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哲学 |
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不同明暗度的情境之下,观察某一熟知物体时,虽然该物体的物理特征(大小、形状、亮度、颜色等),因受环境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我们对物体特征所获得的知觉经验,却倾向于保持其原样不变的心理作用。像此种外在刺激因环境影响使其特征改变,而在知觉经验上却维持不变的心理倾向,称之为知觉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 知觉恒常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以下所介绍者,只限于其中最主要的四种。
(一)亮度恒常性
一匹黑布和一匹白布并列时,看起来黑布呈黑色,白布呈白色;那是因为黑与白两色的亮度不同,构成不同的视觉刺激使然,是一种以生理的视觉器官为基础,获得的视觉经验。如将黑白两匹布摊开,一半置阳光下,另一半置阴影中,此时两匹布的两半,虽在亮度上各自有所改变,但由之获得的知觉经验,仍然是一匹黑布和一匹白布;不会将黑(或白)布看成是两段不同的布料。显然,这纯粹是心理现象,而不是物理现象。如按物理学原理,将一匹布所在之阴明处两段拍照,在照片上的颜色,两段绝不相同。像此种物体本身所处照明环境改变,而由物体所得亮度知觉仍然保持不变的心理倾向,称为亮度恒常性(brightness constancy)。
亮度恒常性的心理现象,其形成原因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因为对物体本身的特征熟悉(熟悉粉笔是白色,煤炭为黑色),因而对物体特征做解释时,大部分凭个人经验,少部分凭视觉资料;纸张是白色,墨汁是黑色,即使不看,也会知道。其二是因为物体本身对光反射率不变的关系。
如上例,白布在日光或在阴影中,其所感受的光刺激强度虽不相同,但两者相对的对光刺激的反射率,却仍然保持不变。在阳光之下,白布对光的反射率高,在阴影之中,白布对光的反射率仍高;在阳光之下,黑布对光的反射率低,在阴影之中,黑布对光的反射率仍低。物体知觉必须是在某种环境下产生,亦即物体之存在不能脱离其环境。既然物体在任何亮度的环境下,其对光的反射率保持不变,因而由之获得的亮度知觉也就不变。
(二)大小恒常性
同一物体在网膜上构成影像的大小,常因所观察物体距离远近而改变;距离愈远,影像愈小。这是以生理为基础的视觉现象。但根据视觉资料判断物体大小时,我们并不纯以网膜上影像的大小为根据。例如:在乡野田间同时看到近处一只狗,远处一只牛,牛在网膜构成的像,可能远比狗的影像为小,但在知觉判断上仍然肯定判断牛比狗大。像此种对物体大小的知觉经验,不因物体距离远近所构成网膜影像大小而有所影响的现象,称为大小恒常性(size constancy)。
从视觉生理的观点看,从物体到眼睛之间的距离,与该物体在网膜构成影像的大小,恰成反比。如以手握铅笔置于眼前30厘米所得影像为标准,铅笔外移至60厘米时,网膜影像只等于原来的一半;再将铅笔外移至1.2米时,其影像将缩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虽然视觉的生理现象是如此,但由生理基础的视觉现象转变为知觉的心理现象时,却始终保持一支铅笔原来的大小形象。这说明知觉是主观的心理现象。但知觉的心理现象,也并非全然否定了由视觉所得客观资料的特征。如上例,网膜影像较原来缩小一半时,我们就知铅笔的距离放远了一倍。如此,网膜影像的变化,就成了我们判断物体远近知觉的线索。
(三)形状恒常性
当观察者面对一个门口时,如将门扇从全闭到全开,门扇的形状将有多种变化。全闭时是长方形,全开时是一垂直条形,半开时则是变为近边较长远边较短的梯形。此门因角度改变而产生的形状变化,在眼睛的网膜上,随时反映出来。这是以生理为基础的视觉现象。但由之所得心理性知觉经验而言,门的形状是保持长方形不变的。像此种心理上保持物体形状不变的觉现象,和为形状的恒常性(shape constancy)。
物体形状在视觉生理上网膜的形状改变,而知觉心理上仍保不变的现象,显然与个体生活经验有关。开始学习画图的幼儿园小朋友,在他们所画的图形中,很少看到形状恒常性的现象。他们在画一排远近不同的房子时,都会把门窗画成一样大小的长方形。
(四)颜色恒常性
很多物体本身带有固定的颜色,如西瓜的皮是绿的,切开后里面的瓤是红的。物体的颜色之所以能被我们看出来,那是因为物体色泽对光波的反射。物体对光波的反射,与该物体所处的环境有关;物体在光亮的环境中,对光波的反射多,其原来的颜色也就明确;物体在阴暗的环境中,对光波的反射少,其原来的颜色也就不明确,甚至显不出它原来的颜色。例如:透过茶色太阳眼镜看周围的物体,在视觉上所见到的事物,都会失却原来的颜色。又如:在荧光路灯下看行人,常看到蓝色衣服变成紫色。这是以生理为基础的视觉现象,以心理作用为基础的知觉经验,却未必如此。在多半的情形下,仍保留原来对物体颜色的知觉。像此种不因物体环境改变而保持对其颜色知觉不变的心理倾向,称为颜色恒常性(color constancy)。
颜色恒常性与个体的生活经验有关。假如某人有生以来从未见过绿皮红瓤的西瓜,在光亮中初次看到时,他当然确定瓜皮是绿的,瓜瓤是红的,因为以生理为基础的色觉,是不必靠经验的。但如让他在阴暗处初次看到,他就不一定能辨别西瓜本来的绿皮与红瓤两种颜色。因此,颜色恒常性这个概念,只限于用以说明知觉的心理倾向,而非指物体本身的颜色恒常不变。
再举一个知觉方面的例子:
心理学家的上下颠倒的世界
G. M. STRATTON: Vision without inversion of the retinal image,Psychological Review, 1897,4,341-360.
F. W. SNYDER & N. H. PRONKO:Vision with Spatial Inversion,Wichita:University of Wichita,195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