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才女词人关锳“经历春天的伤感”
文/梦光情雨
春天是永远年轻的。1000年前或1000年后的春天,亦复如此。只是那在春风中远去的一代代人,那身影与脚步声,已杳不可寻。
也许那与春光一同灿烂着的情词佳话,还飘留着余韵——
时间推移到清代道光年间。一对青春伉俪,在曲径通幽的园林怡然漫步,笑指彩蝶纷翩,时听鸟语啾歌,流连于水榭亭台、芳荫草坪。那是自幼聪慧、诗琴书画无不精妙的杭州才女词人关锳(字秋芙)和她的如意郎君蒋坦,二人青梅竹马,道光二十三年成婚,长年居住于杭州西湖,婚姻生活幸福美满,皆善诗词,酬而答之,鱼水相谐,意挚情笃。关锳与女词人沈湘佩、沈湘涛词简往来,名闻江浙。
一夜,风雨大作,花木飘摇。次日晨,他们到后园去,见池边的桃花已零落满地。关锳很孩子气地用花瓣拼字,堆砌出一首《金门池》:
春过半,
花命亦如春短。
一夜落红吹渐满,
风狂春不管……
在“春”字尚未砌成时,不料骤起一阵东风,把“花字”吹得荡然无存。蒋坦笑而戏之曰:“此真乃风狂春不管也!”
关锳兴致顿减,神色悲戚,眼含泪光。
举凡过于聪智多才的人,大都很多情,而多情者则宜脆弱,脆弱则宜伤感,几乎是过敏性的伤感。由繁茂而面对无可拒绝的衰败,关锳怎能不怀着经历春天的伤感而想得很多很远?或许关锳会想到:春天也会衰老,而在春色中老去的青春韶华与爱情风采,一朝离开曾经徘徊留恋的世界,又能带去什么?关锳欲带去那湖光山色、花姿树影;带去那月华星辉、风吟蝉鸣;带去所爱者的笑貌音容……可又怎么可能?
关锳珍惜高雅的生活情趣,喜种芭蕉,庭前院后,满处伸来芭蕉叶的绿掌,似为关锳捧来一片片秋色斜阳……蒋坦在芭蕉叶上戏题:
是谁多事种芭蕉?
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关锳续题:
是君心绪太无聊,
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关锳著有《影梦楼词》、《三十六芙蓉诗存》,其中多情词恋诗,极尽缱绻。
关锳英年夭逝。丈夫蒋坦将夫妻二人婚后生活著成《秋灯琐忆》,追述其柔情蜜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