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坚:从《元红》到《青果》
。周蓬桦
写顾坚,先叙述一下去年春天的一幕——在鲁院读书期间,我主持顾坚的小说研讨会,开场白是:“如果顾坚生活在古代,他一定是一位杀富济贫的英雄!可惜他生错了时代,那么他就只能做一位作家。”这段话一出口,立马惹得台下刮起一阵骚动,似乎争议纷纭。但当同学们把目光齐刷刷投向同样坐在台上佯装翻书的顾坚端详一番后,骚动很快就平息下来,接着响起了一阵掌声。我猜,是顾坚身上散发的一身“英雄气概”把大家的疑问打发了回去。这是因为顾坚虽为南人,但却是个典型的“南人北相”,如果他剃了光头,到《水浒》剧组里去扮演鲁提辖,基本不用化妆。当然,形象是一个方面,其性格的豪放,骨子里流淌的男子的血气,那一股子疾恶如仇的正义,才真正与古时的英雄相吻合。我有时会忽发奇想:难道老顾坚的前生,真是个拼杀疆场、视死如归的壮士不成?或者这厮的前生,果真就是施耐庵笔下的那位鲁智深?顾坚的老家江苏兴化,正是施公写《水浒》的地方呀。
在鲁院读书四月余,与老顾坚渐成莫逆之交,情同手足,无话不谈,我还送给他一个响当当的称谓“老顾坚”,哪知竟然一夜间就“千树万树梨花开”般地得以流传,风靡整个鲁院。有一次,白描院长问我“人家顾坚并不老嘛,怎么叫老顾坚呢?”,我只好打马虎眼,说是对他的“昵称”,除了老顾坚,我们班还有“老麦沙”、“老范稳”、“骚西门”等等多以老字打头的昵称。
在那一段极其美妙的时光里,几乎在每天黄昏,我和老顾坚都会沿着鲁院外面一条散发着淡淡腥臭气味的河流散步,有时打开话匣便收不住,讲世间的无常话题,讲男人和女人,也偶尔讲点文学;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俩是则一路无话,吸上一支烟,活动着各自的心思,只不过我会朝他的手掌瞟上一眼,只一眼就永远记住了,因为他的手掌十分的厚大,称之为“熊掌”并不为过。——我想,正是这两只有力的“熊掌”,在前朝曾经倒拔过垂杨柳,大闹过野猪林,捏碎过无数贪官污吏的头颅;如今,许多朝代过去,他又放下禅杖,双手合十,写出了著名的小说《元红》。
说到《元红》的诞生与成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文学传奇。“这要得益于网络,如果没有网络,俺根本想不到要做什么作家。”老顾坚有几分得意地说到。公元两千年后,当时的老顾坚几经奋斗,已经完成了由人民教师到一位成功商人的漂亮转身,现在,终日泡在扬州城的澡堂子里的老顾坚,过着一种暴发户式的准腐败生活,澡堂里弥漫的氤氲时常把他带往对于故乡兴化的回忆,那里有开放着大片油菜花的垛田和包着红头巾的美丽船娘,她们又以迷人的姿态和媚眼浮现在他眼前。经商多年,老顾坚走了许多地方,居然还没有发现哪里的景色能与自己的故乡媲美!与此同时,老顾坚已经意识到人活在物欲里的空虚与悲哀,感受到一种灵魂无处安妥的折磨,人生短暂不过几十年,难道就是为了赚钱养家传宗接代?流血流汗的打拼,难道就是为了住别墅开奥迪?有一度,他喝着闷酒,吸着闷烟,徘徊在瘦西湖曲折的回廊内,或者呆立于某一座拱形桥头,细雨打湿了他的额头也打湿了他的心头,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这样活下去了!那一天,他一跺脚,掐灭手里的烟蒂,决定要写一部小说来慰藉自己的灵魂,他要把童年的印象和成长的微妙感觉写出来,以回报故乡灿烂的垛田的养育之恩。——呵呵,瘦西湖里耸立的白塔,树枝上飞舞的野鹤,夏天里泛涨的阵阵水声,以及湖岸边的尼姑庵,见证了这一切。自那天起,像所有历史上那些写出了名堂的作家一样,老顾坚戒了酒肉,闭门谢客,开始了他的作家生涯,陪伴他的是夏夜嗜血的蚊虫和扬州城上空一轮水淋淋的月亮。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一下笔竟然有如神助,那些早已被岁月遮蔽的故事,那些水乡里闪亮诱人的传说,花地里少女们咯咯的笑声,像一群生了翅膀的妖蛾子,扑愣愣地飞到了他的笔下,复活到他叙述的故事里,这就是《元红》的雏形。何为“元红”?按照兴化民间的说法,是指处女之血,老顾坚最终选择它做了书名,却隐含着另一种寓意,是对故乡灿烂而热烈的泥土的一种比喻和赞美。几个月后,50万字的《元红》脱稿,当时还从没有投过稿的老顾坚,不知道如何才能把写就的草稿变成一本书,他有些犯难,也缺乏自信,唉,谁会读一个无名作者写出的这么长的文字呢?就索性将它们贴到了网络上,在新浪,在天涯论坛,贴上后自己竟然有很长时间不敢去看一眼……现实中的老顾坚,开始回到正常的轨道上运转,埋头打理被荒疏了几个月的公司,订货出单,迎来送往,他很快又恢复了社会赋予他的身份,被人称为“经理”,“老板”和“坚哥”,只有他心里清楚,他已经卸下了一个沉重的负载,他已经还上了一笔欠给故乡和土地的债务。但是,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元红》在网络上发表后,很快获得了读者热烈的反响,在短短的时间内被点击了两千多万人次!于是乎,《元红》的故事不胫而走,迅速飞向数以万计的读者心灵……在垃圾文字竞相出笼粉墨登场的时代,《元红》终以优美的文笔,浓郁的诗情画意,通篇散发出的醉人的泥土芬芳,达到了好评如潮的效果,被评论界誉为是一部描写“少年男女情爱之美”的“原生态”长篇佳作。
在我与老顾坚成为同学的2009年春天,已经是《元红》成功热销风潮刮过之后的事情了,此时的顾坚,已经因这部长篇一举成名,《元红》被北京一家出版社隆重推出,并一版再版,创下了数十万的发行销量;接下来,《元红》被北京天星影视有限公司买断改编权,拍摄20集电视连续剧,一部小说就这么火了起来。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老顾坚先后接受了国内200多家新闻媒体的采访,一时间他成为当地的新闻人物。沉寂多年的文学轰动效应得以苏醒,老顾坚因此而走上了职业作家道路。如今的顾坚,已经成为扬州城的文学名片和当地作者的仰慕对象,而这一切的到来,都显得不可思议,仿佛上苍的刻意安排。
在鲁院学习的四个多月里,住在二楼210房间的老顾坚一直埋头修改他的第二部长篇《青果》,据说已经几易其稿,房间里乌烟瘴气。平时,只见他终日从容交友、大碗喝酒,不时接受一些报刊和网络采访,日子过得忙忙碌碌不拘小节,但在学业即将结束的时候,他宣布《青果》定稿了,并且与昆仑出版社签了出版合同。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运作,《青果》得以在2009年年底面世,于是,我们又看到老顾坚山南海北到处忙碌的身影。《青果》仍然是一部以半自传体的姿态介入叙述的文本,也可以说是《元红》的姊妹篇,读者仍然可以从中读到江南水乡的浓浓诗意和缠绵爱情,当读到细腻柔软的部分,我都会忍不住从书中跳出来发问:这难道就是那个粗壮的汉子写的吗?如此敏锐的感觉和嗅觉,其渊源究竟来自何处?从《元红》到《青果》,作为作家的顾坚,又经历了哪些灵魂深处的蜕变和彻悟?
2010年春,我和鲁院同学西门、可非、山哈接到老顾坚的邀请,到他的故乡兴化参加油菜花节,一路奔波,我们得以在兴化聚首,当我们置身于一望无际的金黄和灿烂的刹那,我们找到了答案。
http://s9/middle/4858a462g8593576b5538&690
作家顾坚近影
老周摄影
http://s9/middle/4858a462g73c1eee4c378&690
顾坚的故乡 江苏兴化
http://s13/middle/4858a462g8593557b3f1c&690
顾坚与朋友们 在兴化老街
http://s15/middle/4858a462g85935604837e&690
顾坚和西门 在瘦西湖海棠树下
http://s14/middle/4858a462g8593566f539d&690
著名作家陈可非
向扬州美女献酒
http://s13/middle/4858a462g8593b3841ddc&690
瘦西湖风景
http://s10/middle/4858a462g8593b4077cd9&690
瘦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