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
(2010-01-27 00:22:55)
标签:
杂谈 |
实践低碳生活,每天坚持步行上班,至今已经两月有余。我的行走路线很简单,从科院路转经十路,沿山师东路走和平路,单程约3公里,每次耗时半小时左右。一路走来不疾不徐,到了单位不喘不累,有太阳的时候晒晒太阳,没太阳的时候吹吹凉风,甚是自得。走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以提神醒脑,边走边看,看到一些事就要瞎琢磨。
每天下午三四点走到附小附近,都能遇到一帮接送孩子的队伍,浩浩荡荡绵绵不绝。现在,走路对小孩子来说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想我们小的时候,结伴上学全是走着来走着去,从来就没听说过还有校车这样的东西。如果起得早,冬天可以沿着小河溜冰前行,前天就摘些荷花或者捉几个蛤蟆,并不觉得有什么辛苦。人类进化的结果就是对痛苦越来越敏感,对幸福越来越麻木。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生活困难的“蚁族”,拿着报纸对照了一下,发现我十来年前就是标准的蚁族人了。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们一群年轻人在东八里洼没有暖气没有煤气的一套房子里过着群居生活。那时候,上班挤公交人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骑自行车的话要爬一个大陡坡,累得两股战战。但是,好像也没有人抱怨过这样的日子。相反,每天下了班都过得很热闹,也很快乐。再上溯到60后、50后的那些人,他们的青春岁月只怕更为艰难。生活就是这样,要么安贫乐道,要么奋发图强。如果年轻人都成了五保户,这个社会哪里还有希望。
现在政府恨不得给每个年轻人都许诺一套房子,省里的两会正在讨论什么拼装房,准备提供给大学毕业生。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过来人的眼光看,房子并不是年轻学生的头等大事,最重要的这个社会要给他们以希望,让他们看到一个可以看到的未来。一个年轻人不能找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没有一个拓展事业的成长空间,住在温暖舒适的拼装房里又能怎样,还不如去做一只忙碌的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