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退休回忆录(十七)夏天的丝瓜和长豆

(2025-08-16 16:21:23)
标签:

退休回忆录

情感

历史

丝瓜和长豆

分类: 美文欣赏

每年夏天都是瓜果集中上市的时节,西瓜的甜爽、香瓜的醇厚、酥瓜的脆嫩、黄瓜的清新,次第登场,轮番慰藉着人们的味蕾。而在酷热的七月,餐桌上的常客中,还有一种名为“瓜”却并非瓜的蔬菜,它便是丝瓜。用丝瓜烧汤做菜,那份独有的清鲜与绵软,令人回味悠长。一个夏天基本上一个星期我家要吃三五次,当然还有长豆也经常吃的,连小孙女也知道爷爷只要吃丝瓜长豆丝瓜长豆,这个还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 

宋代诗人杜北山诗云:“寂寥篱户入泉声,不见山容亦自清。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寥寥数笔,不仅勾勒出丝瓜生长环境的清幽,更点出了它易种易活、生命力顽强的特质。它不挑水土,不择环境,只要给它一方小小的旮旯、一缕阳光的亲吻、几滴雨露的滋润,它便会随遇而安,以蓬勃的姿态向上生长,编织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绿意。春日里,瓦砾堆、墙脚边、苇篱旁,都能寻觅到丝瓜悄然萌发的身影。绳索、墙壁、大树,皆是它舒展筋骨的平台。它用纤细却坚韧的藤蔓,编织成一张浓密的绿色之网。这网,撒在院墙上,院墙便仿佛披上了一件生机勃勃的绿袍;搭在院棚上,棚下便摇曳出一片片沁人心脾的绿荫;爬到树上,树木便化成一座郁郁葱葱的绿色宝塔,赏心悦目。

每年春暖花开之时,母亲就会在家门口水泥地的边上和家的西面墙脚边,她撒下几粒饱满的丝瓜籽,轻轻浇上水,等丝瓜开始爬藤了就叫我们兄弟俩帮忙搭棚,要不了多长时间,那原本朴素的丝瓜棚便被它们染成了浓得化不开的绿色,远远望去就像一张巨大而精致的绿色绒网,生机盎然。

七月,母亲种植的丝瓜开花了。在层层叠叠的叶片间,点缀着一朵朵清雅的黄花,好似一个个金色的小铃铛,惹人怜爱。当金铃铛不再摇曳轻舞时,嫩绿的小丝瓜们便开始悄悄孕育、生长,慢慢地变长、变大,然后沉甸甸地垂挂下来。有的直直粗粗,有的弯弯曲曲,通体绿莹莹的,带着清晨的露珠,野趣天成。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丝瓜成熟后就成了饭桌上天天可见的“老面孔”。它不仅鲜嫩清香,而且采摘方便。母亲从地里收工回来,常常来不及歇口气,便急急忙忙去摘几条鲜嫩的丝瓜回来,洗净去皮,再剖开切段,丝瓜咸菜汤不一会儿工夫就把午饭做好了。时至今日,虽然老婆大人喜欢烧丝瓜鸡蛋汤,但我还是喜欢丝瓜咸菜汤,每每忆起,舌尖还会泛起当年的滋味。   

那时,母亲总会特意在根部留一些大个儿的丝瓜不摘,任其在藤上自然生长,留作来年的种子。秋风渐起,天气转凉,丝瓜藤蔓逐渐枯萎,绿叶变黄凋落。父亲将枯干的丝瓜藤连根拔起,晒干后堆放在灶屋里做柴火。母亲则将老丝瓜里的籽粒取出,悉心保存。   

丝瓜浑身都是宝,不仅果实可食,其药用价值也不容忽视。据《本草纲目》等医书记载,丝瓜具有凉血解热毒、活血脉、通经络、除热利肠和下乳汁等诸多妙用。而干枯老丝瓜内里的网状纤维,即丝瓜络,更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此外,它还是天然的清洁工具,可以用来刷锅洗碗或者洗澡擦背,环保又实用。   

丝瓜自宋以来,常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画作之中,如宋代赵梅隐在《咏丝瓜》中形象地描述:“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明代诗人张以宁亦有一首《丝瓜》诗:“黄花翠蔓子累累,写出西风雨一篱。愁绝客怀浑怕见,老来万缕足秋思。”绘画大师齐白石,对瓜果草虫这些乡间风物情有独钟,曾多次以丝瓜入画,线条简练而富有神韵。他在《丝瓜蜜蜂》一画上题书“瓜蔬中此予最喜得,香而甜结瓜易大”,又曾说“小鱼煮丝瓜,只有农家能谙此风味”,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丝瓜的偏爱,或许这平凡之物也承载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丝瓜,作为一种极普通的葫芦科攀缘草本植物,却蕴含着不平凡的生命力。狂风吹不断,暴雨压不垮,无惧烈日炙烤,而且勇于攀登,积极向上。

夏天的餐桌上我除了丝瓜另外就是喜欢吃长豆了,我特别喜欢肉长豆就是比较粗一点的长豆,当然那个时候主要也是长豆炒咸菜,我母亲腌制的咸菜特别好吃。

长豆是长豇豆的简称,是豆科、豇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半直立、匍匐和蔓生缠绕;三出复叶互生,叶片具略带菱形的小梗,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叶面光滑无毛,具卵状披针形的小托叶;总状花序腋生,白色或淡紫色,雌蕊花柱细长成线形,花梗基部有三枚苞叶,萼片上无毛,裂呈尖锐三角形;荚果长圆筒形,直立向上或下垂,成熟时为黄白、黄橙、浅红、褐色和紫色。种子肾形、椭圆形、圆柱形或球形

豇豆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起源于非洲中西部,有人认为是非洲和中国。最初豇豆的老祖宗生活在非洲,并且将种子供给当地人民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后来一小部分豇豆随人口流动迁移到了亚洲,但亚洲人并不喜欢吃它的豆子,却喜欢食用其嫩荚。于是人们一代代地选留那些荚长最长的豇豆种子进行繁殖,并且让它们彼此杂交并继续选择。千百年来,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豇豆第5711号染色体进行了高强度的定向选择,而控制豇豆荚长的基因正位于这些染色体上。最终,在亚洲形成了拥有可长达1米超级豆荚的豇豆新亚种一长豇豆亚种。

母亲的丝瓜和长豆,是我一生难忘的风景。它教会了我平凡中的伟大,坚韧中的希望,以及那份对生活最质朴、最本真的热爱。(说明一下本文是我看了谢建骅同志昨天发表在无锡日报太湖周刊上的《丝瓜》写的,可能有抄写了不少,请作者谅解)退休回忆录(十七)夏天的丝瓜和长豆


退休回忆录(十七)夏天的丝瓜和长豆

退休回忆录(十七)夏天的丝瓜和长豆

退休回忆录(十七)夏天的丝瓜和长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