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如冬雪之静美

(2009-06-01 16:55:10)
标签:

房子斌

房斌

娱乐

分类: 感慨一腔

    死如冬雪之静美

    如果不是《入殓师》这样一部电影,我几乎很少想起“死亡”这样的问题。即便偶尔谈起,也总是以诸如“生又何欢,死又何悲”的言语以示洒脱。可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却发现,自己的洒脱大概是因为没有那么近的去面对死亡,还没有真真切切的明白,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很难讲是真的那般超然。我人生第一个关于死亡的记忆,我已经无法准确说出......
    害怕死亡的一个深层原因,或许是害怕自己的罪。
    人的心里,很难接受死亡的偶然性。所以灵魂深处总渴望建立某种因果关系。越是亲近的人,心里越是难以相信他的死亡是和自己无关的。所以哀伤之外,负罪感其实是一个隐藏的,我们不能承受的追问:“如果我不如何,那么死者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吧?”
    或许心理学家会告诉你,死者的死只是个意外,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到底有没有?这是灵魂的问题,不是心理的问题。
    《入殓师》,让人尊敬。因为在片中,死者的身体得到了最大的尊敬。导演很谦卑,他可能帮助那些没有追问过的人开始学会追问。但是影片并不渲染答案。
     影片说大提琴手小林失业后,歪打正着找到入殓师的工作。愿意做这行的人太少,所以薪水很高。他瞒着妻子先是为了饭碗,后来慢慢生出对这个职业的委身。最后呈现了他工作的意义,是给死者亲属们“记忆中最后的礼物”!
     导演守住了“尊敬”与“敬拜”之间的边界。人是不能“敬拜”人的,无论是领袖还是死者。影片中对待死者的遗体,庄重,细致,令人心动的艺术感,却没有一丝敬拜,祭祀的意味。
     如果人真有灵魂,不是死了才设灵堂;人活着才是一座灵堂。
     为了我曾和你的灵魂在一起,请原谅我的恐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最后一次》
后一篇:没有了方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