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诗”生死相许

(2014-04-21 10:08:56)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诗”生死相许

    2014年4月20日下午,山西诗词学会会长时新老师的讲座在山西省图书馆举行。时新老师本次讲座的题目的《元好问生平及诗词》。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卒于获鹿(在今河北省)寓舍,归葬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县韩岩村)。元好问墓位于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韩岩村西北。 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元好问之文继承唐宋大家传统,清新雄健,长短随意,众体悉备,为金代文学批评之巨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颇大。
    今天来听讲座的诗友甚多,除省城各诗社社员外,还有来自临汾、朔州以及元好问家乡忻州的诗友。
http://s6/mw690/001k8EdQzy6Ih1tX9Qhe5&690  直叫“诗”生死相许" TITLE="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诗”生死相许" />

http://s1/mw690/001k8EdQzy6Ih1BvSlG90&690  直叫“诗”生死相许" TITLE="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诗”生死相许" />

http://s8/mw690/001k8EdQzy6Ih1ELoP5e7&690  直叫“诗”生死相许" TITLE="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诗”生死相许" />


    时新老师备课充分,课件精致,讲述生动,颇受诗友们欢迎。
http://s9/mw690/001k8EdQzy6Ih1MxOZyc8&690  直叫“诗”生死相许" TITLE="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诗”生死相许" />

    上图是课件中的一件,为元好问《摸鱼儿 雁丘词》中雁丘。雁丘就在汾河畔,上面刻有雁丘词,最经典之句就是“问世间何为情物,直叫生死相许”。元好问写下这首词时,才16岁。
    讲座之后,很多人向我索要时新老师的讲稿,因为他讲得太精彩了,他是根据元好问年表来诠释元好问每个历史时期诗词作品的,大家都想得到讲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我在这里将讲稿提纲发出来,待时新老师将讲稿整理润色后,再跟大家见面。


问世间情为何物

——元好问生平及其诗词赏析

 

    元好问的祖先原为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相传,他的祖先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儿子。

    后来,祖先又随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改姓元。北魏分裂之后,户籍落至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五代时期以后,又由河南移家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

    他的高祖元谊,在北宋晚期徽宗宣和年间(1119-1225年)官忻州神武(虎)军使。

   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又从平定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

   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附近)丞。(典文书与仓狱,是县令的主要助手

  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业,平时诗酒自娱,著有《东岩集》。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卒于获鹿(在今河北省)寓舍,归葬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县韩岩村)。著有《杜诗学》、《东坡诗雅》、《锦畿》、《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续夷坚志》四卷、《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传世有《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今存诗1388首,存词384首,散曲仅9首。

 

一、元好问的生平

(一)青少年时期  

      金章宗明昌元年至金宣宗贞祐三年(1190-1215)

(二)壮年时期

      金宣宗贞祐三年至金哀宗开兴元年(1216-1232)

(三)中年时期

      金哀宗天兴元年至蒙太宗十年(1233-1238)

(四)晚年时期

      蒙太宗十一年至蒙宪宗七年

(1239-1257)

 

 

 

青年时期
      1205-1215(十年)

 

•  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元好问出生在山西忻州秀容的韓岩村。

•  出生后七个月过继给叔父元格。

•  四岁  开始读书。“予自四岁读书,八岁学作诗”(《南冠录》)。

•  五岁  时随继父元格到山东掖县。

•  七岁  入小学。“七岁入小学”(《古意二首》)

•  十一岁  随父元格在冀州。

•  十四岁  随父元格到山西陵川。拜郝天挺为师。

•  十六岁  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时曾赴并州应府试。作《雁丘词》。

摸鱼儿-雁邱词 

•   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邱词》。

 

•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   

《秋风辞》西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 

    •  十九岁  金章宗泰和八年(1208)时,赴长安应秋试。作《蝶恋花》戊辰岁长安作。

•   

 

  • 一片花飞春意减,雨雨风风,常恨寻芳晚。若个花枝偏入眼,尊前细问春风拣。
    醉里看花云锦烂,只记莺声,不记红牙板。留着佳人鹦鹉盏,明朝剩把长条换。

• 

•  二十岁 (1209)赴燕都(北京)参加省试。归,游代州,登南楼。

•  二十一岁  (1210)其父元格卒于陇城,先生扶护归里。

• 

 

(二)壮年时期
      1216-1232(十六年)

 

•  二十二岁   往太原学舍。

             是年,蒙古元太祖伐金。

  二十五岁(1214)年五月,金再迁都汴京(今开封)。

            秋七月,蒙古军围金中都燕京。

  二十六岁(1215)避寇阳曲、秀容间。

 

  阳兴砦(在阳曲县)

乱石通樵迳,重冈拥戍城。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

                       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

年年避营马,几向此中行。

阳兴寨:今天阳曲县东北30公里,宋筑寨,明置酒官。

 

   石岭关书所见
轧轧旃车转石槽,故关犹复戍弓刀。

               连营突骑红尘暗,微服行人细路高。

               已化虫沙休自叹,厌逢豺虎欲安逃。

               青云玉立三千丈,元只东山意气豪。

     化虫沙:《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从为虫为沙。”  后因以“虫沙猿鹤”称战死的将卒。 

     唐置关。宋辽曾在此有大战。为太原三关之一,赤塘关(阳曲县河庄村)、天门关(太原西关口村)。

          

二十七岁(1216)二月,蒙古军包围太原。十月破潼关。十二月攻太原。先生自秀容避乱河南。

 

过晋阳故城书事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水上西山如卧屏,郁郁苍苍三百里。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

薛王:即刘继元,刘承钧养子,本姓薛,即王位后称薛王,公元 979年降宋。

汾流决入大夏门,府治移着唐明村。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东阙苍龙西玉虎,金雀觚棱上云雨。

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余百所。

鬼役天财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南人鬼巫好禨祥,万夫畚锸开连冈。běn chā

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

 

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晋阳?
【原诗句中夹注】 钉〔去声〕破并州渠亦亡。

 

•  二十八岁(1217)闲居汜南。

   作《论诗三十首》,丁丑岁三乡时作。

 

诗道坏复坏,知言能几人。

珉玉何曾辨,风光只自新。(《赠祖唐臣》)

 

量体裁,审音节,权利病,证真赝,考古今诗人之变,有戆直而无姑息。(《答聪上人书》) 

 

·如第三首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这首诗反映了元好问推崇建安诗人的具有雄浑刚健风骨之美的诗歌。他首推曹植和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为诗中“两雄”,以“坐啸虎生风”形象地比喻他们的诗歌风格雄壮似虎。曹、刘是建安风骨的杰出代表。 

 

第三十首

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这首诗是《论诗三十首》的最后一首,也是结束语。他自谦自己象蚍蜉撼树一样不自量力,只是书生一时技痒爱议论罢了。元好问在这组诗中基本按时间顺序评论了自汉魏到宋代的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诗歌流派,针砭时弊,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文学观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八月并州雁  三乡时作 

 

八月并州雁,清汾照旅群。
一声惊晚笛,数点入秋云。
灭没楼中见,哀劳枕畔闻。
南来还北去,无计得随君。

 

    ·三十二岁(1221)登进士弟。是年,在汴京以诗文见闲闲公赵秉文,赵以为“少陵以来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

 

   好友李冶之父李平甫画《系舟山图》,因作:

 

 家山归梦图三首
别却并州已六年,眼中归路直于弦。

•  春晴门巷桑榆绿,犹记骑驴掠社钱。

 

 
系舟南北暮云平,落日滹河一线明。

•  万里秋风吹布袖,清晖亭上倚新晴

 

 
游骑北来尘满城,月明空照汉家营。

•  卷中正有家山在,一片伤心画不成。

• 

•  三十六岁(1225)儒林郞、国史院编修。

•  三十七岁(1226)出为镇平令。

•  三十八岁(1227) 改官河南内乡县令。 

•  三十九岁(1228)游辉县作: 

•  四十岁(1229)生儿子阿千。服母丧,闲居内乡。 

 



 

• 阿千始生
四十举儿子,提孩聊自夸。

 

• 梦惊松出笋,兆应竹生花。
田不求千亩,书先备五车。

• 野夫诗有学,他日看传家。

• 

•  四十二岁(1231)为南阳令。正月,蒙古军围凤翔。四月,陷之。八月,赴汴京,任尚书都尚掾。 

• 妻殁,尚未续婚。长女已嫁,次女入道。

• 

• 三奠子  离南阳后作

   •  怅韶华流转,无计留连。行乐地,一凄然。笙歌寒食后,桃李恶风前。连环玉,回文锦,两缠绵。     芳尘未远,幽意谁传。千古恨,再生缘。闲衾香易冷,孤枕梦难圆。西窗雨,南楼月,夜如年。

• 

 

 镇平县斋感怀
四十头颅半白生,静中身世两关情。

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老计渐思乘款段,壮怀空拟漫峥嵘。

西窗一夕无人语,挑尽寒灯坐不明。

  

•  四十三岁(1232)三月,蒙古军围汴京。十二月十六日,金哀宗出奔河北。擢尚书省掾,顷,除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

 

 

(三)中年时期
      1233-1238(五年)

 

•   四十四岁(1233) 四月,金朝守将崔立以汴京降蒙古。擢为左右司员外郎,参与《功德碑》事件。被蒙古军拘管出京至聊城。

• 

 


·即事

逆竖终当鲙缕分,挥刀今得快三军。

                           燃脐易尽嗟何及,遗臭无穷古未闻。

京观岂当诬翟义,衰衣自合从高勋。

                 秋风一掬孤臣泪,叫断苍梧日暮云。

 

 

•  四十六岁(1235) ,移居山东冠氏县。七月,游济南。 

•  四十八岁(1237) ,秋,暂归忻州。

•  四十九岁(1238) ,夏,至东平。秋,携家归乡。

•   

 

太原
梦里乡关春复秋,眼明今得见并州。

                           古来全晋非无策,乱后清汾空自流。

南渡衣冠几人在?西山薇蕨此生休。

               十年弄笔文昌府,争信中朝有楚囚。

 

 

 

• (四)晚年时期
1239-1257(十八年)

 

 
 五十岁(1239)  夏,发济源,越太行山,归忻州。家居读书山。作《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外家南寺》 

 

• 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四首
并州一别三千里,沧海横流二十年。

           •  休道不蒙稽古力,几家儿女得安全?

 

 
天门笔势到闲闲,相国文章玉笋班。

          •  从此晋阳方志上,系舟山是读书山。

 

 
眼中华屋记生存,旧事无人可共论。

           •  老树婆娑三百尺,青衫还见读书孙。

   

 
乞得田园自在身,不成还更入红尘?

         •  只愁六月河堤上,高柳清风睡杀人。

•  五十一岁(1240)  家居。

• 

 

• 外家南寺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夜风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  【原注】外家南寺:在至孝社,予儿时读书处也。 

•  五十二岁(1241)  北游雁门、应州、浑源等地。

•  《五十四岁(1243)  秋,应耶律等之邀,赴燕京。冬,归忻州。

•  五十五岁(1244)  秋,至燕京。归途中游洛阳。

•  六十岁(1248)  夏,至真定,筹备刻刊《中州集》。作《自题中州集后》

•  自题中州集后五首之一:

• 

•  平世何曾有稗官,乱来史笔亦烧残。

•  百年遗稿天留在,抱向空山掩泪看。

• 

•  六十三岁(1252) 居真定获鹿。

•  六十六岁(1255) 《中州集》出版。游汴京。

• 

 

 病中感寓赠徐威卿兼简曹益甫高圣举
读书略破五千卷,下笔须论二百年。

                      正赖天民有先觉,岂容文统落私权。

东曹掾属冥行废,乡校迂儒自圣癲。

           不是徐卿与高举,老夫空老欲谁传。

 

鹧鸪天

华表归来老令威,头皮留在姓名非。旧时逆旅黄梁饭,今日田家白板扉。      沽酒市,钓鱼矶,爱闲真与世相违。墓头不要征西字,元是中原一布衣。

•  六十八岁(1257)   九月,卒于获鹿。

 

 

    与元好问相伴一生的是他的诗词作品,因此,时新老师最后讲:元好问懂得情为何物,因为诗词伴其一生,诗词便是他一生所钟爱。


    时新老师讲完后,很多诗词爱好者争相与其合影 。我只拍了几张:

http://s15/mw690/001k8EdQzy6Ih3eky8Cbe&690  直叫“诗”生死相许" TITLE="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诗”生死相许" />

http://s8/mw690/001k8EdQzy6Ih3fTVMrb7&690  直叫“诗”生死相许" TITLE="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诗”生死相许" />


    从省图出来,长风商务区的美景扑面而来。习习晚风,异常舒服,流连于此,不思返家。
http://s12/mw690/001k8EdQzy6Ih3Frkuv4b&690  直叫“诗”生死相许" TITLE="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诗”生死相许" />

http://s8/mw690/001k8EdQzy6Ih3IA4v517&690  直叫“诗”生死相许" TITLE="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诗”生死相许" />

http://s8/mw690/001k8EdQzy6Ih3K41P907&690  直叫“诗”生死相许" TITLE="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诗”生死相许" />


http://s8/mw690/001k8EdQzy6Ih3OEoHd97&690  直叫“诗”生死相许" TITLE="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诗”生死相许" />

http://s16/mw690/001k8EdQzy6Ih3RbzGvaf&690  直叫“诗”生死相许" TITLE="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诗”生死相许" />


http://s10/mw690/001k8EdQzy6Ih4fI6oN69&690  直叫“诗”生死相许" TITLE="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诗”生死相许" />

    跟时老师开玩笑,假如元好问活到今天,也在我们其中,他又会发出什么感慨,写出什么诗作来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