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惠灵顿没有风(6)

(2009-05-03 12:23:29)
标签:

杂谈

如果惠灵顿没有风(6)

家欢:

 

来惠灵顿已经快半年了,没有深入地交什么朋友,身边,十八九二十的小留学生们忙着在消费他们的残酷青春,他们幸福,自在地刷卡买衣服,我看来却见他们内里有一种飘零,也许青春总是寂寞的,无论物质是否丰裕。关于我们这些生于七十年代,现在步入小中年的中国人,有那么种夹心的感觉,比上面一代薄,比下面一代厚,总是不自在。

 

我和我的新西兰同学有了多一点点的交往,发现他们都很有各自的古怪精灵,他们的作品可以狂到没有边,但是还是认真的,那些海水鱼式的灵气我弄不出来,我拍了一个短片,这是我第一个作品,用的是旧照片,写的是我们高中年代的故事,名字就是“黑色七月”,看到同学们呆掉:原来世界上有人是这样过十七八岁的。我用的配乐是李叔同的“离别”。我们的老师其实是个高人,年轻时候是伦敦电影学院的高才生呢,他总是很沉默,只有给每一个人的作业评语都很长很真,他给我一个我惊讶的高分。

 

这个自传作品其实只是一篇老老实实的散文,我高兴他喜欢,他懂得。

 

在这个短片里我用了你的旧照片,就是你大学毕业和同学在寝室前面烧书大笑的那一张,红红火焰前面你们一群男生的脸,家欢,我记得你们所有的同学,虽然我跟他们不熟悉,可是因为你的缘故,我记得他们所有的人,我一直觉得我们这一群人的青春很特殊,你蹲在最前面,笑得最野,不象你平常的样子。可是真好。

 

现在用短片把这段青春拍出来,真有一种作梦的感觉。

 

我常常把惠灵顿和你读书的杭州作比较,但是他们很不同,惠灵顿是静中见动,野趣和文明为一体的,和杭州的落潮的灰色古典不同了。但是他们都有那种灵光,不是典型的城市,是一种家园型的,古典短令。现在大家都喜欢海上繁华了,忽然的全部宝马香车,但是我依然喜欢小令,好象,杭州是晏殊的“山园小径独徘徊”,而惠灵顿或者是晏几道的“醉别西楼醒不记”,还有那种疏狂。对我,这两个地方竟然有父子的关系,或者是因为这个缘故,一切被连接起来了,所以我并不象古朋想的那么寂寞。在一个新城里或者你最不孤独,因为有空间容纳全部的过去了,这才自己与自己更亲密。

 

惠灵顿的咖啡屋是很出名的,海湾边有一家,叫“盐”,我去过那里,和一些新认识的朋友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