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众所周知,在北京昌平天寿山地区,有一处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皇家陵寝,埋葬着从明成祖朱棣到明末帝崇祯共十三位帝皇,即“明十三陵”。这些历史上鲜活的、个性迥异的朱姓皇帝,绝大多数还安然无恙地沉睡在宏伟的地下宫殿里,做着大明王朝千秋万代的家国之梦。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十三陵地区,除了十三位皇帝陵墓,还有8座陪葬墓,其中有7座是妃子、皇子墓,一座太监墓。这8座陪葬墓里,以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的贵妃万贞儿和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太监王承恩最为出名。
因为这八座陪葬墓基本都在崇祯皇帝的思陵和隆庆皇帝的昭陵之间,相距不远、毗邻而居,一条路能串起来,故而,2015年7月5日,天气晴朗、温度适宜,我从小宫门公交车站下车,开始了这一路的步行寻访游记。
第一站 王承恩墓
王承恩作为唯一以死殉主的崇祯仆从,三百年来,得到诸多社会名流的推崇,顺治皇帝入关后,也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顺治2年,清室为其立碑培冢,并赐予陵寝之地60亩,派专人看护。
今天,王承恩墓只剩下三块石碑一方孤坟,但是,墓碑由赑屃负重,碑顶有草龙盘旋,这个待遇,甚至超过了他的主人崇祯。
王承恩墓坐西朝东,东侧第一通碑高2米,正面由吴下倪钦题行书刻“王承恩墓”。此碑基座四周的浮雕十分生动,表现题材为“龙马负书”、“鹿衔灵芝”、“犀牛望月”等祥瑞图案。第二通碑高4米,螭首龟趺,碑首有“敕建”字样,碑文800字,为清顺治帝(顺治17年)亲自撰写。紧靠墓前的碑高2米,螭首方趺,碑首有“御制旌忠”四字,碑文240字,是顺治帝为褒奖王承恩“贞臣为主,捐躯以从”撰写的。
从王承恩墓向前走不远,就是崇祯的思陵。
思陵前身是崇祯的田贵妃墓园,崇祯吊死煤山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为拢络人心改名思陵,于是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占地面积最小的、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
然而,崇祯落葬如此凄凉,死后也不得安生。民国期间,思陵为当地土匪所盗,墓中为数不多的陪葬品也荡然无存。今天,思陵已经闭门拒客,但我们还可以登高远眺,看一下这位可怜的明朝亡国之君今日陵寝的残破格局:墓碑依旧、宝顶宛然,石雕的五供似乎还在诉说当年的惆怅与无奈。
值得一提的是,思陵园门外的神功圣德碑(?)没有赑屃负重,碑基四面雕刻着麒麟、狮子、海马等瑞兽,从艺术角度来说,倒是比较精美。
第三站 悼陵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称大宫。葬明世宗嘉靖的皇贵妃沈氏、文贵妃、卢靖妃。
今天,在悼陵的遗址上,文保部门已经三面修起了围墙,开了一面铁门(铁将军把门),所幸铁门不高,大约一米五左右,成年男子可以攀越过去,走进陵区参观。整个地上建筑全部荡然无存,只留下一个石供桌和一方孤冢,嘉靖的三位妃子就安静地沉睡在这个占地不小的新兴墓园里。
第四站 四妃二太子墓
离开悼陵继续前行,就是悼陵监村。在这个村落的深处,还隐藏着一座陵墓,即四妃二太子墓,因为包括了世宗的“四妃、二太子”,故而当地人又称之为“五子坟”。这里埋葬着嘉靖皇帝的皇贵妃阎氏、皇贵妃王氏、杨荣妃、马贞妃及少年早夭的长子哀冲太子和次子庄敬太子。母子同葬一处,也算是令人唏嘘感慨。
找五子坟花了点功夫,在村里转了一下,问了当地村民,最后在一个不起眼的果树园里找到了指引物,一张布告“文物保护,请勿燃放烟花爆竹”。进了墓园,迎面就是一堵残破的照壁,顶部长满荒草,再往前,是一块石供桌,上面堆放着柴草,五子坟只剩下三个坟头还能依稀看出痕迹,其余的都平了,种上了果树,满园桃杏芬芳,谁也想不到这里当年埋葬着多位皇室宗亲。
在陵园的最后,还能看到当年围护宝顶的砖墙遗址,距今快到四百年,虽然坍塌了一部分,但另外一部分依然能看出昔日皇家陵寝的威严。
第五站 万贵妃墓
从五子坟出来,有一条非常整洁漂亮的柏油马路,顺着马路走大约三里地,会看到一处气势不凡的村落“万娘坟”,显然,这里就是著名的万阿姨的陵园了。
万贞儿,山东诸城人,是成化皇帝一辈子唯一爱过的女人,从保姆变成妻子,直接影响整个大明帝国。她的陵园,规模非常宏大,红墙碧瓦虽已无存,但墙体还在,将整个村落包围在内!村口的大门,就是当年的陵园棂星门遗址!虽然油漆彩画已经斑驳,但还是能看出大门的与众不同!
但是,村落里,貌似已经没有地上建筑遗存,连石构建也找不到,据说都被土匪盗掘了。只能在村落旁边的山上果园里,找到两块残碑,一立一卧。卧倒的石碑字迹模糊,立着的石碑,也只能清楚地看到碑顶的双凤图案,以及云团和万字纹,根据这一点证据,我们可以确定,这就是成化年间大名鼎鼎的“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万贞儿之墓碑!
尾声
看完万贵妃墓以后,沿着马路再走四里地,就能走到隆庆皇帝朱载垕的昭陵,此时,从王承恩墓到这里,大概步行了5~6公里,大半是柏油马路和村里公路,少数需要爬坡。诸多陪葬墓,大多数隐藏在山林果园里,闻着桃杏的芬芳之外,还需要注意荆棘和刺棵的干扰。
这几座陵墓,大多数都被盗了(我估计王承恩的完好),地上建筑荡然无存,地宫也基本都平了,除了一些赑屃、石碑、供桌、照壁、宝顶及围墙,就是的黄色、绿色琉璃瓦碎片时常可见。墓主人(除了崇祯)大多数在历史上籍籍无名,但是,时光倒流数百年,他们都活跃在各自的舞台,扮演着或风光或平凡的角色。十三陵的主人们,带着他们的皇后(少数还有殉葬宫人),在庞大的陵寝里,继续享受着后世的关注,但这些小人物,默默地守护在帝皇陵寝的左近,无声地关注着日新月异的今日世界,也无声地在注视着这片交织着他们爱恨情仇的土地。
2015.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