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造假钱----中国古代货币盗铸、作伪考
丁坚“啊”的一声……问道:“不知二位大名如何称呼?”向问天道:“在下姓童,名叫童化金。这位风兄弟,大名是上二下中。”
丁施二人都拱了拱手,说道:“久仰,久仰。”向问天暗暗好笑,自己叫“童化金”,便是“铜化金”之意,以铜化金,自然是假货了,这“二中”二字却是将“冲”字拆开来的。
------------------------------------《笑傲江湖》第十九回“打赌”
原来玄贞道人所说的“十足真金”贾金刀,便是关夫子的妻室,贾老六的嫡亲姊姊。她手使两把金刀,人家和她说笑,常故意询问:“关嫂子,你这两口金刀,到底是真金还是假金?”她一定郑重其事的道:“十足真金,十足真金!哪有假的?”因此上得到个“十足真金”的外号。
---------------------------《鹿鼎记》第七回“古来成败原关数天下英雄大可知”
这两段引文分别来自《笑傲江湖》和《鹿鼎记》,金庸先生大笔行文,有时候也十分风趣幽默。向问天化名“童化金”,贾金刀吹嘘“十足真金”,背后的知识就是货币学上的造假,用铜来冒充金,鱼目混珠。
以铜充金这种作伪手法自古已有,历史非常悠久,到了21世纪的今天,依然还有人源源不断地上当。其实这种街头骗局,算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只要受害人满足贪心、有钱两个条件,骗子就有可能得手。
如果我们回顾中国古代货币造假、作伪的种种精彩案例,就会知道,以铜充金手法真的是弱爆了……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简述了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史,一句话概括,就是“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宋钱多,元纸钞,明清银钱并行”。自从有了国家铸币,也就有了民间盗铸。
《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了一件趣闻:
“某里士五(伍)甲、乙缚诣男子丙、丁及新钱百一十钱、容(镕)二合(盒),告曰:“丙铸此钱,丁佐铸。”甲、乙捕索其室而得此钱、容(镕),来诣之。”
秦代捕快甲乙二人搜索盗铸者丙丁二人的居所,发现了110枚假钱和两盒模范(铸钱模子),并且查证出丙是主犯、丁是从犯。这是我国历史上明文记载的第一起盗铸案件。
盗铸,是古代货币造假的第一种方式。
国家铸币选料精良,配比合理,监督到位。盗铸者往往用铅、铁代替铜、锡,降低了铸造成本,从中渔利。
因为有利可图,所以列朝列代盗铸案件层出不穷。北宋徽宗年间,安徽阜阳人王明清去江西九江探望当官的祖父,祖孙二人夜游长江,查获躲在渔船中盗铸钱币的惯犯。《挥麈余话》记载说:“其模如火甲状,每出炉就水中蘸而取之焉”。
蘸火,也就是金属冶炼工艺中的“淬火”,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序,罪犯就地取材,躲在船上冶炼,吊入江中淬火,这一整套的造假流程令人叹服。
造假的第二种方式是剪边。这种方式,也就是经济学原理里的“劣币驱良币”法则。
我在正文里介绍过“劣币驱良币”,简单地说,当新旧程度不同的两种同面额的钱币同时流通时,人们往往收藏新钱而花出旧钱-----旧钱抢走了新钱的流通市场。有鉴于此,中国人民银行每年都会回收一部分残破、污损的人民币,发放等额的新版人民币。
中国古人也是这么想的。
新铸造的铜钱,钱文清晰,周廓明显,不妨先收起来,把那些磨损严重、字迹不清的旧钱先花出去,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人就会动歪点子,把好好的铜钱剪去一边一角,残破的铜钱混入一整贯钱币中继续流通,而那些边角料们则重新开炉冶炼盗铸,无中生有地变出一些钱来!
高,实在是高!
收到剪边铜钱的人只能自认倒霉,赶紧想办法把劣币花出去,以免砸在自己手里。
第三种造假方式是碾压。
前面说过,铜钱有小平钱和大钱之分。小平钱就是最普通的制钱,价值一文,是最小面额的货币单位;大钱则是小平钱的翻倍面值钱币,一枚折二钱等于两枚小平钱,一枚折五钱等于五枚小平钱,以此类推,一枚当五十钱等于五十枚小平钱,一枚当千大钱等于一千枚小平钱。
一般来说,小平钱面积最小,翻倍面值越大的大钱,面积也相应越大。
于是有人就动了脑筋:宋金时期,有不法分子将小平钱碾压扩大,然后混入钱串冒充折二大钱使用!我在中国钱币博物馆就看到了碾压版的祥符通宝、政和通宝。
第四种造假方式是伪钞。
不要以为现代社会才有伪钞、假币,古代人做伪钞的本事也大得很!
元明清三朝,都有纸钞问世流通,虽然列朝政府都对纸钞的材质、印刷做了防伪措施,票面也标明了“伪造者处死”的警示语。但是,对比金属货币,纸钞造假的成本太低了,技术也容易得多,因而,列朝列代,造假者为了巨额利益前赴后继地铤而走险,从不为项上人头的安危而有半分忌惮。
1981年,安徽东至县发现了一套古代的纸钞铅质印版,经专家鉴定,确定是南宋时期民间私制的关子纸币印版,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假钞印版实物!同时,这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一组最为完整的宋代印钞版,且是一套典型的彩色套印版!虽然该套印版不是官方合法印版,但依然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最后一种造假方式是混掺。
这也是以铜充金手法的威力加强版。
有“夹芯假银锭”,造假者用低银劣质金属造出锭芯,浇铸时浸入银水中包裹成型,假银锭破损处可以看到明显的分层和分色。更有甚者,造假者直接把铜块、铅块浸入银水,做成铜芯银锭和铅芯银锭,混入市场骗取真金白银。
到今天,这种方法还大行其道。
简述了五种作伪方法,也让我们对古人的“智慧”有个深刻的了解。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今天,犯罪分子的造假水平越来越高,假币以假乱真,扰乱货币市场,给每一个人都带来安全隐患。但是,正所谓“邪不压正”,中国政府对打击假币从不手软,防范技术也相应升级,给人们搭建好一堵“防火墙”。未来,和假币的斗争还将长久持续下去,这场金融体系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势必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支持。
注:本文原是《金庸笔下的经济学》书稿内容,后下印厂前因为篇幅而遗憾落选,个人觉得略有遗憾,公之于网络,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