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白花歌》与胡太后

(2006-06-10 14:45:49)
标签:

杨白花歌

胡太后

分类: 史海微澜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来双燕子,愿含杨花入巢里。

熟悉北朝文学的朋友,一定知道这首大名鼎鼎的《杨白花歌》吧,其哀怨缠绵之态,令人很难想象居然出自当时权倾朝野的北魏胡太后之手!

胡太后本名胡承华,安定临泾人,北魏司徒胡国珍的女儿,是一个文武兼资的大美人。宣武帝听到了风声,把她召到后宫,册封为承华世妇。

北魏时期仿照汉武帝“留犊去母”的故事,严格规定:“子为储君,母当赐死。”,所以六宫嫔妃多相与祈祷上苍,但愿生诸王公主。却不愿生的儿子子被立为太子;然而胡承华却慨然道:“国家旧制,未免苛刻,但妾却不惜一死,宁可为皇家育一嗣续,却不愿为贪生计,贻误宗桃。”妊娠期间,后宫中妃嫔多劝她服药堕胎,都认为:“生儿居长,必为太子,而生母则必死无疑!”胡承华始终不为所动,不久果然生下一个男儿,宣武帝大喜过望,取名叫诩,三岁时果立为太子!但宣武帝不但没有遵照旧制将其母胡承华赐死,反而晋封她为贵嫔,时高皇后大为愤惠,多亏朝中大臣刘腾、于忠、崔光等从中相助,才保障了胡承华的生命安全。

宣武帝驾崩后,胡承华自然成了“胡太后”,由于儿子幼小,胡太后亲理朝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繁琐政事,随手批答,把个千疮百孔的朝政处理得有条不紊。

但长期的寡居生活,对于一个年仅三十多的正常女人而言是寂寞难耐的。终于一个身影渐渐印入她的脑海,始终挥之不去,他就是禁军中的年轻将领杨华。

杨华出身名门,其父是北魏著名猛将、仇池公爵杨大眼,杨华不但继承了其父身材魁梧、英武过人的风格,更难得是仪容丰润而秀美,太后垂青自不奇怪。自打心上人常现于身边,胡太后更觉度日如年,终于鼓足勇气,将这个原本没有觐见资格的“小官”,屡屡招入后宫示爱,杨华虽不情愿,但也奈何不得其汹汹雌威,最终俯首称臣于石榴裙下,做了深宫内院的娇客。

可杨华终究与一般的佞臣不同,本也是有志之人,私下常以之为耻,加上畏惧大祸随时都会加身,终于在一次领兵巡边时,把心思一横,昼夜率部曲投奔南朝梁国去咯。消息传来,胡太后只觉痛彻心扉,常思念不已,又不便明目张胆地声张,百啭愁肠之下,一气谱成《杨白花歌》吟唱,以暮春时节的杨花飘荡难觅踪迹,来抒发内心的怀想和期盼,构思相当巧妙,后辗转传到宫外,洛阳文人、青楼当中流行一时。

这首《杨白花歌》可以看作是北朝的贵族文学中不可多得的“另类”,一般说来,北朝文学多骠悍豪迈之风,而胡太后循着南朝文学路数而写出《杨白花歌》,着实令人惊异、叹服,可看出她的文学修养有相当造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