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卫俊芳:在苹果的世界里坚强地活着

标签:
情感 |
卫俊芳:在苹果的世界里坚强地活着
1月27日,2016首届“都市110商城三晋大年会”,在山西省展览馆闭幕。40余家科普惠农企业的400余种优质农产品现场促销,其中俊芳苹果格外引人瞩目。卫俊芳,一个普通农家妇女,执著于科学技术,种出令外界刮目相看的“健康苹果”。她的身上,蕴含着现代农民的韧劲,更有着女性不为人知的坚强。
她远离故乡,独自开荒十年,艰辛自知,从不气馁。给自己精心培育的苹果,注册了“俊芳苹果”的品牌,还为其贴上SOD的认证标志。在全国范围内水果滞销、价格滑坡的状况下,她仍自信满满,相信,她的苹果未来一片光明。
A
眼前的卫俊芳,瘦高个子,短发明眸,皮肤黝黑。十冬腊月,一条鲜红的围巾令她十分醒目,不惑之年,她说自己经历了太多磨难,苹果是她忠诚的“伴侣”。
她说自己勉强上过小学,却能说出国内知名农业专家,能拿出十几份与果树种植有关的刊物,上百本书籍。她说自己每年有一个月在外面,遍访专家和技术过硬的果农。“现代农民不能只盲目种植,还要学习科学技术,让科学指导我们发家致富。”她声音不大,却透着坚定和自信。
有一种感觉告诉我,她的身上发生过什么,令她如此决绝而义无反顾?现在陪伴在卫俊芳身边的,就是她的女儿。生孩子时大出血,身体日渐消瘦,三年后查出是败血症。丈夫一家嫌她拖累,提出离婚……原本的恩爱夫妻,大难临头却绝情至此,她欲哭无泪。在孩子三岁上,就毅然决然,结束了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
十几岁上,卫俊芳因父母身体不好,姐姐都出嫁了,大半家庭琐事都由她承担,养成了她独立要强的性格,做事泼辣不服输。面对家人嫌弃、夫妻反目的局面,卫俊芳选择到运城做保姆,后来自己开小卖部,经营苗圃……自己拉扯孩子,她的执拗让姐姐们很不解。在她们看来,女人再能干也要靠男人,更何况卫俊芳还是半个病人。“我不想拖累别人,更信不过男人的肩膀。他能抛弃我,其他人未必就不会,何必自取其辱?我就相信自己能行!”事情过去了20年,卫俊芳的伤痛仍无法抚平。她的语气中带着坚定和愤懑,这份难得的自信,何尝不是一种无望的抗争。
上世纪90年代初,在苹果丰收的时节,卫俊芳南下广州、深圳,推销自家种植的苹果。她上的学不多,没多少文化,但她从小爱看书,家里、邻居能找到的书,她都看。她说那时也不挑,就是记得“开卷有益”,“自己文化底子薄,更要比别人勤奋,我很羡慕那些文化人,我让自己成为一个文凭不高,但有文化的农民。”卫俊芳的文化靠自己长期不懈的读书,从无意识读书到后来,有针对性地刻苦研读,都是她成为“科普带头人”的因由。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不管其台阶高低,都要坚持和长久的积累。
B
出生在运城农村的卫俊芳,因何会在临汾古县,建立了自己的“苹果王国”?她卖苹果发生了什么,让她做出自己种植苹果的决定?
有的人说,一个卖苹果的要什么知识,会吆喝懂推销就行。但卫俊芳不这样看,她不仅仅着眼于卖苹果的利润,她更愿意成为一个健康的传播者。
怎么才能在现有的空气和土壤等条件下,生产出高品质,更符合人体要求的水果?她在卖了8年苹果后,开始四处求师,咨询科学种植苹果的方法。一直到现在,她还是坚持每年抽时间,走访全国各大高校和农科所,与专家教授交流学习,到试验田去参加实践,掌握第一手资料。卫俊芳的学习精神,是她后来能成为果树专家,并能支撑自己朝着目标走下去的动力。
经人介绍,卫俊芳孤身来到临汾市古县南垣乡祁寨村,她看中了这里山区特有的小气候,承包了4座山头,为了表明自己扎根种树的决心,她还将户口从运城迁到当地。
山上没水、没电、没公路,海拔1100米,在杂草丛生的荒山上,她开始了苦行僧般的创业。废弃的旧窑洞、石棉瓦房,挑水烧柴,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到如今,她仍住在坡上自己打的土窑洞里,一张床,几把凳子,一个柜子,就是她全部的家当。她说,现在好多了,通了电接了自来水,山下还开出一条土路。
虽然手机充电方便了,但信号在山上仍是飘飘忽忽、不稳定。卫俊芳说,她已经很满足。最初那段艰辛的日子,远没有消磨掉她的激情,她坚信,自己可以种出让人羡慕、赞不绝口的苹果。
为了开垦荒山,卫俊芳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开垦梯田100多亩。种果树不能没有水,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买来推土机、拖拉机、三轮车,先修路再引水,为了引来几条沟下的山泉水,她架设了落差200米的管道,修成了两个蓄水池,她还有个计划,要做节水灌溉,对每一棵树进行实时监控,既科学又节水。对待科学,她有着超乎常人的严苛。
9年了,每一块坡地都是她带着工人一点点开垦、熟地(让土地长草三年后才能种植农作物)、选苗、浇水、修剪、施农家肥……目前,已经有70多亩果树挂果,明年还会有70多亩可以挂果。这些都令卫俊芳乐滋滋的,她说每天都会到田间地头,从浇地修剪都亲自指导,严格规范。“宁愿少产果,都要保证每一个都是精品。”在她的眼中,那些苹果就像一个个精灵,带着她生命的温度。
C
卫俊芳在她的果园里实现了有机种植。山头分片规划,有的种植果树,有的种植玉米、黑麦草,山沟下养羊,羊产生的粪便给果树施肥,既解决肥料的问题,又形成循环生态链,实现科学合理的有机种植。去年春天冰雹打了苹果,她心疼得几天吃不好饭,但她说,“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我就相信科学。比如可以通过搭防雨棚防自然灾害,比如用双层纸袋保护幼果生长……”
作为山西省科普惠农会员,卫俊芳借助山西省科协科普惠农平台,创办了“山西省科普惠农南垣乡俊芳果品生产科技服务站”,2010年成立“古县南垣乡俊芳果品生产科技协会”,不久还建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定期开展科普讲座,免费培训果农传授技术。被临汾市科协评为“农村科普带头人”,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基层科普行动先进个人”。
周边很多村民常常会慕名求教,学习种植技术,她从不保留,并把自己购买的苹果栽培书籍推荐给大家,学无止境,即便是农民也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当下时代的需要。作为苹果,有这样的一些人倾心关爱,真的很幸运。
身边的人说,卫俊芳干起活来,不比一个男人差。她原本只能靠透析的身体,还越来越结实,“吃饭香,睡觉好,干活更是劲头十足。”她说话中气十足,铿锵有力,疾病就像纸老虎,在一个强大的对手面前,或许就会原形毕露吧。
“等现在的果树全挂果了,一年少说也能赚100万,两年多就能收回投资。有了钱,我要继续开荒,把整个山头全变成花果山。”在卫俊芳的描述中,那些开荒的艰辛都不算什么,而未来的景象和现在的果园,才是她为之奋斗的所在。“等春天开花时节来,漫山遍野花飘香,蝶飞舞,宛如世外桃源。秋天采摘时节,更是果实累累,满树绯红,那景象……啧啧!”
本报记者 周俊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