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开矿收税设太监拼命捞金为哪般
文/梦光情雨
公元1619年,明王朝辽东经略使杨镐,四路进攻新近崛起的后金汗国(即后来的大清帝国),在萨尔浒大败。死4万5千余人,开原、铁岭相继失陷,距沈阳60公里以外之地已非复明朝所有。消息传来,北京为之震动。全体大臣跪在故宫文华门前,苦苦哀求皇帝批发军事奏章,增派援军,急发军饷,但明神宗朱翊钧毫不理会。无奈,大家又转到思善门跪求,明神宗朱翊钧同样不予理会。
也许有人要问,如此紧急的军情都置若罔闻,明神宗朱翊钧算干什么吃的呢?是不是那刚由西洋传进的鸦片烟把他给弄傻了?
这样说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完全正确
金矿、银矿、朱砂矿,矿矿设太监。
明神宗朱翊钧确实对边关警讯不感兴趣,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事情都不感兴趣。
事实上,明神宗朱翊钧对某些事情和某些人的反应的灵敏度,简直和跳蚤一样。
所谓开矿,在17世纪的当时,主要是指对金、银、朱砂等矿物质的发掘。那时候通常都是这样:当某一地方奏报发现矿苗以后,皇帝即指派一个宦官前去主持,官衔是“某地某矿提督太监”。
所谓收税呢,则是指皇帝在户部主持的税务系统以外另设一个征税系统,由皇帝委派的宦官负责,负责其事的太监称为“某地某税提督太监”。
依今天眼光观之,开矿、收税均系国家行使其职权的正当行为,但在17世纪的明王朝,这两项工作却往往是暴政的代名词。
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十四年冬,张位以天地自然之利可益国,无病民,采之便。于是遣太监张忠往山西,曹金往两浙,赵钦往陕西,鲁坤往河南,一时各遣内官四出开矿。编富民为矿头,而矿实无银,勒民间纳银以代税,违者即破其家。”
茶税、盐税、苇草税,无物不盘剥。
税监跟矿监相同,而更普遍。像天津的店铺税,浙江、广东、福建等省的海外贸易税,成都的茶税、苇草税,可以说几乎是处处有税,无处无捐。时人有诗嘲之云:
自古未闻尿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
普通的税吏本来就已经够贪的了,但他们若和税监及其爪牙们比起来,简直纯洁得像婴儿。税监只要用手向某商店一指,说店主人漏税,这个店铺纵然破产都不能清偿。
明神宗朱翊钧对这些狐假虎威的税监、矿监们,简直比对自己亲生儿子都亲。
公元1606年,杨荣——明神宗朱翊钧派到云南的一位税监,因纵容部下闯入民宅,奸淫妇女,而激起民愤,当地群众起来攻杀了杨荣的随从。杨荣就一口气逮捕了数千百姓,并将他们全部拷打致死。当地驻军首领、指挥使樊高明因拒绝动用军队与杨荣共同行动,便被认为不够合作,而被榜掠(戴枷示众)。樊高明的同事、指挥使贺世勋和韩光大“倡众杀杨荣,焚其署”。
事情传到明神宗朱翊钧的耳朵里,这个对国事可以25年不问,对边疆军情可以置若罔闻的宝贝皇帝却大为光火。为了加强震怒的效果,这位明神宗朱翊钧皇帝大人竟以拒绝吃饭来表示他对杨荣等人的痛悼。
当时的事情已很明显:明神宗朱翊钧已决意与全体国人誓不共存。
是不是所有的明王朝官员都像明神宗朱翊钧这样短视呢?答案是否定的。
自决意开矿以来,就先后有御史况上进、王立贤,给事中杨应文、包见捷、田大益,刑部侍郎吕坤,礼部侍郎冯琦、郭正域,户部尚书赵世卿等上书力谏。地方实力派、凤阳巡抚李三才更是屡屡犯颜,他在一份表章中说道:“杀人父母,使人成为孤儿;杀人丈夫,使人成为寡妇;掘人坟墓,破人家庭,纵然对方是仇人、是敌人,我们都于心不忍,陛下怎么能对被您一向呼为赤子的百姓如此不仁不义呢?!”
表章上去,如石沉大海。
读到此处,可能许多人在心里会有一个谜:在那个时候,整个国家都是皇帝的私产,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明神宗朱翊钧这样开矿、收税拼命地捞钱是想干什么?
公元1614年,这个“谜底”终被解开。这一年,郑贵妃所生宝贝儿子朱常洵前往他的封国洛阳去做福王。临行前,除了从国库里提走一笔数目可观的款项之外,皇帝老爹,贵妃老娘又把从矿、税勒索来的钱全部交给了他宝贝儿子朱常洵,希望他可以永生永世长保富贵。
真是天道轮回,疏而不漏。公元1641年,闯王李自成攻陷洛阳,福王朱常洵不仅没“福”保住他的富贵,而且连脑袋也被人搬了家。他老爹“辛辛苦苦”给他搜刮来的那些财富也因之又回到了民间。
明神宗朱翊钧的努力又一次落了空。
明王朝的帝王都是很讲“良心”的。亡国之君朱由检是如此,作为祖父,明神宗朱翊钧比起朱由检来也毫不逊色。但他们的“良心”太不值钱,而且像蜀地的太阳一样,难得一露。
在执政的晚期,明神宗朱翊钧突染重病,看看待死。明神宗朱翊钧连夜征召首辅(首席宰相)沈一贯,断断续续地对首辅沈一贯说:“开矿收税的事,大家都反对,我因为宫殿没有筑成,所以采取过一些权宜措施,现在可以停止了。请先生(对首辅的尊称)传我的谕旨,将散处全国各地的内监们全部召回!”为了增强这件事的客观效果,明神宗朱翊钧还亲笔写了一张谕旨交给首辅沈一贯。
当时,首辅沈一贯感动得热泪盈眶。
可惜的是,明神宗朱翊钧的“良心”转瞬即逝。
次日凌晨,明神宗朱翊钧竟奇迹般地痊愈。此时,明神宗朱翊钧对自己病中所做的事情惟一感到懊悔的是撤销矿、税太监,并且给阁臣们留下了书面指示。
于是,明神宗朱翊钧一连派出20多个宦官,到宰相所在的内阁索回谕旨。最初,首辅沈一贯还敢鼓起勇气拒绝,以致平常根本不把宰相放在眼里的那些宦官恐惧万状,向首辅沈一贯叩头求告。一位名叫田义的宦官,劝明神宗朱翊钧说:“谕旨已经颁发,恐怕无法收回”。明神宗朱翊钧听了怒不可遏,亲自挥刀,要杀田义。
明神宗朱翊钧这样一闹,矿、税太监都没有被召回。
公元1620年8月,整整被皇宫吞没了25年的明朝神宗皇帝朱翊钧再次被吞没——这次吞没明神宗朱翊钧的不是皇宫,而是死亡和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