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观后感:我们在《爱我就给我跳支舞》里寻觅自己


标签:
睡地铺的兄弟文硕音乐剧音乐剧电影歌舞片七夕情人节娱乐 |
分类: 《爱我就给我跳支舞》 |
像我这般年龄,入世未深,也不曾涉及爱恨情愁,自然而然的不知晓何为喜欢,何为爱,因而谈不上有着自己的爱情观。但我们生活的年代,正处于一个多元化的快时代。年轻人的信息容量早已经饱和,对待爱情不再青涩,反而用自己张扬的个性去表达对爱情的追求以及渴望。
天真的我们情窦初开,爱得天翻地覆,甚至还在三生石上面刻下了彼此的名字。“浮生若梦,无一非空。即近影楼台,亦转眼成虚镜”。面对现实的残酷,到头来,爱情终被惩罚得体无完肤,化作过往云烟,成为了一场梦。
当下社会,诸多相似元素出现在我们眼前,突然间觉得时代缺乏想像力,而非多元化。经典电视剧不断翻拍、选秀节目粗制滥造、山寨系列风靡全中国,你不由得感慨,我们离中国创造是越来越远,并非越来越近。这或许是一种多元的混杂,相同基因衍生的多元混杂,似乎又在趋向于一种混杂的单一。所以,我们在不自觉地状态下形成一种审美疲劳感。当视觉产生疲劳时,众多事物都没有了一丝生气。我们试尝冷眼看世界,却发现世界是平的。
与此不同的是,七夕情人节期间电影院上映的中国首部音乐剧电影《爱我就给我跳支舞》且不可与其混为一谈。它注定是不平凡的,不平凡在于它有着自己的使命,就是文硕的梦想。不平凡的梦想填补了行业的空白,乃至一个时代的空白。不论剧情好坏,单从这一点来讲,文硕是为英雄!
一群年轻人在尝尽社会百态之后依然不放弃追逐自己的梦想,危难之际,老范的行动给予了他们最有力的支持。此时我在想,这不正是现实当中的我们吗!似乎我们在《爱我就给我跳支舞》里找自己,在剧情的跌荡起伏中,在那些人物的内心世界里找到自己相似的一部分,或者完全不同的部分,那些契合使我们共鸣,那些不同也促使我们思考。
“把娱乐做成生意,把生意做成娱乐”是文硕的宣言,细细琢磨,的确是文硕追求的境界。这是一个需要娱乐的时代。游戏是娱乐的、新闻是娱乐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娱乐的。甚至有人不惜用揭露别人的隐私当作是最时尚的娱乐,还要大肆宣扬自己的娱乐理念。其实,自己反被娱乐了。
但有的娱乐却真正是在娱乐,是把人们浑浊的内心所清洗干净,过滤掉很多不美丽的东西。从这一意义上看,《爱我就给我跳支舞》带来的是一种面对社会的压力所产生的心灵上的释放和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的解脱。
现代人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城市中匆匆生活,在牢不可破的人际关系网中逢场作戏。我们口是心非的诉说自己身不由己的无奈,我们感慨自己可能走得太快,在向前冲的过程中丢失掉了许多东西。我们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没有深度的责问自己,以至于我们忘却了我们真正应该追寻的价值。我们忘乎所以的迷失在名利之间,恶循环的复制“皮蓬”这一角色,从而导致这个社会肮脏不堪。我希望社会多一些“老范”,他能让我们看到透彻清明的东西---心灵。皮蓬与老范说明了人性有美有丑,隐藏着的美好,要通过真、善、美才能变成可感受的美好。就像老范,为了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他不惜忍痛“牺牲”掉他的珍藏。这种人性的拯救,是任何货币都无法等价齐观的。
对艺术矢志不渝的追求正是上帝恩赐给文硕的种子。文硕用辛勤的汗水灌溉出了中国首部歌舞剧电影《爱我就给我跳支舞》。虽然时至今日也无法深层次的揣摩出这部电影所赋予的含义,毕竟资历有限,能力不及。但能够观赏到这跨时代的视觉产物,亦属大慰平生了。
差异化的市场、消费人群和营销策划,造就了《爱我就给我跳支舞》的诞生与胜利。在这个多元化和去中心化为后现代的核心价值的时代里,每一次的改革就是一次解放,就意味着一次新生。
现在看来,歌舞剧要走的路还很长,还得见贤思齐。中国话剧的精髓在北京人艺,中国歌舞剧的灵魂是否匿藏于文硕创意音乐剧之中?
我一直坚信,视野决定格局。未来,中国的音乐剧将是什么个格局?
我想,文硕会用行动告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