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如梦的小醉
文/梦光情雨
小醉初醒过竹村,数家残雪护篱根。
风前有恨梅千点,溪上无人月一痕。
——宋代吴可《小醉》
偶一大醉,何妨?烂酒如呢,就泥吧,泥本是一条很乡土的路。
乡情浓浓时,酒是决堤的。
只怕不酒,不醉,之前已是烂泥。
还是小醉得体,浅浅的,淡淡的,幽幽的,甜甜的,非醉似醉,似醉非醉。
美酒微醺,若好花半开。
喜悦与清愁,都是含情的蓓蕾。
蓓蕾着的醉,却把心花敞亮着。邀风,邀月,邀雪,邀梅,以为酒仙,以为友,都是雅善的知契、诗的听众。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举杯吟哦,直入超尘拔俗之圣境也。
“要入诗家须有骨,若出酒外更无仙。”(杨万里)心与身,情与景,诗与境,被酒之轻烟纱雾迷笼,不须太过分明,冰肌,玉骨,诗魂,都在仙围灵氛中。
风花雪月皆微醉,入诗入画入管弦。
想梦里东篱,可见采菊的陶潜?
听杯中狂澜,犹闻太白的仙声。
问韩偓,那醉卧孤舟的“渔翁”,醒来时可是“雪满船”?
月下的东坡,可还在“把酒问青天”?
看梅花枝头是否开一个小巧的放翁?好多先哲达士的诗,砌筑的不是语言的古老城墙,而是沟通心灵的小溪上的桥。
沿一行诗走过去,未有的也会迎来,失去的也会找到……
走过诗的小桥,风在等你,月在等你,雪在等你,梅在等你……
也许在二十四桥之外,走过“青山隐隐水迢迢”,你是一痕如歌之行板的疏云,输进玉人洞箫之桥孔……因袭了千年,流行向万载,酒之溪流,流过多少心的峡谷。
投进去沿路的风光、诗情。酒,一路走俏,越是陈旧,越新鲜,永不腐朽。它是美的朝阳、爱的玫瑰。
在小醉中,灿烂着许多美好的事情,燃烧着许多高洁的想象。
——见稿于《辽宁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