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牛人,因为必须经常吃牛肉。如果连续三天吃不到牛肉,褐色的眼球就会隐隐地泛出绿光,而胃里似乎伸出了百只爪子,抓挠我纯洁的心,让我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我很早就被断了母乳,在没有奶粉的时代还能喝上牛肉汤,实在是人生不幸中的万幸。我姥爷是一个可以三餐无馒头不可一日无牛肉的回族人,他的饮食习惯对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小孩两眼灼灼地蹲在昏暗的灶间里听着呼哧呼哧的风箱声,等待锅盖掀起满屋飘香的时刻。很多长辈说起我的童年,都有这样的印象。因为年幼,我吃到的都是最鲜美的部位。吃肉吃的是后腿,吃肚吃的是肚仁,吃牛头吃的是舌根和眼睛。后来江湖上流行吃牛鞭,让我很诧异,要知道在乡下牛鞭是猫狗都不吃的废物。即便是以形补形,补得也太直接了吧。
秋高气爽的日子很适合进补,而牛肉正是益气强身之佳品。中午委托老婆专程去回民小区买了牛肉。老板给的是肋扇,肥瘦相宜,正合我意。洗了泡,泡了切,包上香料,切了葱段,待到牛肉入了锅上了盖,听着气阀响起吱吱的声音,再看窗外天高云淡,忽然就觉得五脏六腑都舒坦了。
吃实在是人间第一要务。所谓饮食男女,饮食在前,男女在后。大多数约会之所以要在餐桌上进行,因为吃到一起的人更容易走到一起。当然,我也不反对在共同的革命生涯里建立起来的战斗感情。
前几天拔了火罐,一直觉得筋骨不舒服,似乎被动了元气。夜里瘫软在床上,就特别思念远方的牛。我老家特产鲁西黄牛。这种牛真的是很不一般。它不是电视上那种鼻子里喘粗气,两角雪亮,追得年轻人人满街狼蹿的斗牛。它很漂亮,又很温顺,肩宽背阔,四肢匀称,真正是下得农场,入得厨房。平时给你干活,干完活了又让你吃肉,这种老黄牛精神,现在的大多数人是不具备的。
按我们回民的饮食观,吃什么东西会影响人的性情,猪因为生活懒惰肮脏淫亵没有一点伦理,所以被严禁。对此,我深以为然。每当我身体情绪欠佳的时候,总希望吃上一锅牛肉,以强健筋骨,涵养元气。写到这里,不禁又想起很多年前王干给我们写的一篇球评,大意是中国球员不吃牛肉,中国足球就永远不会有进步。
欲进步必进补,英雄所见略同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