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为什么可以长寿呢?
(2020-01-07 03:20:52)
标签:
健康教育文化 |
分类: 杂文类 |
张三丰为什么可以长寿呢?
我作为专业养生者,不能不对人的长寿问题要进行深入探索,当然不能停留在一般养生大师的认识层面上了,要从根本上剖析真谛的存在,找出长寿秘籍。
人的命,天注定,这是一般人对长寿的理解。但是,我认真思考了一些案例,这个不是绝对的,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如果后天地进行一些人为干预,是可以延长寿命的。或者说,作恶会缩短寿命,行善和合理养生,会延长寿命。
张三丰据说活了212岁,这个比较可靠。他是南宋时期的人,明朝几个皇帝都找寻他,要召见他,这个都有记载,有官方资料,比较靠谱。
古代文人也是很有智慧的,或者是会采用广告效应,或者说讲究艺术效果,甚至可以理解成会吸引眼球的技术,或者叫拉大旗作虎皮。
比如说黄帝内经,就是某个文人或者几个文人的杰作。跟黄帝无关,跟岐伯也无关。这本书拉出来一个黄帝,那就太吓人了,黄帝是人文始祖哟!他与岐伯的对话,还能不听吗?由于这个原因,至今还有很多中医都在看黄帝内经。
不管黄帝内经出于谁人之手,里面很多道理还是可信的,比如开篇便说,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从这段话中可知,在黄帝之前的氏族社会中,顺其自然地活着,很多人都可以活到百岁。后来人类进入到文明社会之后,一夫一妻制度,导致很多人对性发生了好奇,加上很多人为的规定,比如一日三餐,饮酒吸烟,追求刺激,纵情纵欲,争夺财物和官位,贪婪成性,荒淫无度,腐化堕落。
人类越是文明,违反天道越是严重,寿命必然缩短。
结合张三丰的案例,我来找找他长寿的因素有哪些?
其一,据说他三十多岁,舍妻弃子,辞官往往武当山修行,入道比较早,这个很关键。如果他继续率兵打仗,有可能会死在战场上,不会长寿了。如果他没有辞官,有钱有地位了,像袁世凯一样,弄八九个老婆,生下一堆孩子,估计不到百岁就死亡了。他到武当山修行,无情无义,或者说薄情寡义,所有的烦恼没有了,必然长寿。常言说,无欲则刚,养精蓄锐,你霸占那么多女人,纵情纵欲,把精锐都射出去了,还能长寿吗?
其二,据说他几日不食,或者几月不食,一食斗升。一日三餐是违反天道的,人毕竟是动物,仍然保留着动物的特性。所有的动物,都不是一日三餐,养牛的饲养员都知道,只有晚上才喂牛,一天喂养一次。马不吃夜草不肥,马白天基本上不吃料的。老虎和所有的野兽,不是每天都吃食物的,隔几天,逮住了猎物了,吃饱一次。张悟本说很多病是吃出来的,我感觉是有道理的。张三丰有时几个月不吃饭,估计是他发明的辟谷,我一个朋友叫李振家,华山道长,他最长是81天不吃饭。他在天津水上公园现场直播57天不吃饭,他还在陕西户县一个地下古墓中13天半不吃不喝。这种现象在动物界很常见,很多动物都有冬眠的习惯,比如蛇类,苍蝇蚊子等昆虫,两三个月不吃不喝,很常见。为什么节气中有个惊蛰呢?到了惊蛰,很多小虫子就出来活动了,一个冬天都没有吃食了。小麦在冬天也不生长,处在冬眠状态,到了清明之后,开始疯长了。中原地区的树木,都会冬眠,这是天性。
其三,他外号叫张邋遢,说明他不讲卫生。他在武当山上生活,没有澡堂,虽然有河水和泉水,冬天是无法洗澡的,没有自来水,吃水都是河水和溪水。这个不叫不讲卫生,叫接地气。人是土生土长的,你离开土壤是不健康的。万物生长靠太阳,你经常在野外活动,见见太阳,才能采到阳气,才有阳刚之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说法: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解放前,广大农村人都不讲卫生,喝生水,有时连河水也饮用。记得南征北战电影中,一个战士来到河边,捧起一捧河水,喝了之后说:可喝到家乡的水啦!我自己做饭自己吃的时候,凡是青菜和野菜,从不择菜,在水中淘淘,连根带黄叶,一起炒菜吃,根有根的营养,黄叶是绿叶变的。想开了,心态好了,抵抗力增加了,反而更加健康!
其四,张三丰的饮食方式,是自然方式,符合天道,有养生的合理性。
根据我发现的生命原理,人的寿命,就是细胞的寿命。细胞的寿命,取决于细胞新陈代谢次数。新陈代谢频繁,次数多,寿命短。比如说,你的细胞新陈代谢次数是一万次,你一年让细胞新陈代谢一千次,十年就结束了细胞的新陈代谢次数了。如果你让你的细胞新陈代谢一年五百次,二十年才结束细胞的新陈代谢次数,等于你的寿命增加一倍。一般细胞的新陈代谢次数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运动时间长短,一个是供应蛋白质多少。先说运动与细胞的新陈代谢的关系,运动时候,气血流动快,在细胞周围流动的气血充分,气血里承载着蛋白质,细胞上脱落的垃圾非常及时运送走,脱落之后的空位很快被气血中的蛋白质补充,这样细胞的新陈代谢就加快了,最后导致细胞的寿命减少。再说食物丰盛与细胞新陈代谢的关系,吃饭多了,蛋白质供应就多,气血中含有的蛋白质就多,细胞在补充蛋白质就及时,细胞的新陈代谢次数就增加,寿命就减少了。如果运动少,气血流动慢,细胞上缺少个蛋白质,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补充,细胞的新陈代谢就延缓了,新陈代谢次数就减少,寿命却增加了。吃饭少,气血中蛋白质少,医学上叫缺乏营养,细胞新陈代谢不及时,代谢次数减少,寿命增加了。
总之,家中只有一万元钱,省着花,能花很长时间,花钱多,花钱时间少。
这里有个不可理解的道理,缺乏营养不是不利健康吗?这要看具体情况了。在动物不太运动的时候,细胞新陈代谢慢,不需要多少营养,不等于缺乏营养。如果你干重活,气血流动快,很多营养都被细胞使用了,你当然就要多吃一些食物了,否则是缺乏营养。你不干活,运动量小,就可以少吃和不吃食物,也能维持身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的需要,因为身体内储藏一些多余的蛋白质,平常我们叫做脂肪。所有的动物过冬之前,身体内储藏很多脂肪,那就是用于冬眠时候身体内细胞新陈代谢的。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吃饭也进行了规定,一日三餐,大鱼大肉,荤食比较多,所有的荤食都有很多的油类,进入到体内,与我们身体内储存的脂肪相加,必然造成营养过剩,导致很多疾病的产生。和尚和道士素食,还是有些道理的。
我在我的书中强调过,取决于人的寿命的是气血质量。与本文中的观点并不矛盾,气血中垃圾太多,影响寿命,气血中蛋白质太多,也影响人的寿命。
辟谷是道教的养生诀窍之一,辟谷是不吃食物,光喝水,让气血中的垃圾运送出体外,减少气血中垃圾浓度,增加蛋白质在气血中的比例,是延长生命的方法。很多人是老死的,意思是气血中垃圾太多,垃圾占据了气血的空间了,蛋白质就很难进入气血中去了,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蛋白质太少了,无法维持细胞的新陈代谢,人就死亡了。
总之,气血中蛋白质太多不好,太少也不好,只要维持在一个有效的范围内,人体这个生命架,只要气血质量好,活几百岁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