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柔一刀

(2010-05-12 01:35:22)
标签:

杂谈

分类: 见证孩子的成长

小安,一个4岁的孩子。在一个下午由妈妈带着和孩子们一起来到了我的工作室。第一次来,我能看得出来,她不太愿意主动说话。当说话的时候,也只是看着妈妈说。尽管到工作室的孩子都跟她认识,然而妈妈在的情况下,她跟其他小朋友也不交流。分发材料完毕后,我退到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工作状态。妈妈们则聚集在一个角落,小声地交流。小安一个人,先用手指轻触颜料,然后慢慢地滑动起来,感觉很新鲜却又有点担心。我当时并不知道孩子在担心什么,我猜测是孩子没有以这样的方式接触颜料的经验。一分钟后,小安小声地叫妈妈到自己的身边,一只手拉着妈妈,一只手仍然轻触颜料,眼睛依然看着手指。很显然,她有点好奇,带着这种新鲜与好奇,她很专心地玩颜料,不经意间,衣服也被染上了颜色。当她发现衣服有颜色的时候,眼神转向了妈妈的方向。但他似乎并不打算深入地进行下去,大约十分钟后,她停止了手指碰触颜料的过程。

这次课,我发现到小安几乎没有触觉的经验。隔了两周孩子再次来到工作室,中间的一周孩子缺课了。出于尊重家长的原因,我没有询问中断课的理由。这次的小安,仿佛又回到了上次的经验上,一切重新开始。我知道这是中断了经验的缘故。她一开始仍然使用颜料,在5分钟后停止。其中玩颜料的时候,我注意到她的眼神,一直在观察妈妈的表情。我猜测这是一种征求意见的眼神表示。这次课上,小安发现了泥巴。现在,她开始使用泥巴,混合着水。我在墙壁上张贴了几张白色的KT板,方便孩子们用于使用他们的精力,可以用力朝KT板上扔泥巴。我鼓励孩子们去倾听泥巴炸在板子上的声音,这样,孩子们就有意识到注意到自己手臂使用的力度所造成的形状和声音的敏感性。小安妈妈温和地说了声“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话,似乎给了小安很多的鼓励。她先用右手扔,虽然力气比较小,但是泥巴打到KT板上发出的“扑”的声音也刺激着她不断地扔。这个过程比较好玩,由于力度会造成不同的响声,所以,孩子们都乐此不疲。小安也不例外,当大家都熟悉了右手制造的声音后。小安试图变化下,开始尝试用左手扔,往上,往下。做动作,反复尝试。最后,她背过身,把泥巴朝着身后的KT板往后扔,发出的响声让她感觉非常快乐,发出响亮的笑声。妈妈轻轻地走到我面前,小声问我是否要制止孩子,我表示可以让孩子继续,妈妈似乎不是很理解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直皱眉头。等到孩子结束的时候,衣服上已经沾满了泥巴。我对妈妈的态度并没有太多的担心,因为妈妈们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现代育儿观念,而且也一直在实践着。因而我一直认为这只是个沟通的问题。

再见到小安,是一个月后。中间缺了三次课,那种兴奋与快乐再次消失,重新回到刚到工作室时候的谨慎。不愿意碰触泥巴,不愿意使用颜料。我听到她一直在说手会脏。妈妈鼓励她使用手碰触却不成功。我不敢去引导她,只等待她的开始。这时候,桌子上的胶水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直接用两只手大力地挤胶水,往盘子里做环形的运动,这种流淌的感觉让她有点着迷的感觉。然后,她尝试着把胶水挤到水里,看着胶水慢慢沉下去。再把水倒掉,再沉下去胶水,如此反复……配合着其他材料的使用,将近一小时的时间过去了,工作室的地上已经都是水。在这过程中,妈妈跟我沟通,要不要制止她。妈妈认为,在幼儿园,这个行为是要被制止的,而在这里却被允许了。我表示说没有关系。这个时候妈妈说了一句话:“小安,再给你5分钟好吗!”孩子不假思索地点点头。我说不假思索,是因为这时候,我注意到孩子还比较兴奋,或者说,她的欲望还没有完全满足,而只是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下意识的反应。妈妈让我帮忙记录时间,我在中间耍了个心眼,当时间到的时候,我说还有4分钟,妈妈马上纠正我:“龚老师,你的时间不对哦,刚刚是5分钟,怎么现在还有4分钟啊?”既然妈妈发话纠正了,我不得不找了个理由,时间剩下一分钟。时间到了的时候,妈妈拉着小安要去洗手,而孩子的眼睛还一直盯着水面上的颜色和胶水。但是,这种依恋很果断地就被小安中止了。

后记:

我要说的不是规则和时间概念。我要说的是另外一个事情——高峰体验。我曾经在qq群里跟妈妈们探讨过关于实施规则的一部分,就是说,当一个孩子的行为产生后,规则(或者时间限定)就会产生不同的标准。如果同样的行为,不同的父母,那么,就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规则。比如,就上面谈到的孩子从桌上玩到桌下的事情,能容忍的妈妈会认为很正常,这个时候就不会有规则的限制出来。不能容忍的妈妈就会给以规则的限制。这其中不同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面对事件的妈妈本身的容忍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孩子欲望还没有完全或者大部分中止的时候,给孩子几分钟结束这样的话,似乎就不合适了。这就如我们烧开水,每每到了90度甚至9899度的时候就断开电闸一样,始终无法冲破那个零界点。然后,再次开始烧水,再次在最后冲刺的时候被断电。孩子的经验也是一样的,始终无法彻底地完成一个高峰的体验和完整的经验,因此,每次都必须重新开始。可是,再开始的时候,又回到原来的起点。孩子内在的火一直在那里,却始终没有被点燃。

另外一个要探讨的是经验。经验是依靠固定频率的反复来获得和巩固的。许多的孩子包括成人,对这个规律都不清楚。高兴时候做一下,不高兴了,想不起来。也不做长期的打算,最后浅尝一下就转移。这样导致孩子的经验总是半罐子摇来晃去的,忽高忽低不稳定。有几个孩子,把20次课上了一年的时间才上完,而妈妈们则认为已经上了一年了。实际的来衡量的话,也就24小时,分开到密集的频率的话,也就一个月的时间。

经验和高峰体验结合起来,孩子就能向前成长而不是原地踏步。做家长的要留心,不要把自由的观念当做了温和地控制孩子的体验性的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申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