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避“灾厄”辞封谢爵祈求百年业的皇帝(图)

(2012-06-20 08:54:19)
标签:

避“灾厄”

辞封谢爵

祈求百年业的

皇帝

原创古代故事集

(图)

文化

分类: 七色人生(原创)(生活、娱乐、

赵匡胤胸襟气量撑船历代皇帝典范(图)

   

  避“灾厄”辞封谢爵祈求百年业的皇帝

 

 

                                           /梦光情雨    


 

 

 

后晋天福六年,公元前941年,后晋王朝刺史安重荣起兵反晋,南平文献王高从诲权衡利弊之后立即起兵擒王,(实际上是输送一些军粮给后晋王朝的军队)。在辽军的协助之下,后晋“儿皇帝”石敬塘平息了这次反叛。

 

避“灾厄”,辞封谢爵祈求百年业。

 

论功行赏,后晋高祖石敬塘封南平文献王高从诲守尚书令一职,但唐也是我主,梁也是我主,八方割据称王无一非我主,岁贡也夺,商旅也抢,无论是谁反正“有奶便是娘”的无赖南平文献王高从诲却一反常态,上书固辞。

这令后晋高祖石敬塘很感奇怪,因为他对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父子真是太了解了。他们父子只要一听见别人的一个“给”字或“赏”字,就可以立即满脸堆欢,不“给”、不“赏”他还要想法来抢,怎么现在想给他一个官,而且还是一个高官,他却要婉辞不就呢?是不是嫌官小了?按理说,守尚书令可以代行宰相之权,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应该说是官职不低了,为什么不能使南平文献王高从诲动心呢?

百思不得其解之余,后晋高祖石敬塘派人请来了曾出使过南平的翰林学士陶谷。待后晋高祖石敬塘说明情况以后,陶谷也感到奇怪。绞尽脑汁想了许久,也没有想出一个所以然来。

适逢后晋国子祭酒田敏出使南平返国,他说出一件事来,才使后晋高祖石敬塘等人如大梦初醒,一目了然。

原来,南平文献王高从诲虽然“有奶便是娘”的无赖,但对江湖术士却言听计从。当时,有一个名叫王梁的术士曾给南平文献王高从诲打过一卦。这个拿了南平文献王高从诲赏赐的骗子骗南平文献王高从诲说,他夜观天象,发现镇星(主灾难)在翼轸(今属湖北)之分。南平文献王高从诲作为翼轸分野之主,应“释罗纨、衣布、素饮食,以避祸”。同时,对任何加官封爵之类的赏赐都应力辞不受,否则必有血光之灾。

见王梁说得活灵活现,且有天象示警,不由得南平文献王高从诲不信。因而,南平文献王高从诲先后数次上书,先谢后晋王朝的封赏美意,次言自己输送军资乃理所当然,最后扣到主题认为自己无特殊功勋,因此,不能接受“守尚书令”的封爵。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后晋高祖石敬塘也就释然了。本来就没有想真封他,现在他自己固辞不受,这正好,谁也不欠谁的情了。

看了上面一段故事,可能很多人会以为南平文献王高从诲是一个一点自尊心也没有的人呢?

其然不然,当那些地位、身份不如他的人对他稍有不敬的,他也会发火的。

 

子孙愚,开城纳款堪称“万事休”。

 

后汉王朝的国子祭酒田敏就亲身领教过南平文献王高从诲发火时的雷霆之怒。

那一年田敏奉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命出使楚国,假道南平。出于礼节性考虑,田敏拜访了南平国主高从诲,这位高赖子设酒宴招待来自中原的外交使节。酒过三巡之后,南平文献王高从诲向田敏探问中原的虚实,言谈之中对刚刚遭受契丹兵丁洗劫过的后汉王朝心存蔑视。田敏自然要反唇相讥了,只见他从怀里掏出一卷经书来,说:“临来时,我后汉高祖皇帝曾专命我带一书给大王。”

“给我?”南平文献王高从诲不解地问:“要知道,俺老高可是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升啊!”

“噢,这就不对了”田敏煞有介事地说:“可我记得后汉高祖皇帝曾亲口对我说大王你于古籍颇有精研,其中尤以老、庄浸淫最深。”

“我?”

“没错。记得后汉高祖皇帝说您最喜欢‘高者抑之,低者起之’这句老聃名言,并将它改为‘高者拜之,低者骄之’,我没说错吧?”

田敏的话还没说完,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的脸“腾”地就红了。这不是明摆着埋汰他吗?他连《论语》都没读过,又什么时候读过老庄了?更可气的是自己虽然见有权势者就拜,可从来没有人以这种形式“表扬”过他啊!不行,不能饶了他!

思及于此,南平文献王高从诲高声喝令:“来啊,取大杯来,田先生没喝醉就说醉话,罚他三大杯!”

见事情要弄僵,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的智囊忙命人去找高保勖。南平文献王高从诲发火找高保勖干什么?这里还得交代几句。

原来,这高保勖,字省躬,是南平文献王高从诲最小的儿子,因自幼聪颖,因而深得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的喜爱。

据史料记载,每逢南平文献王高从诲发火之时,别人避之唯恐不及,惟有高保勖方可解劝。更有人说,无论南平文献王高从诲发多大的火,高保勖一到,就万事全无了。一来二去,传神了,南平国士绅石姓中暗地里给高保勖取了个绰号叫“万事休”。

这“万事休”高保勖果然是神力超凡,匆匆赶来之后,也不知用了什么手段竟将一场干戈重新化成了玉帛。

此件事情过后,高保勖的绰号叫得更响了。这时,有一班爱在名字忌讳上作文章的江湖术士们却在私下里犯起了嘀咕:“万事休”倘若单指“什么事都没有”还倒好,但若包含“什么事情都无法挽回了”又该怎么办呢?

想是这么想,可谁也没敢说出来。

公元前948年10月,“有奶便是娘”的无赖皇帝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病死于湖北江陵。

 

25年以后,南平文献王高从诲与他的老父苦苦经营的南平帝国亡于开城纳款堪称“万事休”的高保勖手中。

“万事休”的不幸预言果然应验了。是命运的安排?还是高氏子孙的果然不争气呢?

 

 

       

               
      http://pic.zcom.com/u/attachment/201112/1/1132585_1322732398qxYg.gif  欢迎更多的知音批评,(所有博文均属作者本人原创作品,未经允许请勿采摘!若有采用我篇什的杂志、报刊请告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