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民生灾难灾民痒痒挠震灾杂谈 |
分类: 胡人乱弹 |
哀悼日已经结束了。我将重操旧业,做回体育新闻编辑的老本行,看球写球评论,为人民娱乐。
前两天,在黑风寨主的挟持下,硬着头皮写了两篇关于地震的言论,其实不过是些随感。我自以为这种言论算不得正规的时评,无论是格式,还是文风,都极不靠谱。我只是在宣传的口径内蜻蜓点水似的写点帮闲的东西,没有六脉神剑的快和准,顶多算个痒痒挠,只求让人宽心。即便是给人挠痒痒也是个提心吊胆的技术活,因为我们一贯光荣正确的XC部有很多不能抓挠的敏感部位。
在上峰的指导下,对于地震灾难的宣传和报道,各路媒体的风格大抵是相似的。那就是好人好事多,难民难情少。高层官员、解放军、医疗队的事迹占据了大多数媒体的重要版面,他们很辛苦很英勇,为他们做宣传是应该的,但他们不是这场灾难的受害者,在灾难中最值得关注和关怀的还是那些遇难的人、流离失所的人、等待援助的人。即便是央视,虽然对那些废墟中的奇迹做了不遗余力报道,但对于灾情也缺乏整体的报道,很少关注到震灾受害者的困境。电视台老是播放那些坚苦卓绝的救援画面,几乎榨干了我们的眼泪。而幸存的灾民们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急需外界的哪些援助,外界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最有效地援助他们,对于这些事情似乎都不屑于谈。网络上有些帖子讨论得很热,譬如那些遇难者的银行存款怎么处理,那些幸存者的房贷在房子变成废墟后又该怎么偿还,与灾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没有得到传统媒体的关注。不敢叹民生之多艰,或许是怕惹龙颜不悦。
哀悼日结束,救援行动也基本告一段落,媒体真的应该把更多的时段和版面让给灾民了。今天在网路上看到一个灾区妈妈的求诉,说因为没有尿布,又缺少水,他的儿子屁股已经溃烂,情形凄惨。这些琐碎的事情比某位领导人在哪视察、捐款者又追加了多少钱更重要。不是所有的灾难报道都适合做成主旋律,在灾难面前,所有人都是狼狈的、被动的,没必要强做意气风发英勇无畏的样子。承认这一点不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