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金庸#——明教内乱与内卷化效应

(2017-06-09 08:41:56)

明教内乱与内卷化效应

 #说金庸#——明教内乱与内卷化效应


我曾经在拙著《金庸笔下的真实大历史》中考证过明教的历史,约元泰定帝泰定年间(公元1324~1328年),明教出现了巨大的生存危机:教主阳顶天神秘失踪,杨逍窃位擅权,范遥远走西域,殷天正破教自立,谢逊滥杀无辜,明教四分五裂、一蹶不振。

 

这一次大分裂,几乎导致了明教在二十余年后灰飞烟灭----六大派齐聚精英,要一举荡平明教,多亏少年英雄张无忌的从天而降,成功化解了这次危机。

 

张无忌拯救明教后,受人拥戴成为新一届的明教教主,约束教众、团结同道,终于驱逐了鞑虏,光复了河山。

 

明教的这次人事大变动,不知不觉中展示了经济学中的“内卷化效应”原理。

 

所谓“内卷化效应”,是指长期从事一项相同的工作,并且保持在一定的层面,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这种行为通常是一种自我懈怠,自我消耗,具体反映到职场,就是职场懈怠心理。

 

在明教的旧一届领导班子里,一共是七名高层:阳顶天(教主)、杨逍(光明左使)、范遥(光明右使)、黛绮丝(紫衫龙王)、殷天正(白眉鹰王)、谢逊(金毛狮王)和韦一笑(青翼蝠王),政治地位大致是教主高于二使、二使又高于四王。然而,在阳教主无故失联以后,为了避免明教群龙无首的状态,六大高层中势必要推选一人代理教主,于是出现了以下六种情况:

 

杨逍是有夺位野心的,但人缘不佳,沦为孤家寡人;

范遥无心教主之位,选择了离教出走;

黛绮丝是波斯明教的卧底,原本就有不轨之心,加上之前嫁给明教公敌韩千叶,导致与明教上下决裂,早已破门出教;

殷天正想竞选教主,但竞选失利,一怒之下远走江南自立一教;

谢逊是阳顶天指定的下届教主(可惜的是只有阳顶天自己知道),但此时谢逊处于复仇的半疯癫状态,精神不太正常;

韦一笑武功不及,地位最低,虽然有五散人的支持,但得不到大家的认可。

 

这六个人里面,明确有夺位野心的,只有杨逍、殷天正二人,其余四人,要么无意教主宝位,要么夺位之心不显。杨逍利用自己身份地位比殷天正高的优势,成功制订了“教主宝位空缺,光明左使摄政”的方针,气走了殷天正,自己关起门来当摄政王。

 

在杨殷二人身上,都能找到内卷化效应的影子。

 

这二人虽然都“长期从事一项相同的工作,并且保持在一定的层面,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但是,随着一把手的消失,二把手阴谋“扶正”,对于杨逍来说,他没有自我懈怠,内卷化效应没有对他产生负面影响;但殷天正就不同了,虽然自己的地位上升了一位,但还是护教法王,接受他人领导,杨逍的气量又不如阳顶天宽宏,受其管理十分不爽。

 

内卷化效应在殷天正身上发挥威力了,殷天正一怒之下,带着儿女、部署、亲信,离开了光明顶,到了江南开枝散叶。

 

事情到此还没有完。

 

张无忌临危受命后,杨范殷韦四人又回归了明教,当使者的继续当使者,当法王的继续当法王,这一次,为什么“内卷化效应”没有发威呢?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张无忌救了他们的命,拯救了明教。

 

第二个原因,张无忌和他们有亲友关系:他是杨逍女儿的好朋友,还差一点成为女婿;他又对范遥有知遇之恩,宽赦了范遥当年残害同道的罪行;他是殷天正的外孙;又是韦一笑的朋友,救过韦一笑的命。

 

此外,他还是谢逊的义子,同时是黛绮丝女儿的心上人。

 

我想,这六道关系绳,足够他担任明教教主而不会让部下不服吧?

 

张无忌担任教主,杨逍、殷天正二人是死心塌地服气,忠心耿耿辅佐,此一时彼一时,正值明教的上升期,每个人都有美好的前程,虽然杨殷二人依旧从事一项相同的工作,并且保持在一定的层面,但有了巨大的变化和改观,所以此时内卷化效应也就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内卷化效应”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利福德·盖尔茨率先提出的,他同时是一位植物学家,曾在印尼的爪哇岛长期生活过。盖尔茨发现在爪哇岛上,当地农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田地里劳动,始终做着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工作,人人心中存下怨念,盖尔茨遂把这种现象冠名为“内卷化”。

 

此后,内卷化概念便被广泛应用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其他学术研究领域中。内卷化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意指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作为学术概念,其实并不深奥,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内卷化现象”。

 

以往的私营企业,任人唯亲,老婆管财务,儿子管销售,女儿管人事,七大姑八大姨管各个零碎部门。这样的企业,“外人”很难获得认可,在得不到晋升和肯定的情况下,许多有能耐的人都选择了离开。多年以后,厂房依旧,机器依旧,规模依旧,各方面都没有多大起色,企业进入了一种典型的“内卷化状态”。

 

今天,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走出了家族化管理的怪圈,聘请职业经理人打理企业,彻底告别了内卷化状态。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进入内卷化状态,根本原因就在于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出现问题。此时我们就应该改变精神、改变思想,用信心决定命运,用观念决定出路!一个人如果总是自怨自艾、不思进取、既无信心、又无斗志,那么他就很难获得职场新生。

 

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组织,微观到具体一个人,一旦陷入内卷化状态,就如同牛入泥潭,裹足不前,一步步陷进深渊。对于一个人而言,克服自己内心的内卷化心态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如此,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前途才会更加光明!

-----------------------节选自《金庸笔下的经济学》

购书地址

#说金庸#——明教内乱与内卷化效应
其他作品

#说金庸#——明教内乱与内卷化效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