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洞庭天下岳阳楼图原创游记文化 |
分类: 美文天下(原创)(散文、散文诗 |

《岳阳楼记》好像一阕绝世的古琴谱,自宋代以来驾着岁月的小舟,在多少人的心湖中流传、飘泛……
岳阳楼是琴么?谁坐在云中弹奏?弹得桃花灼灼,飞做火焰的流星,花雨缤纷,仙韵悠悠;弹得雪花飘飘,飘成啾鸣的仙鹤,舞姿翩翩,环而绕之;弹得“气蒸云梦泽”;弹得“乾坤日夜浮”……
北通之巫峡,南极之潇湘,何处不是烟波浩淼的琴声?
我踏着那字字行行的金鸣玉振之音而来。登岳阳楼,凭楼纵目,八百里洞庭尽入胸襟,隐约的君山如一枚纽扣,滴落在远方。
众多诗词题迹、楹联碑刻,令人坠入翰苑文墨,目不暇给,句句思量再三,盛赞不绝。心被浪花撞击着,叮咚作响。情似洞庭,一展天空水阔,浩然浑莽。
想写点儿什么想喊出响遇行云的男高音来,又绝对不敢胆大妄为。
“前人之述备矣”!对于我这等平庸之辈,既无模山范水的锦辞绣藻,又无灵哲天籁的生花妙笔,只好叹为观止!
但有一件不容否认的事实,却让我甚是奇怪:范仲淹一生从未到过洞庭湖,在他的朋友滕子京被贬楚地,重修岳阳楼之时,他则远谪邓州戌边,在羌笛悲笳霜天雁去的境地,他只参看了滕子京寄来的一幅《洞庭秋晚图》而率然命笔,竟挥就了恰到好处,情、景、理交相融贯的千古名篇。而且文以楼而得之,楼以文而名胜,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合一体。
后人不知是来游览岳阳楼,还是来解读《岳阳楼记》的注释——那音像画一般的洞庭之风光情韵。
后之来者,可能有许多文士,或不名而文,或名而不文,或不名不文。
我呢,既走进了真山真水的“岳阳楼记”,总免不了一番胡思乱想。
想到那道家的先祖八仙之一吕洞宾。
从一幅楹联里可知“吕纯阳三过必醉”,因此岳阳楼边上的一个角落,有座小小的“三醉亭”,说的就是吕仙人当年在那里饮酒伴鹤,吟风弄月。他有“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之句题留。
名仙反而不如名人。
但以文而名之人,大都声名显赫于其死后,在其生命的那个历史空间、生命处所,却往往是个被贬被抑甚至受苦受难的形象。自孔子而屈原而司马迁而苏东坡,概莫如是。
当后人发现那文气中的仙气,是远胜过发现仙气中的文气的。
无论仙气与文气,都是一种艺术气氛的弥漫。如洞庭湖的月色烟涛。
我想起“柳毅传书”的故事。
洞庭湖的君山岛上,有一口柳毅井,传说那就是走向龙宫的入口处。是连接人间与海底世界的一个情结。可见神与人都同样难以割舍那个情字。
从那里走下去,会有虾兵蟹将引路么?波涛向两边闪开,走向火树琼枝的深处,可有龙女羞涩于轻纱柔幔之后?
那个情字就是海呀,走进去再也回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