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三大民系,一是地域;二是方言;三是民俗、民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的典型建筑,如村落中的建筑空置、破损现象严重,而相关的保护措施却无法落实等,那些文化的守墓人相继离去,方言变得不纯正,习俗被西方化的节日所冲击,物已消,人已逝,难道广东的历史不需要抢救吗?
这是一个功利而健忘的年代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令人向往的职业、让人明争暗斗的职位、突破5位数的收入、名车靓房,那些成了众人的追求,在很多人眼中那些才是他们每天记忆中最深刻的,而对于父辈甚至更远的历史,常常被人抛之脑后。什么是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都是P话。这些人的日益增多,让这个年代变成功利而健忘的年代,这些人的日益趋势功利,让一个系统甚至一个年代的历史,一不小心就变得一文不值,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假如有那么一天,当你我年老的时候,新人向我们了解历史时,我们会不会很遗憾地摇摇头。
这是一个伤悲而珍贵的现在
想了解你工作的这个系统有哪些珍贵历史,比如粮食、煤矿、纺织、铁路,今天很难得。还有健在的老一辈工作者,虽然廖若晨星,但是不会让人抱憾;还有山里头的老一辈工作过的根据地,虽然被岁月磨砺,但是却依然还有断垣残壁;还有难能可贵的手抄本,虽然残缺不全,但是零零碎碎的痕迹还是能勾勒起美好回忆。假如今天的你,明明力所能及却不对历史多作一点思考,不去走访身边健在的历史亲历者,不用长枪短炮去抢拍,不用鼠标键盘去记录,那么终有一天,我们只会在繁华的都市里守着一种凄凉的荒原。
这是一个应当永恒的主题
“一位历史亲历者的逝去,就意味着一段历史的消亡。”这是河南商报《1942》宣传片脚本开头的一句话。抢救即将消失的历史,就是在抢救我们的灵魂。历史永远不应该被遗忘,老一辈工作者的精神,特殊年代的社会背景、人文环境各有不同,大到一个重要决策,小到一个生活琐事,都有那个年代的烙印,常常能寻找到那个年代的精神家园。抢救我们的历史,挽救我们的灵魂,这应该是一种习惯,把记录历史记成一种日常的行为,每一代人都能坚持做下去。
林晓乒2013年2月4日21:45于广东省图书馆一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