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我为什么不去扫墓呢?
(2022-04-05 02:11:08)
标签:
健康教育文化 |
分类: 杂文类 |
清明节我为什么不去扫墓呢?
今天是清明节,很多人都去给父母扫墓去了,我不去。
不但清明节不去扫墓,即使父母的周年,我也不去烧纸添坟。但是,我曾经给父母立下一个碑,并且是我亲自撰写的碑文,表达了我对他们的感恩和敬意。
我对父母的怀念是日日夜夜的,时常在梦中见到父母。我怀念父母是在内心中的,不是在表面上。怀念父母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情感,是自觉的良心发现,是良心上的反省,是慰藉自己的灵魂的,不是给人家看的。
清明节扫墓是一个风俗,不是一个法律。法律必须遵守,风俗就未必遵守了。即使春节和其他节日,我是不遵守的。春节我家从来不贴对联,不放鞭炮,即使走亲戚,我也是到天气暖和了才去看望亲戚们。
我为什么不遵守这些风俗呢?原因是我对文人们制订的这些风俗不满。我认为,他们用这种方式来教育人民未必合理,给普通百姓的生活增添了很多麻烦。我们生活中需要维护亲情,未必采用这种方式。好像只有春节团圆了,才是阖家团圆,其他时间家人团圆就不是团圆了。所以,每年到了春节,中国人好像候鸟迁徙一样,大批人返乡后再度返回工作。不但给交通造成了困难,还会因为交通事故造成很多人遇难。
文人们制订了这样的风俗,让很多人钻了空子。
比如,文人们制订了父母去世后,要厚葬,要烧纸,要哭丧,要做周年,去添坟,还要大操大办,用这些方式来表示自己是孝子贤孙,是对父母的孝顺。这些形式只能是给街坊邻居看看,让他们做个见证。
你们是否孝顺,只有父母知道,邻居们未必知道。你们给父母操办这些祭奠方式,只有邻居知道,父母们未必知道。
久病床前一碗水,胜过死后万吨灰。我对一些人,父母生前不孝顺,父母死后大操大办很反感。
什么是孝顺?孝是对父母在物质利益上的关怀,父母健在时候不缺他们的吃喝,及时给他们一些钱花。顺是精神方面的需求,顺从父母的旨意,不与父母较劲,不惹父母生气,关心和关怀他们的衣食住行和身体健康。
父母去世后,我会时常在枕边流泪,那是出自良心上的自责。我自责的原因是我一生在外工作,不能在父母跟前行孝,只有春节放假了,才能匆匆看望一下父母,他们平时的衣食住行,我不能做到帮助,即使在他们生病和临死的时候,我都没有在他们身边伺候,这是我最感到愧对他们的。
我对父母的怀念,不需要别人看见,不需要别人见证,虽然由于在外工作不能尽孝,也不必用大操大办来修饰自己。
我始终认为,尽忠不能尽孝,忠孝难两全,这是文人们的理由,或者说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个理由,不去对自己免去自责。
我不去给父母烧纸,那是他们不需要。他们死后,没有灵魂,没有思想,他们早已变成了鬼,鬼不需要冥币,鬼可以到银行任意取款,现金和黄金都可以随意提取,没有人管,没有听说过人能管住鬼的。银行的安全装置,只能阻挡住人,不能阻挡住鬼的。
鬼城是糊弄中国人的,人死后是不能到鬼城做任何交易的。人死后不吃不喝,要钱干什么?
我一生很荣幸,跳出龙门,拿到了俸禄,晚年有退休金,不愁吃喝,这是我的福报。按照佛教的说法,我的福报来自于上辈人的积德行善。我很感恩我的父母和上辈人,我和我的子孙之所以幸福,分明是我的父母和上辈人积德行善的结果,或者说是他们赐予的福音。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个人积德行善,未必当世有福报,有可能在下一代上才见到福报。正是这样的理念,我们才自觉地做好事,做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一定积攒下多少产业给下一代,因为常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我们的积德行善,可以荫恤后代,福报荫罩后人。
积德行善虽然不能现世有福报,但是,这样做是可以调整心态的。心态调整好了,对自己的健康有利。
我的父母都是文盲,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才成了文盲的。但是,他们去世后二十多年了,如果他们在天有灵,阴间没有穷富,他们交得起学费,有大量的时间学习,可能早已大学毕业了,我写的这篇文章,他们 会从论坛上看到的,我们做一次思想交流,他们才可以原谅我不去烧纸的行为。
我不扫墓,平时无法给任何人诉说,也不需要给别人诉说。正值清明节之际,说说心里话,也能释放一下我心头上的精神负担。
诚然,可能会有一些红卫兵出身的网友,这些人看淡了很多风俗限制,我们这些人曾经是破四旧立四新活动的闯将。
我如果去世了,按照我的意愿,一不土葬,二不火化,直接让医疗科研单位把尸体拉走,他们进行解剖科研去吧,算是我对社会的最后贡献。如果这也算风俗,这个风俗值得提倡。
我也很支持天葬和水葬,把死尸上的肉贡献给其他动物当食物,还原自然变化,也是好事。
要尊重别人的选择,我不扫墓,我不反对你去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