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潭海峡大桥今天全桥贯通 水下切割难度巨大(图)

(2010-09-15 12:08:58)
标签:

孙立军

平潭海峡大桥

钻孔桩

施工方

主桥

杂谈

分类: 海西新闻
http://www.fjsen.com/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00915/00248c2f0a620dfa76da55.jpg水下切割难度巨大(图)" />
 

 

平潭是中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是台湾海峡和闽江口的“海上走廊”,为我国与太平洋西岸沿海航线南北通衢必经之地。其东面距台湾新竹仅68海里,是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

虽然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不便却曾是平潭最大的痛。长期以来,平潭人出入岛只有依靠轮渡,交通条件的落后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建设平潭海峡大桥,打造出岛大通道,是平潭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的迫切需要,也是海西发展的迫切需要。

1991年,福建省、福州市开始规划建设平潭海峡大桥。

2007年11月30日上午10时,平潭海峡大桥在平潭娘宫动工兴建。本报开始全面关注平潭海峡大桥,给市民带来最及时、最权威的报道。

2008年1月18日,平潭海峡大桥主桥45号墩沉放第一根钢管桩。

2008年6月15日,平潭海峡大桥栈桥全线贯通。

2008年9月11日,平潭海峡大桥引桥4号墩承台浇筑混凝土顺利完成,平潭海峡大桥首次“露出”水面。

2008年10月20日,平潭海峡大桥引桥第一个墩身顺利浇筑完成,这也是大桥第一个完工的桥墩。

2009年11月3日,平潭海峡大桥开始悬臂浇筑。

2010年7月1日,平潭海峡大桥主桥中跨成功合龙。

2010年7月18日,平潭海峡大桥主桥贯通。

15日上午10时30分,平潭海峡大桥将实现全桥贯通,平潭和对岸的福清连接在一起。

工程项目部总工程师孙立军兴奋地告诉记者,大桥建设者们24小时不间断施工,加快进度,力争在11月底让大桥顺利通车,比原计划通车时间提早1个月!此外,平潭海峡大桥复桥也预定在10月1日动工。

14日,记者来到平潭海峡大桥桥面施工现场,施工器械正在轰鸣着,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有的正在进行大桥护栏施工,有的在给新铺的路面盖上湿布,有的正在为最后的合龙做准备工作,施工现场紧张而有序。

据了解,今天将进行的最后一段箱梁浇筑位于41号墩和42号墩之间,是西引桥和主桥的交界处。全桥共分成71个悬浇梁段,今天这最后一个悬浇梁段完工后,将实现全桥的正式贯通。

据介绍,平潭海峡大桥起点位于福清市东瀚镇小山东,跨越海坛海峡,经北青屿,终至平潭县娘宫,桥梁总长3510米,桥两侧接线公路总长1466米,设计标准为二级公路,桥面宽度17米,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

孙立军告诉记者,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桥面施工,施工方将继续进行桥面铺装和护栏安装工程。桥面铺装工程预计9月中下旬全面完成,大桥护栏已经安装超过一半,预计10月中旬完工。此外,施工方还将处理桥面伸缩缝、铺设沥青路面、安装桥面路灯,力争在11月底让大桥顺利通车。

大桥施工方通过本报提醒市民,虽然大桥贯通了,但是现在的大桥还没法对施工方以外的人员和车辆开放。据了解,此前有不少车辆不顾施工人员阻拦,强行开上大桥“观光”,给正常施工造成影响,还有一些市民直接上桥,不顾劝阻走过海峡,给大桥施工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相关新闻

平潭海峡大桥施工条件极恶劣 水下切割难度巨大

 

 

http://www.fjsen.com/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00915/00248c2f0a620dfa770756.jpg水下切割难度巨大(图)" />

 

2008年1月首根钢管桩沉放

“平潭海峡大桥的施工自然条件,在国内还没碰到过,比杭州湾大桥的条件还恶劣一些。”说起平潭海峡大桥施工过程中克服的困难,平潭海峡大桥工程项目部总工程师孙立军感慨道。

大桥施工

常遇大风捣乱

冬季季风,海面风力达到7级以上,这给大桥施工带来不少麻烦。例如,在用浮吊沉放钢架箱时,大风让钢架箱难以定位,加上多达7米潮差影响,钢架箱的沉放时机很难把握。施工方用悬臂挑梁工艺,将钢架箱从固定的边跨中间沉放下去。由于风大浪大、浮吊性能有限,主墩的钢架箱施工方创新地将其分为两半,分步沉放,以适应不利的施工条件。

在桥墩施工过程中,为了克服风大的影响,施工方采用的是悬臂推进,步步为营,确保了桥墩位置的精准。

复杂海底地质条件

最让施工方头疼

最让施工方头疼的是海底复杂的地质条件。

据介绍,平潭海峡大桥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复杂,通航主桥全长560米,位于海峡主航道所处的冲刷沟槽的槽底平坦段,冲刷沟槽宽800余米,长500余米,海底高程一般为-25米至-28米,最深处海底水深达到30多米,基础岩面起伏大,同一个桥墩桩基岩面高差最大达到8米。基岩覆盖层中夹杂大量孤石,孤石埋藏深度、位置不均匀。覆盖层下面的风化花岗岩,强度达198.2兆帕(钢铁为210兆帕),强度超出普通地表许多倍,这是国内此前还没有遇到过的恶劣水下施工条件,给大桥的钻孔桩施工带来巨大困难。

“钻孔桩施工工期长,由于钻孔桩施工都是水下施工,看不见摸不着,施工难度非常大,所以说钻孔桩施工是整个大桥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几乎所有的钻孔事故我们都遇上了。”孙立军。

钻孔桩施工

破解诸多难题

主桥45号墩2008年1月18日率先打下第一根钢管桩,2008年3月16日沉放第一根钢护筒,2008年5月20日浇筑第一根钻孔桩,一直走在全桥施工进度的最前面。

据了解,2008年4月1日开钻以来,4台钻机对45号墩22根桩基进行扫孔发现,22根桩基钢护筒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其中变形最严重的4号桩钢护筒变形长度达18米,直径由原来的3米变为0.8米,其他桩钢护筒变形长度均在2米~11米之间。钢护筒的严重变形,严重制约着45号墩的施工进度。

为解决这个问题,工程项目部召开专题会,通过比选,最终选择了采用水下切割的方案。钢护筒水下切割时,要先将钢护筒里面的泥块、泥浆清除干净,降低泥浆比重并置换成清水,保证潜水员水下安全,同时,为了克服巨大的水下压力差,要通入高压氧气来保证切割成功。在高压氧气的作用下,破坏了钢护筒四周原来的稳定地层,后续的钻孔过程中发生漏浆、塌孔现象,常常是刚钻至护筒底口,孔内泥浆一下落下好几米。

这样的工程难度,所有的专家都是第一次遇到。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建设者们多次尝试新的钻孔方法,效果均不理想。后来,经过现场技术人员有针对性的试验,在钢护筒切割完成后,立即在护筒底口浇筑砂浆,以便形成结实的护壁。

后续施工中,建设者们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他们都反复试验,最终解决了钻孔桩出现的所有问题,保证了钻孔桩施工质量。

在后来进行钢护筒沉放时,项目部对钢护筒底口进行加强,合理选择钢护筒长度。经项目部技术攻关小组的共同努力,平潭海峡大桥主桥其他4个墩桩基施工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和工艺,使得该桥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0年5月,历时超过两年的平潭海峡大桥钻孔桩施工全部结束。

 

http://www.gov.cn/jrzg/images/images/001aa04acfdf0dc0807e01.jpg水下切割难度巨大(图)" />

    这是建设中的福建平潭海峡大桥(8月2日摄)。长约5千米、总投资逾11亿元的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大桥工程目前进入合龙冲刺阶段,计划2011年元旦前建成通车。平潭海峡大桥是福建第一大岛——平潭岛的首条出岛快捷通道,2007年11月开工建设。新华社记者 彭张青 摄

http://www.gov.cn/jrzg/images/images/001aa04acfdf0dc0808803.jpg水下切割难度巨大(图)" />

这是建设中的福建平潭海峡大桥(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张青 摄

http://www.gov.cn/jrzg/images/images/001aa04acfdf0dc0808d04.jpg水下切割难度巨大(图)" />

 这是建设中的福建平潭海峡大桥(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张青 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