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光情雨
南唐后主李煜与大周后在刚结婚的头几年,两人整日耳鬓厮磨,享受着快乐的生活。一首《一斛珠》:“晓妆初过,沈檀经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将大周后艳丽娇憨的风情跃然纸上。
此间,李煜为大周后写下了不少词,词中所展现的不是他们的恩爱之情,便是李煜对大周后的迷恋之态。在南唐风雨飘摇的岁月里,过得最逍遥的莫过于他们两人。
然而,风暴已经来了,这样的日子注定不能长久。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赵匡胤代北周自立为帝的第二年,南唐元宗皇帝李璟去世,李煜在南京即位,大周后被立为皇后。李煜一向只醉心于风花雪月、诗词歌赋,哪懂得治国之道,不过李煜还是硬着头皮坐殿,批阅奏折。
此时天下局势动荡,南唐江山岌岌可危,但李煜依然同大周后一起歌舞宴乐。
大周后并不迷恋权术,享乐、奢靡的生活才是她的追求。传说大周后特别喜欢置身于香风薰雾之中,李煜为投其所好,在宫中专门设置了司香宫女,焚香器具均以金银玉精制而成,器具名目多达数十种。
大周后很会打扮,独创了“高髻纤裳,首翘鬓朵”(梳着高髻,穿着细腰裙,鬓上满插鲜花,传说此妆容为大周后所创)出现的时候,就如同仙子下凡一般,美丽脱俗。自然李煜更是被迷得神魂颠倒,李煜便在宫中建了一个锦洞天,将殿上的梁栋窗壁、柱拱阶砌都装成隔,饰以各种花枝,然后让宫中所有嫔妃都仿照大周后绾高髻、穿细腰裙在锦洞天内歌舞。
就像世上所有陶醉的情爱天伦中的恋人一样,李煜和大周后都不曾想过,他们在人世间的姻缘其实快要走到了尽头。传说,这段姻缘的终结是有预兆的。
盛唐时有一支非常著名的大曲名叫《霓裳羽衣曲》,自从唐世乱离之后就失传了,再无人能复其悠扬之音。李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该曲的乐谱,可是它在流传中发生了很多变异,且不够完整,宫中乐师无法将其演奏出来。大周后知道后亲自整理乐谱,加以钻研,进行一系列增删调整之后,居然用琵琶弹奏了出来,赢得一片赞扬称羡之声。
当时的内史舍人徐铉也是个懂音律的人,他听完曲子之后,私下偷偷问乐工曹生说:“音乐之法,曲终时应当缓和,这个曲子却很急促,是什么原因?”曹生说:“旧谱上这个曲子本是缓缓终结的,如今令其急促结束,恐怕不是好兆头。”不久之后,曹生的话果然应验了。
这年的七夕前夕,李煜让人在碧落宫内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月宫。七夕这天,无数歌舞乐伎扮成仙女的样子,奏演《霓掌羽衣曲》,李煜则带着大周后观看饮乐,直到很晚才散去。
不料,七夕后不久,大周后竟得了重病。李煜非常着急,日夜陪伴在大周后的身边,亲自照顾饮食,汤药也必定亲口尝过再喂大周后服下。然而,大周后的病一天重似一天,病床上的大周后怕自己的病传染给儿子仲宣,便将年方4岁的儿子仲宣从自己的宫中迁往别的宫院。这原本是母亲的一番好意,却令人想不到,仲宣刚迁出皇后宫就突发急病,没过几天就夭折了。
得知爱子矢折后,病床上的大周后几乎晕厥过去。做母亲的心无论是皇后还是民妇都是一样的,然而同样的丧子之痛,受尽磨难的贫妇多数还能坚强面对,一生顺心如意的大周后不管怎样都承受不了。这种情势下,大周后“哀苦增剧”病情变得更加严重。
其实,使大周后病情恶化并不只爱子夭折这一件事,大周后病情恶化还有另一重大打击:大周后知道了妹妹小周氏与丈夫李煜私通的消息。小周氏比姐姐小了足足14岁,当时只有15岁年纪。李煜一直对大周皇后专宠,后宫嫔妃都视若无睹,不知为何却偏偏对这个小姨子动了心,趁着大周后患病的机会将小周氏接入宫中两情缱绻了起来。谁知小周氏虽然才貌出众,却年幼无知,不但被大周后发现了踪迹,还告诉大周后自己已经进宫好几天的实情。大周后听后什么都明白了,心中又气又恨,把头转向一边,“至死面不外向”。
丈夫移情别恋于胞妹,爱子夭折,一代佳人因此倒于悲愤之中。没过多久,这位风华绝代的佳人便香消玉殒了。死前,大周后亲手将烧槽琵琶和一直戴在手臂上的玉环留给李煜为念,然后沐浴更衣,化好妆,并亲手将玉蝉含放进口中,随后静静逝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