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歌女严蕊如何为正直而立红白自分明
文/梦光情雨
宋词中有一首《鹊桥仙》:
碧梧初坠,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人间刚道隔年期,想天上、方才隔夜。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歌女严蕊。在官府宴请宾客时严蕊被招来陪酒。席间一位深孚众望的豪士谢元卿请严蕊以当夜“七夕”的情境为题,以其姓氏“谢”字为韵脚即席赋词,严蕊略加思忖便脱口而出,并以律而歌,使举座倾动,谢元卿尤为心醉情迷,后对严蕊多有帮助。
又有学者唐仲友,在任台州太守时,一次设宴严蕊以“红白桃花”为题,让严蕊为赋小词,严蕊应声成章: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这首《如梦令》清新流丽,红红白白,一路相映,使人如乘小舟,任其飘飘,泛泛,直入武陵溪、桃花源……
可见严蕊的才思敏妙,实乃歌女中为词者之翘楚。后来,那位大名鼎鼎的理学家朱熹以淅东提举之职巡视台州,因与唐仲友宿怨积深,竟官报私仇,参奏唐仲友与严蕊的交往涉嫌淫邪,有伤风化,把严蕊抓入囚牢。面对严刑拷打、百般逼供,遍体鳞伤的严蕊,只有冷冷的淡淡的苦笑而已。
(那苦笑,荡漾开去,成满天秋风秋雨,淋湿了多少人蒙尘的良心!)
狱吏劝诱严蕊说:“不如及早招认,顶多也不过是杖罪,何必徒受皮肉之苦?”严蕊泣而回答:“我虽出身微贱,也自知纵然与太守有奸,也不至死罪,但是非真伪,只有明断,岂可诬言妄说,使别人蒙受不白之冤?我宁肯一死罢了!”
(这是弱女子正直而立的力量。其不可辱没的良知,难道不使伪道学家怯而汗颜?)
严蕊倔强不屈的性格,受到人们的称誉。
两个月后,朱熹改官,朝廷委派抗金名将岳飞的第三个儿子岳霖继任,岳霖命严蕊写词以吐心声。严蕊口占《卜算子》一阕:
不是爱风尘,
似被前身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
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
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
莫问奴归处。
严蕊以小词感叹自己的飘零身世,倾诉对于自由生活的渴慕。
岳霖甚为同情并赞赏其才,当即将严蕊释放,判“从良”,使其有所归宿。

http://pic.zcom.com/u/attachment/201112/1/1132585_1322732398qxYg.gif
欢迎更多的知音批评,(所有博文均属作者本人原创,未经允许请勿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