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梁高祖不信忠臣信一梦活该饿死的皇帝原创古代故事集文化 |
分类: 七色人生(原创)(生活、娱乐、 |
公元547年正月,与梁王朝隔江对峙的东魏出了一件大事:其丞相高欢病死。“耻与高澄(高欢之子)雁行,安能比肩大弟”的东魏大将侯景,因之叛降西魏。因侯景反复先常,不久又与西魏闹翻。这一年二月,侯景派其行台郎中丁和奉表于梁,请求以侯景掌管的北魏十三州土地内附。因兹事体大,梁武帝萧衍召集群臣商议。尚书仆射举等一班老成持重的大臣均认为“顷与魏通和,今纳其叛臣,非宜!”中领军朱异则认为“侯景分魏国大半,输诚送款,远归圣朝。度心审事,殊有可嘉。今若不容,恐绝后来之望,此诚易见,愿陛下无疑!” 一向老奸巨猾的朱异为什么敢于公开与众文武唱反调呢?原来,他从皇帝的近侍那里知道萧衍日前做了一个梦。在这个梦中,萧衍梦见黄河以北中原地区的州牧、太守、县令纷纷举地南来向他归顺。满脑袋因果报应思想的萧衍醒来之后兴犹未尽,就把这件“好事”告诉给了一个贴身近侍,而这个近侍又一向与朱异交好。说来也巧,梁武帝做梦的时间是该年的正月,而侯景遣来的特使丁和在向萧衍禀报侯景“反正”的经过时说,侯景下定决心的时间也是该年的正月之夜。 算定了萧衍会认定侯景来降上应天意,下合梦兆,因而,朱异才敢于力排众议,主张纳降。果不其然,笃信命运的箫衍见侯景定计之时正是自己做好梦之日,心中大喜。立即采纳朱异的建议,接受侯景的归附,并且以侯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谢举等人虽然心里都以为不可,可皇帝金口玉言谁又敢和他辩呢? 公元547年8月,求索无厌的侯景因梁王朝不能完全满足他的可耻欲望,遂借口梁王朝单方面与其敌国东魏复归于好一事,起兵反梁。 这位史称“弓马非其所长,而长于谋略”的侯景得悉萧衍的同族临贺王萧正德一直在凯觎帝位,因而致笺于萧正德,信中称“大王属当储贰,中被废黜,四海业业,归心大王,景虽不敏,实思自效。”请萧正德作内应,并答应事成之后请萧正德作皇帝。由于得到萧正德的配合,仅有残兵8000,战马300匹的侯景一路斩将夺关,没费多少气力就杀到了梁王朝的都城建康。公元548年10月,建康城被侯景的叛军攻破。萧衍率领支持他的众文武退守“城中之城”——台城。 在此之前,萧干衍干了些什么呢?说来大家可能不会相信,这位也算知兵的开国皇帝当了皇帝之后竟然十分厌言兵事,而且好大喜功。侯景未反之前和已反之初,梁王朝的合州刺史萧范、司州刺吏羊雅仁都屡屡上书言景反状,请朝廷早为之备。书上,均被朱异扣住不报。甚至到了这一年的8月,侯景已在寿阳起兵反叛,朱异还在那里力保“景必无渡江之志”。 朱异为什么要干这种掩耳盗铃的把戏呢?原来,长期与萧衍接触,只有他最清楚年已80多岁月皇帝最不喜欢的是什么。这时的梁武帝不仅体力上已老态龙钟,而且从精神上也再无当年真兵反齐的雄心壮志了。一开始时还算并不糊涂透顶的萧衍派了尚书羊侃领兵负责筹划台城的防守事宜。史称“景列兵绕台城既匝(两三层),百道俱攻,尚书令羊侃随方拒守,景亦不能克”相持将近半年,其间梁王朝效忠于朝廷的军民在羊侃的指挥之下,先后击退了侯景的火炬、木驴及大石头、高台等攻势。双方形成了相持不下的局面。熟料,一门心思速胜的萧衍轻信朱异、张绾等人的计谋,竟命人打开台城的城门,划率出击。结果,被侯景击败,羊侃本人气得吐血而死。 台城被攻破以后,因害怕聚集于建康周围的勤王兵马,侯景没有一下子就把梁武帝萧衍杀死。只是“纵兵掠帝宫人,服御皆尽。”自此以后,梁武帝萧衍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吃的很少,要穿的没有。因而忧愤成疾,毕竟萧衍已是86岁的老人了! 这一年5月,贫病交加的萧衍在台城内的净居殿染上了一种口干之症,这时萧衍已一连数日没有东西可吃了。口苦,处于昏迷状态的这位前不久还是皇帝的老人断断续续地要蜂蜜。可萧衍没有想一想,这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他又是什么身份,哪有蜂蜜可食啊!一索再索不得,萧衍最终喃喃地发出“荷荷”的声音,死在了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