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流行一首《白天不懂夜的黑》,满世界的人都喜欢“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以此可以证明对真相的执着探求,或许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沙眼看球”这个栏目也在努力地探求足球的真相。
黑白两色的足球世界里有着缤纷迷乱的表象,我没有明眸善睐的慧眼,但有敏感到见风流泪的“沙眼”。对于绿茵场上的风吹草动,“沙眼看球”看在眼里写在笔下,告诉球迷哪些是泥沙,哪些是风尚。久而久之,“沙眼看球”终于成了所谓的新闻名专栏,成了一些球迷的风向标,我就觉得这双白里透红的桃花眼没有白熬。
写评论有指点江山口若悬河的样子,貌似很畅快,其实也是个很折磨人的体力活。2008年欧洲杯前后进行二十多天,我瞪着“沙眼”夜里看踢球,白天哄孩子,晚上写稿又编版,人在亚细亚,心在欧罗巴,分裂到极点时真有崩溃的感觉。赶上中超比赛,日子也不好过,球踢得臭不说,时间更是紧张。当晚的比赛当晚评,即便做不到倚马可待,慢得像牛也交不了差。
好在痛过之后总有一些快乐可以让我慢慢地恢复身体的创伤。下了夜班与同事出去吃饭,邻桌有球迷认出“沙眼”,热情地送上几扎啤酒,我也会有一点陶醉的感觉。金杯银杯不如读者的扎啤杯,能写到球迷的心坎里,自然就有了秉笔直书的胆量。沙眼里容不下沙子,所以才会有人喜欢这略带病态的纯净。一个个性化的专栏能存在这么长时间,需要的是无数人的接纳和包容。
生活中有很多随心所欲的事情,让人兴奋,让人痛快,比如醉酒而歌,随乐而舞。看球到激动处,我也会拍大腿,但看完球,就得到一边老老实实地“戴着镣铐”写评论。虽说只是一篇小球评,笔下无财产百万,无人命关天,但在遍地球迷的山东,稍有不慎也会触了众怒。2008年欧洲杯,一时情不自禁捧了西班牙队贬了德国队,第二天就有“德迷”不依不饶地讨说法,更有些无德的“德迷”上网声讨,恨不得当时就戳了沙眼。其时,我也曾有心灰意冷的念头。但在领导的鞭策和鼓舞下,在球迷的吹捧和拍打下,“沙眼”依旧在看球。(本文专送老柯,勿转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