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南音集指谱曲牌名曲--银老整理

(2011-01-13 10:51:02)
标签:

杂谈

分类: 南音知多少
    所谓“集指谱曲牌名曲”是指用南音的指套名、谱名或曲牌名谱写成的南曲;这是我国诗词曲中一种特有的创作形式。要说南音的集指谱曲牌名曲,首先要从我国古代的集歌曲名诗,集词牌、曲牌名词,集曲名曲谈起。首先说说“集歌曲名诗”。

集歌曲名诗
    歌曲名诗,是指将歌名、曲名集中嵌入诗句里的诗;将歌曲名集中嵌入词中,称作歌曲名词。将戏名、剧名嵌入诗中称戏剧名诗。最初写作歌曲名诗的是南朝梁元帝萧绎,他有一首《歌曲名诗》:
    啼乌怨别鹤,曙鸟忆离家。石阙题书字,金灯飘落花。东方晓星没,
    西山晚日斜。縠衫回广袖,团扇掩轻纱。暂借青骢马,来送黄牛车。
    唐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卷下中指出:歌曲名诗中的歌曲,是依据乐府所载而嵌入的。萧绎的这首诗,采用委婉曲折的手法,一般不直截正面嵌入,而是采用省略嵌入;如“啼乌”,指《乌夜啼》;“落花”,指《落梅花》;“团扇”,指《团扇郎》;“骢马”,指乐府中的《青骢白马》;“黄牛车”,指乐府古曲的《官牛》。有的需要根据乐府词曲认真推敲,如“石阙”,暗示乐府《读曲歌》中“石阙生口中”一句;“回广袖”,指乐府 梁•吴均《小垂手》:“舞女出西秦,蹑影舞阳春。且复小垂手,广袖拂红尘。”中的末句。
南北朝之后,歌曲名诗一度不如人名、草木花名诗,效仿者那么多。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载李衍《陈子衿传》,以《诗经》三百篇名联缀而成:
    陈子衿,宛丘北门人也。其先居甫田,世有有清人。当汉时。缁衣为县令者甚众。及进士设科,绿衣登第,累累而有。于都人士中为最盛,雝雝如也。子衿母名静女,封硕人,尝采蘋汝坟。风雨暴至,殷殷其雷,有小星坠于怀,载驰而归。出车思齐,祷于清庙,遂生子衿,正十月之交也。生时东方未明,设庭燎以举之,鼓钟于宫,以飨贺客,宾之初筵,晨风和畅,缾列白华,槃有木瓜,紉芄兰,焚蓼萧,绸繆霑洽,有客既醉,击鼓歌曰:“椒聊之蕃衍兮,葛藟之綿綿,猗嗟盛哉,其大君门。惊人瑞世,騶虞麐趾。”••••••
    全文很长,我们只节选其中一部分。李衍把《诗经》三百篇的篇名组合成文,十分巧妙。其中的篇名,我们只要对一下《诗经》就可查找出来的。古时三百篇可以弦歌,可以演奏,吴季札观周乐,就是观赏《诗经》的演奏。从这一角度来说,三百篇也可说是歌曲名。  随着时代的发展,歌曲与时而进,乐府歌曲,唐宋时就出现了“曲子词”,宋元又有散曲、戏曲,民间还有小曲、俗曲等。集歌曲名的诗,也就发生很大变化。在民歌俗曲中,作者显得更为灵活而随机应变些。在诗中集中嵌入歌曲名,直到今天仍有作者问津。
在明代有舒芬就有以曲牌嵌入诗中,如《曲牌名诗》:
为爱宜春令出游,风光犹胜小梁州。黄莺儿唱今朝事,香柳娘牵旧日愁。
三捣鼓催花下酒,一江风送渡头舟。嗟予沉醉东风里,笑剔银灯上小楼。
诗中的宜春令、小梁州、黄莺儿、香柳娘、三捣鼓、一江风、沉醉东风、上小楼,均为曲牌名。这首诗又见于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四十六回,还见于明清小说《檮杌闲评——名不见经传珠缘》第二十二回,足见为人所重视。还有将词牌嵌入诗中,如化名“驰骋太平洋”的作者所写《词牌名诗》:
    春风袅娜梅已谢,花前饮唱调笑令。秋色横空霜天晓,月上瓜州最高楼。
另有笔名“若侬”的也写过词牌名诗数首,今举一首:
    春风袅娜醉花阴,大江东去水龙吟。凌波仙子伤情怨,潇湘夜雨恼杀人。
其中的春风袅娜、调笑令、霜天晓(即霜天晓角)、最高楼以及醉花阴、大江东去、水龙吟、凌波仙、潇湘夜雨等,均为词牌名。只是在今天写作此类诗歌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
    集曲名曲 ,是指将歌曲名、戏名名、剧目名集中嵌入曲中的作品。最迟在元代就已产生了集歌曲名入曲的作品,元人王仲元有套曲[中吕•粉蝶儿•集曲名题愁]、[中吕•粉蝶儿•集曲名题情]。我们看他的[中吕•粉蝶儿•集曲名题情]:
    [中吕•粉蝶儿] 金盏儿里倦饮香醪,盼到那赏花时甚实曾欢笑。别人都喜春来唯我心焦。出得那庆东园、离亭宴,暗伤怀抱。贪看那喜游蜂蝶恋花梢,想起贺新郎不知消耗。
   [醉春风] 何日愿成双,几时能够端正好?只除是忆王孙合小红桃。怎消得这恼,恼,恼。直吃得沉醉东风,武陵溪畔,后庭花落。
    [迎仙客] 樱桃般点绛唇,杨柳般翠裙腰,红绣鞋轻移莲步小柳眉颦一半儿娇。端的有络丝娘的妖娆,似一朵红芍药。
    [红绣鞋] 上平西看看日落,念奴娇梦断魂劳,鹊踏枝黄昏里哨遍林梢。双雁儿呀呀叫,牧羊关外野猿号,怨别离难睡着。
    [石榴花] 绿窗人去闷难煞,哭皇天和泪洒芭蕉。人月圆最好,愁杀我也凤友鸾交。两相思真病难医疗,只除倘秀才赴蓝桥。
    [斗鹌鹑] 想起那拨不断恩情,元和令下梢,上马娇郎君,看花回最好。归塞北恩情恨未消,呆古朵怎放脱了?石榴花裙儿,绵答絮睡着。
    [普天乐] 卖花声,还惊觉。把一朵雪里梅,生扭的粉碎烟焦。骂玉郎,伤怀抱。几时捱得金鸡叫,凭栏人恨杀才敲,一枝花瘦了,穿窗月底,虞美人难熬。
    [尾] 醉扶归入画堂,轻移步步娇,阮郎归一去无音耗,空踏遍台前寄生草。
明代是集歌曲名、戏剧名入曲最活跃的时期,此类曲作数量也最多,如无名氏[北双调•清江引]:
    七娘子进绣房,口口声声骂玉郎。销金帐脱布衫,收拾金钗八宝妆。你今贪恋红娘子,忘了神前一炷香。俏才郎,俊才郎,一夜思量一夜长。
    曲中的七娘子、骂玉郎、销金帐、脱布衫、金钗(金凤钗)、八宝妆、红娘子等,均为曲牌名。明人薛论道有[北仙吕•桂枝香•曲名]:武陵春昼,赏花时候。喜迁莺声里如弦,青杏子枝头如豆。上小楼漫游。后庭花绣;小桃红日,春满皇州。频沽美酒情偏畅,沉醉东风兴未休。
    这首曲曲中的武陵春、赏花时、喜迁莺、青杏子、上小楼、后庭花、小桃红、春满皇州(即春色满皇州)、沽美酒、沉醉春风,均为曲牌名。除集曲名的小令外,许多诗人还写作集曲名的散套,如无名氏的[北仙吕•点绛唇•集曲子名]、冯梦龙(或文征明)的[南北双调合套•曲名闺怨]等。如冯梦龙的《曲名闺怨》:
    [新水令北] 销金帐里峭寒添,骂玉郎絮叨叨千遍,小桃红人不见,空辜负赏花天,薄倖绵绵,对着这满庭芳自消遣。
    [步步娇南] 步步娇独自来,倦傍妆台。渐觉松金钏,哭相思苦万千。一封书写不尽罗江怨,月儿高明又圆,把桂枝香夜夜在星前献。
    [折桂令北] 告穹苍掷落金钱,催拍多情,早整归鞭。愁觑那玉交枝上黄莺儿对对,粉蝶翩翻。止不住落梅风吹散了残红点点,收拾去园林好光景无边。上小楼前,玉女传言。且喜那寄生草绿软铺茵,又早见庭前柳乱舞飘绵。
    [江儿水南] 望断江儿水,不见夜行船。二郎神何日归庭院?石榴花喷火真堪羡,沽美酒独自和谁劝?他与十兄弟们欢忭,不忆多娇,在何处排歌设宴。
    [雁儿落带得胜令北] 我为他被六娘子苦自嫌,我为他三学士无心恋,我为他一枝花懒去簪,我为他八宝妆心偏倦,我为他鬓蓬松懒画眉,我为他浆水令何曾咽,我为他五更转双垂泪,我为他罗帐里坐无眠。天,天,若得他十二时重相见,人月圆也么圆,宰一腔山坡羊答谢天!
    [侥侥令南] 梧叶儿初坠,江头金桂鲜,珊瑚枕上谁为伴?可惜了象牙床闲半边。
    [收江南北] 呀,似这双红绣鞋跌绽呵,越加上玉抱肚闷恹恹。俺只见桂山秋月下雕檐,雁儿落处韵哀喧,双声子可怜,做就了红衲袄少个便人传。
    [园林好南] 花心动对谁可言,意难忘衷肠万千。憔悴了玉芙蓉娇面,哭皇天不见怜,哭皇天不见怜!
    [沽美酒带太平令北] 驻云飞部满天,刮地风紧漫旋,似梨花儿雪片扑相连,一剪梅开了正鲜妍。俺只见金衣公子设华筵,唱一曲梁州序笑声喧,醉扶归去把皂罗袍湿遍。我呵琐窗寒悄然。病缠,剔银灯惨然;泪涟,呀盼佳期把一对玉环敲断。
    [清江引南] 望吾乡不辞路途远,一江风回来便,双劝酒数杯。沉醉东风院。那时节惜奴娇情意转。(见《群音类选》)
    在这首套曲里,所集的曲牌名达六十多个,有销金帐、骂玉郎、叨叨令、小桃红、赏花天(应是赏花时或养花天)、薄倖、满庭芳、步步娇、傍妆台、哭相思、一封书、罗江怨、月儿高、桂枝香、金钱(金钱花)、催拍、玉交枝、黄莺儿、粉蝶(粉蝶儿)、落梅风、园林好、上小楼、玉女传言(传言玉女)、寄生草、庭前柳(亭前柳)、江儿水、夜行船、二郎神、石榴花、沽美酒、十弟兄(七弟兄)、忆多娇、六娘子(七娘子)、三学士、一枝花、八宝妆、懒画眉、浆水令、五更转、罗帐里坐、十二时、人月圆、山坡羊、梧叶儿、红绣鞋、玉抱肚、雁儿落、双声子、红衲袄、花心动、意难忘、玉芙蓉、哭皇天、驻云飞、刮地风、梨花儿、一剪梅、金衣公子、梁州序、醉扶归、皂罗袍、琐窗寒、剔银灯、对玉环、惜奴娇等,还有的曲牌可能今已不传,无从查对了。
除冯梦龙之外,无名氏也有一首同类的曲作,就是以集曲子名为题的,如:
    [北仙吕•点绛唇•集曲子名] 春满皇州,武陵春昼,浓花酒,花柳争柔,十二月春为首。
    [混江龙] 正遇着赏花时候,喜春来景物最风流。粉蝶儿舞翅。醉翁子歌讴。红芍药槛边风乍暖,青杏儿枝上雨初收,小桃红日色胭脂透。虽不是神游阆苑,多管是菩萨梁州。
    [油葫芦] 携彩袖双同上下楼,卷珠帘挂玉钩。趁着这后庭花吐且消愁,金盏儿满斟梅花酒,直吃的醉扶归快活三更后,搅筝琶舞六么,红娘子劝一瓯,双雁儿便挽起蓝褐袖,恰便似丹凤舞小梁州。
    [天下乐] 直吃的沉醉东风,兴未休。我为这娇羞双劝酒,拨不断甚时重配偶。碧玉箫曲未终,胜葫芦酒再酬,端的是逍遥得自由。
    [那吒令] 醉中天谨邀,相识故友,醉春风满斟,迎仙客劝酒。醉扶归酒后,有红裙翠袖,村姑儿掴手歌,耍孩儿揎双袖,早乡词唱的精熟。  
    [鹊踏枝] 集贤宾闹樊楼,迎仙客喜觥筹,列的是九转货郎,唱的是八声甘州,满庭芳花红绿柳,鲍老儿拖着神仗儿信步闲游。
    [寄生草] 单雁儿归塞北,凭栏人下小楼,念奴娇两叶眉儿皱,凌波仙红绣鞋儿瘦。醉花阴步步娇天生就,浪淘沙冲得海天清,刮低风吹倒亭前柳。
    [幺] 笑捻撚着桃红菊,闲拖着滚绣毬。凤鸾吟飞上青山口,斗鹌鹑来往穿梭走,双鸳鸯戏水波纹皱。贺圣朝金殿喜重重,乐安神享祭笙歌奏。
    [尾声] 倘秀才占鳌头,折桂令攀蟾手,朝天子风云志酬。不枉了伴读书剔银灯窗下守。相公爱脱却儒流,得志也塞鸿秋。问甚么水调歌头,交普天乐军民得自由。殿前喜赐宫花御酒,脱布衫换金章紫绶,今日个镇江回胜似五陵
    无名氏的这首套曲所嵌入的曲牌名比冯梦龙的那支曲子还要多,有:春满皇州、武陵春、浓花酒、十二月、赏花时、喜春来、粉蝶儿、红芍药、青杏子、小桃红、菩萨梁州、上小楼、挂玉钩、后庭花、金盏儿、梅花酒、醉扶归、24快活三、六幺、红娘子、双雁儿、丹凤舞(丹凤吟)、小梁州、沉醉东风、双劝酒、拨不断、碧玉箫、胜葫芦、逍遥乐、醉中天、醉春风、迎仙客、耍孩儿、早乡词、集贤宾、闹樊楼、九转货郎、八声甘州、满庭芳、鲍老儿、神仗儿、单雁儿(孤雁儿)、归塞北、凭栏人、上小楼、念奴娇、眉儿皱(眉儿弯)、凌波仙、红绣鞋、醉花阴、步步娇、浪淘沙、刮地风、亭前柳、桃红菊、滚绣球、凤鸾吟(凤凰吟)、青山口、斗鹌鹑、双鸳鸯、贺圣朝、金殿喜重重、安乐神(安乐神犯)、倘秀才、折桂令、朝天子、伴读书、剔银灯、塞鸿秋、水调歌头、普天乐、殿前喜、脱布衫、镇江回等。这套曲子所集曲牌达七十余个。同冯梦龙一样,在嵌入曲中时,曲牌名称作了一些省略与改动,以切合文意的需要。还有王仲元集曲名题《秋怨》 (套数),集曲名题《情》(套数)等,不一一列举。明代是写作此类作品最兴盛的时期,到了清代与近代此类散曲创作就越来越少了。
南音集曲名、曲牌名
南音中,也有一些南音艺人,创作数首集谱名曲,集指套名曲和集曲牌名曲,分别介绍如下:
一.集曲牌(滚门)名曲
目前见到的只有二首:
1.短滚  四空管  一二拍  将只管弦

将只管弦来(于)整起,声声唱出双闺、叠韵悲,云飞、锦衣、竹(于)马儿,福马、潮阳、山坡里,玉匣、(于)刮地、风餐、麻婆子,二调共水车,交枝、柳摇、绵答、什相思;二调共水车,交枝、柳摇、绵答、什相思。

  这首《将只管弦》还有一个版本,基本相同,也抄列如下:
《将只管弦》:短滚  四空管  一二拍
曲词:将只管弦来于整理,声声句句唱出双闺、叠韵悲,云飞、锦衣竹于马儿,福马、潮阳山坡里,玉匣共适茶,风餐、麻子,二调共水车,交枝、柳摇、绵答、十相思,二调北,长水车,莺折、柳摇、绵答怡过了短相思。
其中包括:【双闺】、【叠韵悲】、【皂云飞】、【锦衣香】、【竹马儿】、【福马】、【潮阳春】、【山坡里】、【玉匣】、【刮地风】、【风餐北】、【麻婆子】、【二调】、【水车】、【玉交枝】、【柳摇金】、【绵答絮】、【十相思】、【二调北】、【长水车】、【莺折柳】、【柳摇金】、【绵答絮叠】、【短相思】共24个曲牌。
这首是集曲牌名,另一首稍短,主要还是以集“滚门”名为主:

2.牛脚堀  四空管  一二拍  听唱只曲

听唱只曲,来唱出长相思,中倍、小倍、过山坡洋里,二调、倍工、落汤瓶(于)儿,妾今请君,是恁来叫,叫到一暝,即到鸡啼。啰嗹啰哩啰,嗹啰哩,哩啰嗹。

  曲中《长相思》,《中倍》、《小倍》、《山坡洋里》,《二调》、《倍工》、《汤瓶儿》,都是滚门。


二.集谱名曲
  集谱名曲是将南音谱的名集成南曲,如:

长潮阳春  倍思管   三撩拍   梅花开透

梅花开透好(于)春天,(不)(汝)待阮起手扳(于)一枝,玉洁冰清香馥馥,(不)(汝)真个动人(于)心意,君隔在阳关雁(于)信稀,四时八节阮(于)独自,三五金钱买卜尽,(不)(汝)未知君心是(于)何意,八面寂寞情(于)难过,罗帏四静只(于)自悲,一不该使君求(于)名利,二不能自解(于)相思,三不和君朝(于)暮乐,四不应误阮(于)佳期。千思(于)万想(于)我君恁(于)怎知,孔雀屏开金乌升,(不)(汝)百鸟归巢黄(于)昏时,(落一二拍)日月来催人易老,(不)(汝)想阮只青春能(于)有几,我君若是知音,(不)(汝)须着走马快(于)加鞭,我君若是知音,(不)(汝)须着走马早(于)回归。  

曲中“梅花”指《梅花操》,“起手扳”是《起手扳》,“阳关”指《阳关曲》,“四时”指《四时景》,“三五金钱”指《三面金钱经》和《五操金钱经》,又称《三台令》和《五湖游》,“八面”指《八面金钱经》,又称《八展舞》,“四静”指《四边静》,又称《四静板》,“三不和”是《三不和》,“四不应”是《四不应》,“孔雀屏”是《孔雀屏》,又称《孔雀展屏》,“百鸟归巢”是《百鸟归巢》,又称《归巢》,“走马”是《走马》,又称《八骏马》。共13个谱。这也是最早的南音谱了,其它是后来再增加。集谱名曲好像就这一曲了。

三.集指套名曲
集指套名曲也有两首,一首是比较有名的《轻轻行》,介绍如下:

1.中滚十三腔  四空管  紧三撩   轻轻行

轻(于)轻行到三十六宫内,尽皆春色,(不)(汝)尽皆春(于)色,(过五空四)(于)清早起,对只菱(于)花(于)怛梳妆,(于)照见阮只形容,瘦减玉(于)肌,只为亲人去远,亏伊历(于)山,(于)一路行,行出汉关,(不)(汝)行出汉关,(于)迢迢万里,想君去后,(于)想我君去后,(于)拙时(于)无意,一阵狂风(不)(汝)吹入锁(于)寒窗,孤栖(于)闷坐(于)绣阁(于)罗帏;记得相逢在梦里,见你来,共(于)阮(于)携手(于)并肩,对只(于)金井(于)梧桐叶(于)落时,举起金杯同赏月,举起金杯同赏月,千恩万(于)爱,(不)(汝)千恩万(于)爱乜样欢喜,你因势卜去春闱,得到南海普陀山,诸弟子,弟子坛前专拜请,说是春闱得意,因为欢喜,醒来都如醉似痴。为君去,一更二更直到五更长暝都 勿会   睏,那听见玉(于)箫声如(于)泣诉,又听见杜鹃值许花园(于)外边,叫(于)春今卜(于)返圆。我只心头只处闷(于)越添,为人情,着(于)障生,君恁误我一身。嗏,亏你父母望(于)子,(于)心肝拔悴乱如丝。妾身受禁,不敢开声啼,我不敢开声乱啼,恐畏(于)爹妈瞈听,听见心越悲,一纸相思寄度伊,未知情人去值处,(落北叠)小姐(于)听说,你自来生长都伶俐,岂不知恁官人有孝义,教人侢哖会不忍下得,障亏心辜负你,劝你宽心相共行到花亭边,趁赏,趁赏花灯,(于)莫辜负春天,趁赏只花灯(于)莫辜负(于)今暝。  
  曲中一共集了《轻轻行》、《清早起》、《对菱花》、《怛梳妆》、《照见》、《亲人去》、《亏伊历山》、《一路行》、《出汉关》、《想君去》、《拙时无意》、《一阵狂风》、《锁寒窗》、《孤栖闷》、《绣阁罗帏》、《记相逢》、《见你来》、《金井梧桐》、《举起金杯》、《你因势》、《南海普陀山》、《弟子坛》、《因为欢喜》、《为君去》、《一更》、《二更》、《直到五更》、《玉箫声》、《听见杜鹃》、《花园外边》、《春今卜返》、《为人情》、《一身》、《父母望子》、《心肝拔悴》、《妾身受禁》、《只恐畏》、《一纸相思》、《情人去》、《小姐听》、《自来生长》、《忍下得》、《趁赏花灯》一共43首,可以说很齐全了。指套名和曲子的内容,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曲名和内容相扣,毫无牵强,是南曲中的精品,所以流传较广。
另一首是:
长锦板   五空管   三撩拍   因为分开

因为分开,为君去(于)时,一更鼓(于)又(不)(汝)二更鼓,打五更时,长暝不睏;听见杜鹃,在花园(于)外边,(不)(汝)叫叫春今卜返(于)节气。(不)(汝)又听见许处玉箫声,(于)吹出几样诉声悲,(不)(汝)闷(于)人更自闷(于)越添,我一身,无看顾,(于)忆着父母,(不)(汝)望子心肝(于)拔悴,心肝(于)拔(于)悴(不)(汝)魂(于)散。(不)(汝)
其中只有《因为分开》、《为君去时》、《一更鼓》、《二更鼓》、《五更时》、《长暝不睏》、《听见杜鹃》、《花园外边》、《春今卜返》、《玉箫声》、《我一身》、《父母望子》、《心肝拔悴》共13首,短了很多,较少流传。
    前面提到的集诗歌名、词牌名、曲牌名的诗、词、曲还只是在文字层次,而南音的集名曲不但是在文字层次,并且还谱成曲,可以说是更高一级层次,更加不易;也可见一些南音艺人的功力非同一般了。相信还有遗漏,同好不妨加以补充。

    我曾经在论坛发过一个《关于南音的一封书》的帖子,当然不算诗词曲,可以说是一篇杂文吧,也是采用南音曲名集成,下面录出,聊备一格:

    南音是我国音乐宝库的瑰宝,记得当初,我小时候,南音很流行,因为欢喜,小学初中都在传唱,三更鼓了,还在听门楼;记当初,一首新编南音名叫金鸡桥闸颂,也很好听。南音就这么山险峻盘山过岭的一路行来,年久月深。今旦,南音却有点冬天寒,唱的和听的都有一点精神顿的孤栖闷,细思量,除了和社会转型有关,也和推广无力有关;莫说网上要听别的音乐,可以所说满空飞,就是要下载也是心头欢喜的切得阮。但南音只恐畏无法如意。若不是知识产权,不然就是为骗金,这怎么能推而广之。辗转三思,其实可以来个重台别,将简单易学的直入花园、元宵十五之类短滚、潮叠上网供爱好者欣赏、下载;而将出汉关、出画堂之类的十三腔、长潮供爱好者有赏下载,这样推广、提高两不误。水平有限,只当阿娘听嫺胡言语。但愿南音一路向前,一路安然。

集的是曲名,共有31个:
【记得当初】:长潮阳春,倍思,慢三撩。出自陈三五娘。
【因为欢喜】:套曲,二调•十八飞花。出自刘珪与云英。
【三更鼓】:长滚•越护引,出自陈三五娘等。
【听门楼】:中滚•十三腔,出自陈三五娘。
【记当初】:中滚,四空管,出自山伯英台等。
【金鸡桥闸颂】:五十年代,新编南音。
【山险峻】:中滚•十三腔,出自王昭君。
【盘山过岭】:相思引,五空管,出自刘珪与云英。
【一路行来】:倍工•四孤八宝妆,出自刘珪与云英。
【年久月深】:长潮,出自陈三五娘。
【今旦】:玉交枝,五空四乂管,出自陈三五娘。
【冬天寒】:中滚•十三腔,出自孟姜女等。
【精神顿】:三脚潮,倍思管,出自陈三五娘。
【孤栖闷】:短潮,出自陈三五娘。
【细思量】:套曲,寡叠,五空四乂管,出自陈三五娘。
【莫说】:小倍•红纳袄,出自董永。
【满空飞】:即鹅毛雪满空飞,寡北,出自李亚仙。
【心头欢喜】:中滚过北青阳,出自苏秦。
【切得阮】:北青阳,出自朱弁。
【只恐畏】:锦板叠带尾声,出自朱弁。
【为骗金】:中滚•杜韦娘,出自王昭君。
【辗转三思】:北相思,出自杨贵妃。
【重台别】:二锦,出自陈杏元。
【直入花园】;翁姨叠。
【元宵十五】:福马,
【出汉关】:潮阳春,出自王昭君。
【出画堂】:中滚。
【阿娘听嫺】:中潮,出自陈三五娘。
【胡言语】:双闺,出自郭华买胭脂。
【一路向前】:九连环,出自目连救母。
【一路安然】:锦板,出自鹦哥记。
一个31支南曲。
南音还有一首是《描红三字经》改写:
长潮  倍思管  三撩拍  焚香拜请 带慢头
永成家门风,独步登云光,三国齐无尚,飞鸟游(于)汉中。
(起曲)焚香拜请上大人,(不)(汝)弟子虔诚孔(于)乙己,烧了纸钱化(于)三千,保庇家庭七(于)十士,愿求的上苍给赐男儿,你(于)小生生的儿孙八九子,贤惠媳妇佳(于)作人,谢天(于)谢地,阮一点真诚可(于)知礼。(落一二拍)谢天共谢地,阮一(于)点真诚可(于)知礼。
古代练习写字用描红纸:一种印有红色楷字,供儿童摹写毛笔字用的字帖。旧时最通行的一种,印有 “上大人,孔(明代以前作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这样一些笔 划简单、三字一句和似通非通的文字。清道光年间曾任广西巡抚的梁章钜,在他的《浪迹续谈》中考证认为,“上大人孔乙己”在唐末先有此语,北宋时已为小儿诵矣。被用于练字大概出现在宋朝。这几句加以扩写,就成一首南曲,也是艺术。只不知开头的“慢头”作何解释,小时候,也经常听见有人念 “永成家门风”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