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6年1月吃喝-冬季街头小吃

(2006-02-10 22:40:13)
分类: 吃喝 Food
文 杨雯
 
北方的冬季天寒地冻,走在街上不免缩手缩脚,诱人的街头小吃也许是唯一能让我们把手从袖口里伸出来的理由吧。

糖炒栗子
每年的秋冬时节,北京城里的各个角落,都能找到一口翻炒着板栗的大锅,里面掺着专用的糖和砂,红褐色的栗子像潮水一样在锅中上下翻滚,散发出甜甜糯糯的香气。都说北京的糖炒栗子好吃,其要诀有八个字——和以濡糖,藉以粗砂,这样才能达到“壳极柔脆,手微剥之,壳肉易离而皮膜不粘”的理想效果。地安门街口的“秋栗香”,东四南北大街交界的“金栗圣”,菜市口黄金百货对面的“乡巴佬”、朝阳门北小街桥下的“小街栗子店”都是经久不衰的名牌店,柜台前总是排着长龙,等待香甜的栗子出锅。
 
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酸甜适口,老少皆宜,好吃又好看。红彤彤的山楂果用竹签串好,裹着晶莹透明的冰糖,一支支插在木棍上,像一颗结满硕果的小树,绝对是北京冬天的街头一景。除了红彤彤的山楂糖葫芦,往往还有其它很多品种——黑枣、山药、山药豆、桔子、葡萄等是比较传统的,猕猴桃、香蕉、菠萝、草莓等是近几年才有的,都是用相同的方法炮制,也挺好吃。
 
切糕
小时候冬天的北京,总是能碰见身穿白上衣,腰系斑斑点点的白围裙,手推28自行车的大爷,车后座上绑着个大方铁盘,上盖一块白色小棉被,被子下面便是香喷喷、热腾腾的大枣切糕,不时还能听见大爷的口中用拉长的特殊语调吆喝着“切……糕!”这年头推着自行车打游击战的“切糕师傅”少了,倒是后海银锭桥头通往烟袋斜街的巷子里能看见红白相间的切糕摆在小吃店的柜台里,卖相诱人,让小老板切一条尝尝,依稀能品出怀旧的味道。
 
烤白薯
瓤红肉甜的烤白薯真是好东西,放在汽油桶改装的大炉子里现烤现卖也挺方便。可惜这年头城管查得严,干这行的也就越来越少了,毕竟是小本生意,总被抄没还干什么劲儿呀。所以能碰上的还是不要错过,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再也吃不到了,现在就经常能在网上的论坛里看到“在哪儿能买到烤白薯”的求助帖子呢。
 
面茶
老北京冬季街头常见的大铜壶面茶现如今也只能在春节庙会上能一现影踪了。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老北京人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子、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这可不是懒得动手,而是与品尝面茶的风味有关,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品出面茶的香稠甜糯。平时可以在王府井小吃街和宣武区南菜园路12号的“南来顺饭庄”吃到这传统的龙头大铜壶面茶。
 
掉渣烧饼
掉渣烧饼是两个月前刚刚出现在地安门外帽儿胡同口天外天烤鸭店门前的土家族特色小吃。一惊面市便造成了周围百姓和过路人天天在此排着长龙抢购的景象,这其中不乏吃着对口儿的回头客,好奇者也大有人在,毕竟这年头排队抢购的景象已不多见。烧饼两块钱一张,直径大约有四寸左右,肉泥状的馅料铺在面饼的表面,像极了小号的比萨饼。烧饼是现烤现卖的,一屉只有六个,这也是造成排队的原因之一。饼的外边烤得很脆,真有点儿意大利比萨的口感,肉馅里掺了不少麻油,麻酥酥的,却不一定是每个人都能习惯的。
 
麻辣烫
四川来的麻辣烫已经在北京流行了不少年头,从去年开始,在街头又新添了一种吃法,也颇受欢迎。一个长方形大铁盘里密密麻麻煮满了各式各样的串,荤的素的,品种应有尽有。不分阶层的各色人等,只要好这口儿的,都会围在热气腾腾的锅边捧着已被列为违禁品的一次性饭盒大快朵颐。吃过的竹签插在饭盒上,待结帐时清点数目,一律五毛钱一串,便宜实惠还解馋。这种食法也多被非法游商经营,索性地安门路口有一家固定的门脸,生意极好,保你路过时定会为那锅里的香气所逗留。
 
珍珠奶茶
“街客”是去年在北京新出现的饮料外卖店,品种主要有各种口味的珍珠奶茶、刨冰、西米露、雪乳、咖啡和各种果汁等,价位比茶餐厅的实惠许多,都是几块钱一份。珍珠奶茶最受欢迎,质量比起小摊上卖的劣质珍珠奶茶简直是天壤之别。寒风里捧着一杯香浓的奶茶,喝上一口心里暖烘烘的。“街客”在新街口、地安门外、安定门内等地都有分店,相信它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北京的街头巷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