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的性格与语言表达能力
(2017-03-18 11:56:41)分类: 《万物本原探索》全文 |
4.)人的性格与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已经讲过,人的性格实际上就是人的大脑神经活动模式的客观反映。它反映了一个
人的内在情况,内在的思维能力,内在的能量传递路线和传递形式,内在的神经活动模式。
这些内在的思维能力和神经活动模式与语言表达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性格外倾型的人只所以有热情、活泼、善于交际的特点,是因为这种人一旦遇到某种客
观事物时,反应比较迅速,通常所说的反应快。或者说大脑细胞振动传递比较迅速,传递路
线比较少。这种人的优点是反应快,这种人的缺点也是反应快。某位哲学家曾说过:“一个
人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民间还有句老话:“慢功出好活,毛糙做得多”,这句话很富有
哲理。外倾型的人在遇到问题时,总是来不及多想,没有充分利用大脑的全部功能和最佳思
维网络路线,马上作出反应,将内心的思绪、情感、观点以及整个内心世界一古脑儿说将出
来,不顾客观效果,有人美化这种人是“刀子嘴,豆腐心”。这种人在表达内心世界时总是
直截了当,毫无遮拦,说起话来就象竹筒里倒豆子—直白、爽快。这种人大多处在人生得意
时期或事业得意时期,尤其是如此。如若他们遭受一些挫折,性格会有一些改变,表达方式
也许不是这样了。性格外倾型的人正是因为语言表达速度比较快,所以语言表达质量就难以
保证质量。在进行语言表达时,总是出现一些方式方法或语句方面的欠缺。即使有热心助人
的行动,但往往在语言上无意间伤了别人的心或别人的自尊。这种人在性格上以情绪型为
主,遇到客观事物或主观意图需要向别人进行语言表达时,总是凭着直接感觉调动大脑各个
功能进行神经活动,沿着一种神经活动模式进行实施。整个过程缺乏沉稳性、逻辑性和理智
性。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大脑神经活动过于激烈,未能对各个大脑功能进行选择和控
制。在表达自己的意愿时,没有及时挑选大脑记忆功能和储存功能中的合适词语(概念)以
及表达技巧。因此,在表达过程中显得匆匆忙忙,该说的和不该说的,一古脑儿说将出来,
客观效果不佳,缺乏选择性,这就是外向型性格人的语言表达特点。这类人在经过高等教育
或涵养方面的刻苦训练以及大量知识的堆积之后,加上本身热情活泼的特点,稍加控制自己
的神经活动模式,养成沉稳的表达心态,将来一不留神儿就成为一位优秀的演说家和著名演
员。因为这类人从外观上看具有热情奔放、感情丰富、动作灵敏、富有表情、多愁善感、表
面聪明、应变能力和想象力强等特点,内在上显示出神经活动变化幅度比较大,在调动大脑
神经功能的方法上虽比较简单,但利用意念调动神经活动的启动速度却比较迅速,在大脑神
经功能网络路线的使用数量上虽比较少,运行模式单调,但所使用的网络路线比较清晰,选
用神经活动模式准确。因此,这类人最适合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从事一些简单的音乐、歌唱、
舞蹈、戏曲表演、故事演说、外语翻译等,以此来与人们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一言以蔽之
曰,他们也只有在这些行业方面最具有擅长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如果他们想在这些方面
做出优秀的成绩来,还必须在自己的理智方面作出刻苦的训练。也就是说增强思维能力的培
养,拓宽大脑神经功能网络路线,经常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遇事不要立即作出反应,改换
另一种思维方式进行对待。假如能做到这样,他们的事业将是前途无量的。
性格属于理智型的人与上述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当外界事物作用人的大脑时,这种人
首先使用自己的大脑的反应功能、思维功能、判断功能、记忆功能、储存功能、辨别功能、
控制功能等,选择最佳的网络路线,对外界信号属性进行综合处理,获得一个准确的定性和
定位。这种人在向别人进行语言表达时,总是不慌不忙、有条有理、出口成章,表达的意思
很清晰,逻辑性很强。这是因为他在表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大脑的各个功能,有机地协调好
了各功能之间的关系,恰当地使用了各功能的运用量,网络路线使用合理,最终达到最佳的
表达效果。这是理智型性格人的特点,他们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人做事和说话的
特点是:机智灵敏、考虑周到、稳重大方、语言丰富、逻辑性强、富有幽默感、幻想能力和
联想能力很强等。这种人经过大量的刻苦训练和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很可能就是一个出色
的作家、教育家、思想家、演讲高手、发明家或科学家等高于一般人的大人物。因为他的潜
力比较大,可塑性也比较大。若教育不好,也可能变成小偷或骗子。
我们再来谈谈内向型性格的人的表达能力,内向型性格的人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弱智
型,这种人智力较之一般的人偏弱,大脑反应速度慢,神经活动启动速度慢,网络路线少。
在与人们进行语言表达时显得很吃力,久而久之,他们形成了一种自卑的心理,因此常常是
遇事不愿多说话,这种人的表达能力就比较差。另一种是超智型,这种人并不是智力超群,
而是在意念调动神经活动进行检索时有超前意识。他们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对出现的结果已经
在大脑中进行了评估,哪些话说出来有用,哪些话说出来没用,哪些话说出来会产生什么样
的结果,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边进行,边比较。因此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表达时显
得迟迟疑疑、犹豫不决,可说可不说的,就不说了,或不好意思说了,并有一种恐惧心理,
生怕别人嘲笑自己。或者有一种超前意识,说出那些话有什么用?干脆就不说了。所以这种
人有一种羞涩感,不爱说话。虽然说话能力不强,但并不等于他们的其他表达能力差,如写
作、绘画、音乐、科学研究等方面,可能有上佳的表现。这些人经过刻苦训练仍然会成为出
色的作家、画家、音乐家、科学家等。另一种人的情况是在语言表达时没有羞涩感,不是不
爱说话,而是不爱多说话。他们认为有些人说出的话是多余的废话,很厌烦,自己也不愿多
说没用的废话,所以就显得不爱说话。在他们看来,爱说话的人之所以多说话是因为这些人
不会思考或不善于思考或素质低的一种表现。这种人虽然表面上表现得沉默,但就其语言表
达能力上远远超过外向型性格的人的表达质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这种人的生动写
照,他们这种后发制人的表达策略往往是征服众人的法宝。这种人经过刻苦的磨练,极有可
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人、企业家、高级参谋等。他们有极强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策划
能力和联想能力等,一旦他们的事业有成,成绩是显赫的,地位是惊人的。
总之,人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与上述的性格有关以外,还与人的知识多少、训练程度、
社会经验、时代发展、智力培养、对各个知识领域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某种事物本质的认识程
度等有关。另外,上述人的性格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并非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指
大部分人符合这一规律,对于特殊的、个别的人不能机械套用,这是哲学上的辨证关系给人
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