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随笔 |
识易中天先生,源于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百家讲坛》似乎更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里面的各系牛人教授之间的技战术大比拼,不仅比学术、比文采、比内涵,更比现场互动、审时度势和临场发挥能力,顶级对碰,相当精彩,虽然首播时间都是半夜三更,但据说收视率相当可观。这个节目是CCTV10的王牌收视栏目,有讲《红楼》的,讲《聊斋》的,讲清朝皇帝的,金庸小说的(孔庆东),但这些节目对我的吸引力,还谈不上如何了得。直到偶然听见易先生讲三国、说汉史,我的精神才顿时为之一振!
我一直认为西汉和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最波澜壮阔的激情时代,且看:秦灭六国过于残暴、盛唐多了脂粉气息、两宋周围强虏环伺、明代可称太监帝国、元清口碑一向不佳。再回头看看那楚汉对峙、三国鼎立的岁月!西楚霸王自刎乌江博得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的一掬同情泪,刘小四大流氓出身竟然阴差阳错成了天下共主!再看韩信、萧何、张良、陈平、英布、彭越、樊哙、曹参、范增、夏侯婴、项庄,哪一个不是星翰灿烂?哪一个不是光彩照人?即便是阴险的吕后、懦弱的刘盈,乃至于“站错了队”的曹无伤,“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漂母,让韩信颜面扫地的无名街头小混混,世外高人黄石老人,也各自都有不凡的精彩表现。
再看四百年后,汉室衰微、黄巾起义,天下再次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谋臣如云勇将似雨;刘备驾驭龙凤五虎,天府之国抗鼎中原;更有江东孙周鲁黄,麾下虎贲之士何止百万!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张翼德大喝长坂坡、赵子龙一身是胆、诸葛亮七擒孟获、夏侯惇拔矢啖睛、典韦舍命救主、许褚裸衣斗马超,虎牢关三英战吕布……那些激动人心的故事,圆了我们多少儿时的英雄梦,那远去的金戈铁马,似乎还激荡在耳边,那暗淡的刀光剑影,似乎还显现在眼前。
易先生讲这两段历史,正好符合我的口味。易先生讲课,借古喻今,发人深省,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用平实的语气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缓缓将我们带入那个激情四溢的年代!节目一播出,名声大振,他拥有那么多的“意粉”、“乙醚”是毫不奇怪的。
以前有网友发帖问,如果回到这两个时代,你愿意充当什么角色?有愿当皇帝的,有愿当大将军的,有愿当丞相的,也有愿意当隐士,如水镜先生之流。我想了想,跟帖说愿意当纵横家:或者事一强以攻众弱,结束乱世,如张仪;或合众弱抵抗强敌,谋定后动,如苏秦----但随即有人说纵横家挂得也比较“纵横”,呵呵,郁闷啊。
如果说易先生仅仅是学问上高人一筹,我还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地方----历史上多少奸党,文采确实好的很,但人品道德极差!如秦桧、如严嵩、如张邦昌、如汪精卫。但我浏览到先生的新浪博客,看见有人恶意攻击易先生是“驴鼻子”,呵呵,易先生的外貌即便说不上儒雅,但“驴鼻子”三字实在是有些过分的。然而先生的回应却相当具有大师风范,且看(节选):
原帖地址:http://blog.sina.com.cn/u/476e068a0100030j#comment
因此恳请支持我的朋友,不要再为别人一句话、一个字不高兴,也不必争论谁先打了第一拳。让一让又有什么关系呢?前人有诗云:“千里来书为一墙,让他一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何况不过态度和语气!
同时又想起一个故事。《三国志·诸葛恪传》说,诸葛亮之兄诸葛瑾“面长似驴”。有一次孙权大会群臣,让人牵来一头驴,脸上贴了张条子,上书“诸葛子瑜”四个字。诸葛瑾之子诸葛恪跪下来,请求加两个字。孙权同意。诸葛恪就在“诸葛子瑜”后面添上“之驴”二字,结果“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古人风度如此,请问我辈如何?
所以,有人说我是“驴鼻子”,我深感荣幸!我自己原本是定位为“骡子”的。因为我的书和讲座既不像史学又不像文学,不折不扣的“非驴非马”,岂非“骡子”?现在想,驴也不错,可以“高攀”诸葛家族呀!
说这些,只是为了表达一种希望,那就是心平气和讨论问题的气氛。现在,希望已经开始变成现实,因此决定接受许多好心朋友的建议,从此只在网上走马观花,一般不再回帖。
现在,我要用我的“驴鼻子”去寻找一些好的草料,吃饱了才好拉磨,我们屏幕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