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僧敲月下门”三年嚼出两句诗
文/梦光情雨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汉族。字浪(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贾岛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岛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太阳下的石头纷纷燃成灰烬
河水里的月光悄悄结成冰凌
而你还在一个劲儿地傻推
胡敲
那条伴你的寒驴也被雕得瘦骨铮铮
三年嚼出两句诗
你流着泪
栽下你自己
栽下孤松
由你我始知做诗人如此清苦
古潭边剪下你1000个身影
昨夜。荧荧然的灯光下。一朵飘飘忽忽的偶思断想,翩若惊鸿,吐似幽兰。
我走进贾岛的诗,像走进古刹深山,走进孤云潭影,走进夕照流泉。看见“僧敲月下门”了,静中之一动,似乎未曾惊飞“池边树”上宿鸟们的幽梦。一推一敲,那微妙的动作中竟推出了两句好诗,敲定了一个传为美谈的典故——成为你的名字的同义词,成为精思细索的通用语。
有一个和尚,法名无本,那曾是你。终因俗缘未了,尘念未绝,从寺院的小径,你走向科场的失意、仕途的崎岖。穷困潦倒,离开世界时只剩一头伴你“推敲”的多愁多病的瘦得挺纤巧的驴。
今天,贾岛该坐豪华骄车了,不必去评定职称,当教授也自可以。
若是你偶尔走进我的诗呢?像走进建筑得尚未规范但已有几分新意的小区,虽则不算热闹,却也华灯交错,斑驳陆离……你将看见我在楼窗前,推敲叮铃有声的星光月色,啜饮你以苦苦的泪水酿成的甜甜的诗的美酒。
深夜。你我心神交感。自然,我不曾像你那么苦吟,也许是乐吟呢,因为,生活是美的。你品尝一杯,也会“贾岛醉倒非假倒。”
至少,你不必感喟唏嘘于“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我要说,喜欢你的“十年磨一剑”,铮然弹奏出:“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喜欢你的《渡桑乾》,思乡之意,情辞切切。
贾岛情空思玄,心寂语清,其兴弥僻,其趣弥远。
贾岛的诗瘦瘦的,淡淡的,是寒梅之疏影,是冷月之幽辉,是半溪孤独之泪,是一弘秋日之蝉。
只是太枯寂了些,太狭窄了些,太纤弱了些,远离了生活之朝风暮雨的亲近……
贾岛的诗,是那寻而不遇的隐者,“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