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

(2022-12-12 20:05:38)
标签:

退休回忆录

新安中学

七十年变迁

历史

分类: 美文欣赏

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 

一九四九年四月,在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隆隆炮声中,无锡解放了。解放后的无锡百废待兴,建设新无锡,最缺乏的是人才,人才要靠教育培养。现已九十高龄的老党员、老教授邹瑞坤同志,当年风华正茂,热心于社会事业,一九四九年七月在市立中学毕业后回到新安,与镇上的社会贤达蒋宗彦、王维贤、王德仁等人积极筹划在新安镇上创办一所中学,得到了镇、村干部和各界群众的积极支持,他们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利用一祠堂房屋作校舍,以补习班的形式招收了四十多名小学毕业生入学,九月正式开学上课,“私立新安中学”诞生了。

一、民办二十年    

一九四九年九月,新创建的新安中学正式开学上课,学校由王维贤主持工作,蒋宗彦负责教务工作,教职工五人,学生四十多人,学校占地约四亩,校名为“私立新安中学”,校名由张洁生老师书写后雕凿在方砖上,砌入墙门头上,代替校牌。为解决办学经费及其他社会问题,首先成立了校董会,他们由热心办学,且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店主、小业主或其子女组成,第一届校董事会人员有:邹之道、邹寿康、邹石秋、陆茂忠、邹夫志、邹绍宗、张安宏、王大毛等人组成,次年村干部王大鹏进入董事会,办学初始经费得到校董们的大力赞助。教师薪金靠学费收入。当时办学条件极为艰苦,校舍设备十分简陋,教师收入极其微薄,但他们都乐于奉献,愿意为本地小学生创造继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第一年招收的四十多名补习班学生,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有的中途辍学回家,有的外出当学徒,也有些升初三时被安排去兄弟学校就读,第一届无毕业生。

学校办成后,无锡县文教局正式承认并参与领导、管理新安中学。一九五〇年三月,县政府任命严启明同志担任校长,他出身于革命家庭(革命烈士严朴之胞兄,无锡籍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的伯丈人),是无锡著名的民主人士。一九五零年秋季学校正式招生,校名改为“无锡县新安初中补习班”简称“初补班”。当年招收两个班级,有70名学生,还向新安中心小学借了间教室。教师流动性较大,学历较高的被大学调走(当时中央有规定中学支援大学),例沈颂华(现名沈守愚)、邹瑞坤分别调到南京农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五十年代初期招收的教师有:徐友三、颜照南、潘福民、来馥祚()、周九天、张寿禧、邹懿范()、张和清、张黎清、夏诵先、周谓泉等,顾寿宝为校工。

一九五二年,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和调整,无锡县政府把我校改名为“无锡县新安民办初级中学”。创办第三年,全校已有五个班级,二百多名学生。招收的班级分别称为“前进班”、“新生班”、“群策、群力班”、“互助、互济班”、“劳动、生产班”,富有时代特色。至一九五三年学校有了第一批初中毕业生近五十人,学校步入正常稳定的发展轨道。

一九五八年,学校办起农场,种田、种桑、养蚕,师生走出课堂,甚至远征张泾公社支农劳动。师生自己动手搭建平房约二十间,增加了教室、宿舍和其他辅助用房。勤工俭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加了收入,改善了办学条件。

六十年代初,学校贯彻《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即“四十条”,学校从大跃进、浮跨风中回到正常轨道。校方抓内部管理,抓课堂教学,初见成效,学生以学为主,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民中”的社会声誉不断提高。邻近乡镇如华庄、硕放、无锡市郊区、望亭都有学生来校求学。

一九六五年学校招收一个农业高中班,二个农业初中班,按上级指示,学校挂起三块校牌,即:新安民办初级中学,新安农业初级中学,新安农业高中。在民办二十年间,学校班级保持在六个左右,学生二百多人,最高峰时达三百五十人,教师十五人左右,占地面积扩大到八亩,上级任命的学校主要领导有:严启明、邹耀秀、王积成、王廷爵。

民办期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积极贯彻上级指示精神,五十年代初,学习老解放区和前苏联教育经验,贯彻《凯洛夫教育法》,提倡启发式教育。负责教学工作的蒋宗彦、沈颂华等治学有方,讲学严谨,深得学生好评,在学生中社会上都享有较高声誉,教学质量不亚于公办初中。

新安民办初中,在解放初期为国家挑担子,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民中”毕业生的杰出代表有朱祖良、周晓清、王有君、魏志祥、朱伟德、王兴华、杨炳初等等,他们成为新中国早期自己培养的科学家、高级工程师、教授、主任医师等。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农村基层干部和有文化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都在不同岗位上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民中”的发展证明了老校长所言:解放初国家财政困难,依靠民间力量,私立学校、民办学校也是教育上大有可为的阵地,办学前景很好。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二、文化大革命十年    

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
三、改革开放的四十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发扬光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逐步贯彻落实,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一九七七年恢复了高校及其他各类学校的升学考试制度,学校紧跟形势,严格管理,严谨治学,师生奋力拼搏,勤教苦学,初、高中升学率多年位于无锡县同类学校前列,据统计资料显示,从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五年间,我校初、高中毕业生被高校、中专、重点中学录取近五百人。北大、清华、复旦、南大等著名学府都有我们新安学子的身影在那里继续深造。时任校长的吴世保同志及校领导班子成员,以朴实、诚实的思想作风、踏实的工作作风,带领全体教师发扬敬业精神,努力拼搏,创造出了这段“新中奇迹”。范正平老师任高中物理,患了腰间椎盘突出症,腰腿疼痛难忍,正当学生复习迎考之际,他硬是忍痛登台讲课,有时只能趴在讲台上授课,他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师生们。教导主任沈振华同志,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敢于管理,善于管理,乐于奉献,呕心沥血,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新安中学建功立业,得到师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可。现在他已离开我们多年,校友们还是深深地怀念着他。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地方政府对学校的投入逐步加大。以新安乡政府投资为主,自筹资金作补充,学校先后建起了实验大楼、办公楼、西教学大楼、宿舍楼、新食堂。一九八五年建设了300米跑道的新操场,校园面积、建筑面积成倍增长,五年的基础建设投资超过了过去三十年。至操场完工,学校占地面积已达四十亩,建筑面积七千多平方米,基本满足了当时教学的需要。一九八八年无锡地区实施“普九”达标验收,我校硬件在全县相对较差,学校领导精心组织,及早规划,制订方案,全校师生负重奋进,终于在一九八九年通过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验收。进入九十年代,学校在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上下功夫。一九九一年学校新建一个水冲式大厕所,彻底消灭了使用几十年的茅坑式厕所。一九九二年翻建二层老行政楼,改扩建为四层,集图书、行政、高中班一起的综合楼,九三年新建学生宿舍,九五年电教楼开工建设。九十年代又新增校舍三千多平方米。新安中学以教学、生活、运动、校办厂四区分设,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崭新面貌展现出来。

从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叶,学校教学班保持在三十个左右,学生最高峰达一千六百余人,教职工近一百五十人(包括临时教职工)。

八十年代中期,教育体制改革深化,高中招生政策发生变化。校长费永良同志及时调整了办学方向,给新安中学重新定位,确定了重点抓好初中教学,高中退出升学竞争,创办职业高中的办学新思路。初中教学保持着多年的高合格率和高升学率。九〇届学生吴瑾、九四届学生尤莼洁都以当年最高分获无锡县中考状元。当时无锡县的三所省级重点中学都十分青睐我校的毕业生。初中后教学以2+1”模式的综合高中及与兄弟学校联合办职业教学二种形式进行。我校先后与无锡技工学校(现无锡技师学院)、无锡电子报警专修学校、无锡轻工职大、江苏省电视大学、南京地质学校、淮阴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东南技工学校等十几所院校联合办学达二十年。我校先后招收了技工班、中专班、大专班等多种层次的班级,联合办学解决了新安、后宅、硕放、华庄等地的部分初中生继续学习问题,就近入学也为家长节约了费用,学校也增加了收入。

在学校硬件建设不断提高的同时,学校狠抓内部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开放初期学校师资存在四多:代课多、民办多、小教转中教的多、不合格学历的多,学校注重教师的继续学习,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培训、函授,自学考试,以提高学历,提高业务素质。到九十年代中期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25%,大专以上学历占85%,师资队伍基本达标。进入二十一世纪,学校教师队伍进一步年轻化,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至二〇〇八年专任教师队伍中本科学历达79.7%,大专以上学历达100%,教师配置合理,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

学校抓师德教育,广泛持久地开展了以“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敬业勤业作表率,争先创优作贡献”的双作活动。树立了如王继善、周九天等老师为榜样的校内典型。王继善老师负责实验室工作,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格有序的管理制度,创新发展的工作精神,开创了我校实验、电教的新局面。改革开放初期几年,他自制教具400多件,精品被送省、市展示,他的先进事迹曾在《无锡日报》、《江苏教育报》登载,多篇论文在省、市刊物发表,他获得了省、市、县各级先进工作者称号。

校领导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验室工作启发带动下,我校又较早地启动了“电化教育”。一九八六年,林云达老师利用最初始的单板电脑“ LASER310”,让“电教”走进教室,制作软件,数学、物理向全县上公开课。接着购置“286电脑”20台,办起了学生电脑兴趣小组。我校“电教”工作是继“实验室”工作后的又一亮点。一九九六年,我校被定为省电教实验学校。林云达老师的论文《CAI在课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在全国级杂志《电化教育》上发表,制作的电教软件《函数图像辅助教学软件》获江苏省计算机教学软件评比第一名,并由市教育局向全市推广使用。九十年代中期,我校的省级研究课题是《电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领导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办学业绩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的认可,我校获得了系列的集体荣誉。一九八四年学校定为无锡县农村初中实验中心学校。一九八八年,被无锡市教育局评为“优秀农村实验中心校”。八十年代中期学校被无锡县政府评为“文明卫生单位”和“文明单位”。电教、实验多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一九九六年被江苏省教委定为省电教实验学校。一九九七年通过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的验收。一九九八年评为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学校党支部起到了战斗堡垒作用,多次被镇、街道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堡垒党支部”。二〇〇二年评为滨湖区五星级单位。二〇〇八年我校被评为国家级“课堂教学”先进单位。

二〇〇六年初,随着我市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新安被划为无锡新城区的南大门----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一幅崭新的规划展现在新安人民的面前。新安中学高标准异地新建工作开始实施,二〇〇六年下半年规划设计,二〇〇七年上半年开工建设,二〇〇八年三月投入使用,占地一百零八亩的现代化学校展现在我们面前。二〇〇八年底,我校以无锡大市当年最高分通过了省级现代化学校的验收。如果说新安是块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那么,新安中学就是一颗镶嵌在这块大地上的明珠。不完全统计,从我们新安中学走出去的博士有近30人,其中我知道的有:周志洪(74届高中)、邱扬(78届高中)、徐锡伟(79届高中)、陆永岩(79届高中)、吴国新(79届高中)、顾晓军(84届初中)、鲍晟(91届初中)、卢一飞(92届初中)、华冬芳(95届初中)、王杨(2001届初中),74届和79届是我老家前面的陆庄桥村上的,78届的是我高中同学,79届的是我老家后面徐甲里村上的,现任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兼任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91届、95届和01届是我们夫妻俩的学生。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

新校奠基仪式 2007年7月12日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

新校建设工地  207年8月
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

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
新校建设工地 200711月
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
新校建设工地  2007年12月

随着顺利通过省级现代化学校验收和划归新区教育局直属管理,学校的发展更是步入了快车道。学校在校园文化引领、日常教育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诸方面推出了许多创新举措。通过积极实施“内需式”教学策略、努力打造“幸福课堂”、全面建设“智慧校园”等有效手段,践行着“每一个人都很重要”的育人理念,培养了一代代“诚贤”新人。近十年来,校园面貌日新月异,教育事业捷报频传。学校先后取得了“全国课堂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新吴区一校一品A级学校”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各类荣誉四十项。一所现代气息浓厚、教学质量上乘、群众有口皆碑的新优质学校正呈现在大家面前,新安中学真正成为新安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在以后的岁月里,学校将一如既往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活力,丰富内涵,提升品位,彰显特色,为区域教育现代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再立新功。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

无锡县新安中学校门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锡山市新安中学校门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

  无锡市新安中学校门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上海世外教育附属无锡市新安中学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


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

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

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
上面是60年校庆纪念册上的图片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
时任新安中学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的张平主持60周年校庆仪式 2009年10月6日
   2022年1月13日上午,上海世外教育附属无锡市新安中学、新安实验小学正式揭牌。至此,无锡市新吴区教育事业再添新翼。为积极推动教育深度接轨上海,提升和创新基础教育管理运行机制,2021年7月,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政府与上海世外教育集团签订协议,共同合作管理公办中小学,无锡市新安中学、新安实验小学分别增挂“上海世外教育附属中学、小学”牌子。继合作办学签约和揭牌仪式后,3月2日上海世外教育集团领导和专家组一行对新安中学开展了初态调研。

作为上海的“明星”学校品牌,上海世外教育集团由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于2015年亲手创建,由1993年成立的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和1996年成立的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发展而来。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世外教育集团在六大地区成立了世外系幼儿园、中小学,在全国八个区域委托并管理了当地的小学和初中,一大批社会声誉好、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幼儿园蓬勃发展,生机盎然。

“上海世外教育集团”此次委托管理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无锡市新安中学,以“高标准要求、多方位保障、全流程托管、名品牌示范”为托管原则,聚焦学校管理、课程教学、特色项目、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五方面,以致力于将两所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出彩”,学生综合素质“出众”,教师业务水平“出色”,学校教育质量“出名”的市内一流的“师生赞同、家长赞扬、社会赞誉”的精品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和影响力。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

上海世外教育附属无锡市新安中学揭牌仪式20220113

退休回忆录(八)新安中学七十多年的变迁

上海世外教育集团对新安中学开展了初态调研后合影 2022030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