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首席娱乐官文硕
首席娱乐官文硕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459
  • 关注人气:8,4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老汇《变身怪医》中文版剧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2017-09-15 22:22:49)
分类: 音乐剧研究
百老汇《变身怪医》中文版剧评:Stay <wbr>Hungry, <wbr>Stay <wbr>Foolish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是一句在互联网史上被人们争相引用的名言。有人将Stay Hungry译成“求知若渴”,而将Stay Foolish译成“求易近人”,前者意味着在产品的入口处保持开放性,对智慧与知识的学习如饥似渴,后者意味着产品的出口保持与消费者的亲和感,做到通俗易懂,便于使用、观赏起来很方便。“求知若渴”意味着对人类知识和心灵的边界充满探索的欲望,不断挑战自我乃至全人类认知的边界;而“求易近人”则又要求在进行产品输出之时,承认人类在漫长年代进化出来的舒适区域,多少回归中庸之道。更讲技术的IT界,可能更重视Stay Hungry,而以艺术性为最高准则的音乐剧界,Stay Foolish则是推出能让观众欣赏作品的第一标杆。 然而,无论是IT界还是音乐剧界,能做到Stay Hungry或者Stay Foolish一方面的人都不少,但能两项全部做到的,却是凤毛麟角。看完华人希杰出品的《变身怪医》中文版的演出,对都市音乐剧几乎无感的心灵终于被撬动:这确实是一个同时做到“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中文版本。

如果说中国音乐剧犹如山间泉水,蜿蜒曲折,日夜叮当,涓涓细流终究要在“求知若渴”、“求易近人”的平衡之下汇成大河,那么,从王国维“以歌舞讲故事”的精辟论述角度看,对中国音乐剧产业影响最大的三个溪流就是由民间小戏、歌舞小戏、歌舞剧延绵而来的写实叙事歌舞剧、由南戏、杂剧、明清传奇、京剧、昆曲和样板戏呼啸而来的写意叙事音乐剧,以及由百老汇黄金年代孕育而成的美国叙事音乐剧。 

欧美叙事音乐剧进入中国的历程并非始自20世纪80年代,早在1930年,百老汇叙事音乐剧开山之作《画舫缘》(Show Boat19271929年和1936年电影版,以及叙事音乐剧电影《嘉会良缘》(State Fair1945)就先后进入中国。这是百老汇进入中国第一次浪潮的最强音,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歌舞剧的现代化。可以预计,《变身怪医》中文版的演出,成为中国音乐剧历史上的一件标志性事件,体现了欧美叙事音乐剧对中国音乐剧的进一步影响。 

百老汇《变身怪医》中文版剧评:Stay <wbr>Hungry, <wbr>Stay <wbr>Foolish

作为一部黑暗悬疑叙事音乐剧作品,《变身怪医》大胆、敏锐而有趣,开创了从音乐剧角度探讨善与恶、理智与激情,人性和兽性这一系列未解问题的全新广度和深度,可以说是Stay Hungry的典范。整个演出过程中,观众没有感到丝毫沉闷,也没有因为过度表达而产生恶感,而是充满了由满台的戏感带来的惊愕和惊喜,在Stay Foolish方面同样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全剧在戏推戏过程中歌舞不断,一次又一次激发着观众回到问题源头去思考人性,成为幕前永恒问题思考的积极参与者。把音乐剧从泛戏剧化的藩篱中解放出来,恢复其叙事音乐剧的本性,这是《变身怪医》在解读各种音乐剧含义时,传递给当今中国音乐剧界的重要启示。

为何我一再强调叙事音乐剧(musical play)?叙事音乐剧,也只有叙事音乐剧,而不是流行歌剧、流行歌曲串串烧音乐剧和演唱会音乐剧,才真正代表了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音乐剧美学诉求,其本质意味着:一首歌塑造一个角色,一支舞推动一个剧情,一句词描绘一个性格,一个舞美营造一种氛围,一个戏推一个戏,直击一群观众的灵魂。名曲“就在这瞬间”(This is the Moment,十年前我就能倒背顺唱,与《天上人间》中的名曲“永不独行”(You´ll never walk alone)一样相映成辉。它们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仅词曲表达意境的能力已臻完美,而且它们表达的意境也是人类经典生活场景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二者都已经远远超出音乐剧专业范围,成为足球场上、毕业典礼等庄重场合的经典曲目。This is the Moment 一曲表达了人生迈过一个不可挽回的门槛之时的复杂而积极的心情。“多少心血汇聚,等待这一刻开启”、“地狱或天堂,没有人能将我阻挡”,加上接踵而至的第一次变身,灯光不断明暗之间,杰克和海德身份不断变换,时而绅士时而魔鬼,人性被一次次撕裂,原来善与恶、人与鬼之间,仅隔一秒钟,演员的精彩演绎法具有极大的戏剧震撼力。在我的记忆中,以前给我同样震撼的个人歌舞戏剧段落还有百老汇经典《玫瑰舞后》(Gypsy)终曲“该轮到罗丝妈妈了”(Mama Roses Turn)一曲。这首歌曲音域跨度大,同样拥有剧烈的情感起伏。“就在这瞬间”和“该轮到罗丝妈妈了”是最具挑战性的百老汇音乐剧男声与女声作品。 

                        百老汇《变身怪医》中文版剧评:Stay <wbr>Hungry, <wbr>Stay <wbr>Foolish 

In His Eyes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中国演员扮演的艾玛和露西如此完美,听起来难以置信。两位身份地位各不相同的人间天使,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戏剧时空,唱给已经化作地狱恶魔的男人的纯真之爱,给我们一种一不小心就会失控的对比反差下的凄美之感。Dangerous Game更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它使我想起《剧院魅影》(Phantom)和《吸血鬼》(Dracula),与“就在这瞬间”一样,都是对剧情人物发展极为重要的段落。正如艾玛对男主角的吸引来自她对他正直一面的认同和爱慕,露西身上单纯的一面吸引了Henry,而她身上堕落邪恶的一面则同样吸引了海德的兽欲和控制欲。Dangerous Game虽然实际上在最深不见底的黑暗上游走,却能举重若轻,不仅保持在观众的接受能力之内,甚至表达出一种人类原始欲望的生命力之美,不仅令人赞叹,也证明了其为Stay Foolish的翘楚。

尤其是露西,舞女的卑微之身能发出如此干净、透彻和纯洁而不是性感、挑逗、浅薄的声色,你可以说与舞女角色不符,但更可以理解为:露西的身体也许不干净,但有着比一些活跃于各种舞台的淑女与卫道士更纯净的心灵。这使我想起姜文电影《一步之遥》中的花国大选、全球妓女才艺选秀身为花国总统的完颜英之所以最终获胜,是因为她技压群芳,更因为她追求真爱的勇气和后来演讲体现出的胸怀获得观众的尊重,与她的妓女出身完全无关

音乐剧《变身怪医》的创作过程、修改过程和营销过程的复杂程度在音乐剧领域登峰造极。演出缘自创作者弗兰克·怀德霍恩(Frank Wildhorn)对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小说 《杰克博士和海德博士奇案》(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的兴趣,希望通过音乐剧形式展现故事中的人格分裂。他于80年代着手创作音乐,1986年,他在一个电视歌手大赛上被新人琳达·艾德尔(Linda Eder)具有独特诱惑力的嗓音所吸引,决定以此为基础塑造故事中的女主角形象。从概念唱片到1994年全美巡演,从1996年底定稿到19974月百老汇首演,最终翻译成德语、西班牙语、匈牙利语、日语和韩语在世界各地上演,饱尝曲折和艰辛。看得出来,这部中文版经过团队两年的精心“描红”,从现场乐队到剧本、台词、唱词翻译,从演员招募、排练到正式演出,呕心沥血,终于将这样一部有时代感和异域感的英文作品,汉化成中国人也能轻松理解和接受的中文版经典。这是百老汇进入中国第二次浪潮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描红”之作。

戏有戏核,需要多重提练。经典的现代音乐剧必然是有机整合的产物。中国拥有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丰富的传统资源、文化资源和艺术资源,拥有灿烂多彩的民间写实音乐剧和戏曲写意音乐剧传统,缺乏的就是这类“整合”神功,即在深刻思考、小心提炼下诞生的“能工巧匠”之功和歌舞戏剧完美融合的“天衣无缝”之技。最可悲的是,当今中国音乐剧界,不少师生和创作团队,竟然不知“叙事音乐剧”为何物,甚至闻所未闻。当泛戏剧化浪潮席卷天下之时,《变身怪医》在中国成功地再现了这部叙事音乐剧特质非常突出的“百老汇殿堂级传世之作”,可见,这个团队的眼光已掠过乱世,投向了世界音乐剧遥远而永恒的未来。

《变身怪医》的主题十分复杂,既讨论了人性的多个维度和侧面,感情和欲望的交织,也探索了人类远古本能和生命力的关系,更触及了现代社会脆弱而虚伪的面纱。国家或者社会,究其本源,必然是大量人类的聚合体,个体人类的人生动力在于文化,在于人心深层的欲望,那么一个国家音乐剧的发展动力,自然也来源于此。美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虽然不过百年历史,但由于不同阶段中国歌舞剧人不断引进,不断描红,不断借鉴,不断融合创新,欧美现代音乐剧让中国音乐剧人从农业社会的传统范式中,开始 Stay Hungry,开始思考现代科学和社会变革对人性的影响和扩展人文艺术对社会现实的解释范围的影响,受益匪浅。而自有“歌舞讲故事”以来,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同时要求中国音乐剧人 Stay Foolish。我们今天的音乐剧教育、制作和表演,很容易让我们只关注欧美音乐剧百年史,却忘记了欧美音乐剧仅仅是中国音乐剧三大来源之一,而不是唯一,忘记了那数千年以来中国音乐剧由歌舞松散叙事、歌舞整合叙事的历程,忘记了传承数千年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内涵,以及从民族文化最根底里影响中国人歌舞剧消费行为的初心、习惯和心理机制,也就是忽略了Stay Foolish的重要性。无论这样的舶来品观念或这样的作品,迟早会被观众所抛弃的。

不懂百老汇叙事音乐剧的音乐剧人,不是一个合格的现代音乐剧人,而不懂民间小戏、歌舞小戏、歌舞剧和戏曲的音乐剧人,不是一个称职的中国音乐剧人。同样,不能既Stay HungryStay Foolish的音乐剧人,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中国音乐剧人。这三条铁律,犹如困惑中国音乐剧的迷宫,每个音乐剧人都必须面临考验。

                       百老汇《变身怪医》中文版剧评:Stay <wbr>Hungry, <wbr>Stay <wbr>Foolish 

PS:看到《变身怪医》精美节目单预告百老汇又一部经典《四十二街》中文版明年出炉,深感兴奋。记得上海音乐学院举办国际音乐剧论坛期间,我将民国时期30年代《四十二街》电影节目单,与大家分享之时,各位的一致反应是绝无可能,正是这部歌舞片,揭开了我深入研究民国时期百老汇音乐剧首次进入中国的序幕。十年前,我作为顾问,再次参与这部音乐剧首次引进的全程策划,当时确定主演我的音乐剧电影《爱我就给我跳支舞》女一号原子穗作为中国符号参与演出,我多次赴上海探班。为给这次全国巡演造势,第三届文硕音乐剧夏令营特别与中国百老汇剧院管理公司和美国尼德兰制作公司合作,举办《四十二街》专题夏令营训练。所以,我对《四十二街》有一种特殊情感,期待华人希杰版再次给我带来惊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