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院记忆之三    还记得《鸿雁》吗?

(2009-07-25 22:03:16)
标签:

杂谈

鲁院记忆之三 <wbr> <wbr> <wbr> <wbr>还记得《鸿雁》吗?

    ■我不敢说鲁十一的所有同学都对《鸿雁》有特殊感情。

鲁院记忆之三 <wbr> <wbr> <wbr> <wbr>还记得《鸿雁》吗?

    ■记得高研班第一次举办联欢会,来自内蒙古的同学海日寒唱的就是这首歌,从此,他因优美的歌声有了很多男女粉丝,同时也给来自祖国各地的作家、诗人补了一课,知道了属于大草原的那些歌词,知道了那些属于大草原的旋律。也正因为如此,恐怖的事情自然而然发生了,当谁走在楼道里,后面会突然响彻其中一句或者几句,还绝对是非常不纯正的蒙语。

    其实在海日寒彩排的时候,我曾建议他把这首歌留到毕业,只因最后两句歌词: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我想,那个时候再唱起它,会让人挥洒更多的热泪吧,可惜他在毕业时唱了《诺恩吉娅》,只有悲伤,没有悲壮。我想,如果毕业的时候唱这首歌,他自己绝忍不住泪水,会把泪水由暖流到冷。

鲁院记忆之三 <wbr> <wbr> <wbr> <wbr>还记得《鸿雁》吗?

    ■第一次听到它的旋律,是在我北京以北的家里,儿子要在区里举办的艺术节上黑管独奏。黑管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近四个八度,力度、色彩变化幅度大而丰富。那时,儿子的演奏水平已经接近专业,那种极为神秘空旷、沉静优雅、丰润婉转的氛围,让老子不知不觉被音乐的魅力深深吸引。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这个旋律后面的歌词,没有后来知道了歌词以后那么让人涕泪纵横,但单纯的旋律足以传情达意,有怀旧情绪的人听一万遍都不会厌。

    法国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作曲家Hector Berlioz 曾经说过,“单纯声音的发生、增强、减弱和消失,黑管是最理想的乐器,它能造成缥缈、深远、空谷回响、簿暮昏冥的效果。”

    我喜欢黑管,也迫使儿子喜欢,就这样。

鲁院记忆之三 <wbr> <wbr> <wbr> <wbr>还记得《鸿雁》吗?

鲁院记忆之三 <wbr> <wbr> <wbr> <wbr>还记得《鸿雁》吗?

    ■第二次听《鸿雁》是朋友赠送了一张CD,大提琴家于萍的专辑《大提琴狂想曲》,里面除了这首由箫笛伴奏的曲子之外,还有一首流传很广的《天边》。这次依然没有听到歌词,只是感受到了大提琴深沉,幽远的意境,但我已经想到,这股草原风应该由马头琴来演绎,于是开始想像由马头琴来演奏会是什么样子。

    我一直以为提琴和马头琴的某些特质极像,2003年春天,我和几个朋友去听音乐会,居然听到乐手用马头琴演奏《梁祝》,别有一番味道,非常迷人。

   鲁院记忆之三 <wbr> <wbr> <wbr> <wbr>还记得《鸿雁》吗?

    ■第三次听到的《鸿雁》是马头琴演奏的,来自于互联网,有三个版本,其一悠扬,其二柔美,其三哀伤。我喜欢在不同心情下听某一种,这三种风格伴随我将近三年半的时间,由此推论,这期间我也是心绪多变,呜乎哀哉!

    这三个版本的《鸿雁》,时常让我想到朝鲜族同学朴长吉经常唱的《阿里郎》,不同的歌手,不同的心情,不同的速度和节奏,唱出来或大喜或大悲,或沉郁孤单、感情色彩大相径庭,这不仅仅是音乐奇妙的缘故。

    鲁院记忆之三 <wbr> <wbr> <wbr> <wbr>还记得《鸿雁》吗?

    ■第四次听《鸿雁》是额尔古纳乐队的演唱。额尔古纳乐队成立于2001年7月,乐队的名字源于蒙古族的母亲河---额尔古纳河,由那日苏、包玉民、玛希、王猛等6名来自内蒙古的青年组成,他们以原创以及翻唱蒙古族民歌为主,歌声细腻而不失大气,也许是他们把这首歌普及到了全中国。

    ■第五次听《鸿雁》是在鲁十一的第一次联欢会上,当时的情景不在赘述。

 

    ■突然想起这首歌,查阅了一些资料,奉献给同学们。

鲁院记忆之三 <wbr> <wbr> <wbr> <wbr>还记得《鸿雁》吗?

    ■鸿雁,雁形目,鸭科。别名大雁洪雁、冠雁、原鹅,英文名 Swan goose,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我国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河北、河南、山东及长江下游、台湾有分布。国外见于西伯利亚等地区。

  形态:体长800~930毫米。背、肩三级飞羽及尾羽均暗褐色,羽缘淡棕色;下背和腰黑褐;前颈下部和胸均呈淡肉红色;头顶及枕部为棕褐色;头侧浅桂红色;须及喉棕红颈白色,后颈正中呈咖啡褐色。虹膜赤褐色或褐色。雄雁的上嘴基部有一瘤状突。

  生态:常栖息于旷野、河川、沼泽和湖泊的沿岸。春天20-40只集成小群,秋季集群较大。飞行高空排列成 "V"字形。主食各种水生和陆生植物及藻类,也食少许软体动物的贝类。在北方营巢繁殖,巢形皿状。一窝产卵5-6枚乳白色卵,重125克左右。孵化期为28-30天。雌鸟孵卵,雄鸟守候在巢的附近。

鸿雁是家鹅的祖先,为重要的遗传资源,应予保护。

 

    ■“鸿雁传书”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因为鸿雁属定期迁徙的候鸟,信守时间,成群聚集,组织性强。古人当时的通信手段较落后,渴望能够通过这种“仁义礼智信”俱备的候鸟传递书信,沟通信息。史载,汉武帝时出使匈奴的苏武被反复无常的单于扣留达19年之久。昭帝即位后了解到实情,让新派出的汉使对单于说:“汉朝天子猎到一只北来的大雁,雁腿上系着一封信,写着苏武正在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单于见道破天机,无法隐瞒,遂放苏武归汉。

    “鸿雁传书”一词由此而来。

 

    ■附几个《鸿雁》的音频、视频资料。

 

    ■于萍,大提琴家《大提琴狂想曲》

    http://mp3.baidu.com/singerlist/%D3%DA%C6%BC.html

 

    ■额尔古纳乐队--鸿雁蒙语版视频

    http://you.video.sina.com.cn/b/22747052-1450069342.html

 

    ■额尔古纳乐队--鸿雁汉语版

    http://mp3.baidu.com/m?tn=baidump3&ct=134217728&lm=-1&word=%BA%E8%D1%E3

   

    ■附《鸿雁》歌词

   

    鸿雁天空上
    队队排成行
    江水长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向南方
    飞过芦苇荡
    天苍茫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天苍茫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雁向苍天
    天空有多遥远
    酒喝干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酒喝干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