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唐书生张俊泊在灯光里的初恋
文/梦光情雨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古时又称上元,乃国人极重视的传统节日。从诗词中描写“元夜”的锦辞绣句,可见其场面的热闹、豪华。
你看这些绝美的词采,真像月华灯影一样,闪烁在艺术的长街——
杨广的:“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白居易的:“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毛滂的“婵娟不老,依旧东风面”;朱淑真的:“夸豪斗彩连仙馆,坠翠遗珠满帝城”……
参差横斜,瑞烟冰轮,星如浪,鱼龙舞,是灯的百川闹海,也是诗的奇观大展。
最是那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风韵而理趣,直可视为对人生之机缘情契的点悟!
昨夜我在灯下驰笔,忽遇一位南唐时书生——张俊,字彦卿,时年20岁,去铺张着元宵节之星云的南京街头赏灯,偶见一家竹帘后站着个妙龄女郎,秀色可餐,不禁心摇情动,便徘徊瞻顾,最后竟编了个借口走上前去,对姑娘说:“适才掉了一颗明珠在地上,请借蜡烛一用……”姑娘微笑含情,不胜娇羞。
翌日,张俊打听到那女子名叫何意娘,生于官宦人家,尚待在闺中。张俊托何意娘邻居的老妪前去转达情意。何意娘见张俊乃才俊之士,早闻其名,就写了一首诗相约,题为《寄张彦卿》。诗云:
忆昨灯前月下时,
匆匆相见便分离。
闻名恨不早相识,
故使姻缘会遇迟。
坦率地表述了相见恨晚之感。
从此,两人情窦初开,相眷恋恋,“心心复心心”,双行更双止,柳下河畔,山盟海誓,相思如流水,未有穷已时。
不久,被何意娘的父母知觉,索性将张俊召到家,促成了他们的婚事。 
南唐末,张俊任楚州(今江苏淮安)防御史,当周世宗率重兵围城强攻时,张俊固守力抵,在巷战中与部下千余人战死于血泊,无一人投降。
一盏生命的璀璨凋落了,而那一朵美丽的初恋,却在诗赋的灯花星雨中未曾熄灭。
“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后,蓦然发现:走得最远的他,竟站在最近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