着庄仔开店,有“雕刻时光”的地方,肯定也不用为客源问题发愁,至于是否能留住客人,就要看经营者的功力如何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