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潭最早摩崖石刻北宋的 为五块巨石天然重叠而成

(2010-04-27 22:15:28)
标签:

摩崖石刻

巨石

熙宁

僧人

道彰岩

平潭

旅游

分类: 海西新闻
http://www.fjsen.com/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00419/00248c2f0a620d35d78e17.jpg为五块巨石天然重叠而成" />
 

 

http://www.fjsen.com/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00419/00248c2f0a620d35d79218.jpg为五块巨石天然重叠而成" />

 

掩映在绿树中的道彰岩,北宋石刻在背面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4月19日讯(本网记者 林姿 袁文通 文/图)在平原乡红卫村白沙垄自然村西北山麓,有一块平潭最早的摩崖石刻,据传是北宋僧人璋公将其定名为“道彰岩”并镌刻题字。道彰岩为五块巨石天然重叠而成,形姿甚为奇特。

1988年,道彰岩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昨日,淫雨霏霏中,沿着曲折泥泞的山间羊肠小道蜿蜒而上,才能一窥道彰岩的真面目。与其他文物保护单位不同的是,道彰岩至今依旧隐没在群山中,“养在深闺人未识”。若不是白沙垄村热情的老者带路,谁也不会知道在这“九手山”、“九手洞”中,就藏着北宋时期的摩崖石刻。

在层层叠叠的绿树屏障之下,道彰岩时隐时现,最特别的是,山麓全被密林覆盖,唯有道彰岩突兀其中。越过一大片桃树林,道彰岩就出现在眼前。五块巨石开翕有致,构成上下两个洞穴,每个洞穴都只能容一人通过。

而北宋怀安县籍僧人璋公募缘至此,也正是发现石岩斜靠重叠的胜景,才将之定名为“道彰岩”。上方洞穴东石壁为“北宋道彰岩记”石刻,楷书横刻“道彰岩记”。直镌“岩本元有,道假人弘,熙宁己酉(1069年,注),兴自璋公”16个字。下注释:“本贯怀安,受业仰山,特寻胜慨,遇兹岩穴,堪为寂止,遂用兴修,已逾一纪,乃至夙昔耳。时元丰五年(1082年,注)岁次壬戌冬十月刻于石”。此外,还有清光绪初年,名为游腾辉之人的横书题刻:“洞天一品”。西石壁四行直书为:“岩本天成,道彰其名,兴自宋代,迄我大清”。洞外东侧巨岩刻有字径60厘米的“福”字。据当地有关专家介绍,这三处石刻均为清代楷书阴刻。

据史料考证,佛教于宋代传入平潭。熙宁二年(1069年),受业江西宜春县南仰山的怀安籍僧人璋公来岚化缘,寻踪至白沙垄,在道彰岩建大士殿,宣讲佛经真谛,后圆寂于此。如今,大士殿早已不复存在,唯有“道彰岩”见证了当年佛教的繁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