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如何恣情声色十年一觉扬州梦
文/ 梦光情雨
晚唐时期杰出大诗人,散文家杜牧,他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流。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牧常在园中嬉戏。祖父杜佑不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著有《通典》200卷,这给了自幼好学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学功底,早在杜牧参加科举考试之际,就曾以一篇《阿房宫赋》传诵于文士之间。太学博士吴武陵击掌称好,甚至跑去向高考官登门直荐。

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前822年),杜牧20岁时考中进士,复试制科又一举告捷,官至中书舍人。
但杜牧的风流轶事与他的才华一样传之于世,而且风流得别具一格,声名远播。
杜牧年少风流俊秀,情性疏散放荡,不愿受礼法拘束,也难以自我克制。当时宰相牛僧孺出镇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喜爱杜牧的才华,便聘杜牧为节度掌书记之职。杜牧办完他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后,只是一味宴游玩乐。扬州是名城胜地,每日天黑之时,便见娼妓楼上,纷纷点起红妙明灯,数以万计,红光四射,照耀夜空,犹如群星灿烂。在宽敞的长街中,金珠翡翠,塞满街心,恍若天上的神仙境地。杜牧经常出入于歌楼妓院之间寻欢作乐,无夜不至。州官派有士卒30人换成便服,悄悄在暗地里保护杜牧,这是牛僧孺秘密传下的命令。可是杜牧并不知道,他还以为瞒过众人耳目,心里暗暗得意。凡他所到之处,无不如愿以偿。
杜牧在扬州过了几年花天酒地的生活之后,朝廷任他为侍御史。临行时,牛僧孺在中堂给他设宴饯行,席间告诫杜牧说:“以您的气概学识,必将鹏程万里,一路顺风,青云直上。但我总担心你不知节制,若过于放纵风月之情,只怕时间一长,或将有损贵体康和。”
杜牧听了,脸上一红,但自以为自己的行为人所不知,因此强作镇静地答道:“多谢大人殷勤嘱咐,卑职一向尚知自我检束,当不至于让大人在这件事上操心。”
牛僧儒微微一笑,并不答话,即时令侍儿从里屋取出一只小书篓,当着杜牧的面打开盖子,取出交给杜牧自己看。原来里面装的都是跟随杜牧外出的士卒们的密报,大约有几千张之多,里面写的都是:“某夜杜书记去某家,平安无事。”、“某夜在某家参加宴会,也和往常一样平安。”杜牧见后,羞容满面,于是,他流着眼泪拜谢牛僧孺对自己的关照,深深感激他的恩德。后来牛僧孺病逝时,杜牧为他写了墓志铭,极力称颂他的美德,以此来报答牛僧孺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杜牧当了御史之后,又过了许多时间,被派往洛阳分管公务。当时洛阳有位罢官闲居在家的司徒李愿,家中声乐美妓,豪华壮观,众人都推为当时第一。洛阳的名士都争着上门拜谒求见。李愿便大摆宴席,凡当时朝官名士无不前往赴会。可是李愿考虑到杜牧是执法的官员,不敢修书邀请。杜牧却嘱咐前去赴会的宾客传话给李愿,说明自己希望出席来凑凑热闹。李愿不得已,只得修书派人立即去请。
当时,杜牧正一人在屋内对酒独饮,也刚刚喝到兴头上,接到邀请信后,他急急忙忙就赶去了。这时宴会已经举行,众人正举怀欢饮,只见有美女一百多个,个个都身怀绝技,更兼美不可言。杜牧独自坐在南面,睁大双眼凝视众妓。饮满3杯之后,他问李愿:“听说大人府上有位名叫紫云的姑娘,不知是哪一位?”李愿当即指给他看。杜牧又凝神注视了许久,忽然说道:“果然名不虚传,愿求大人见赐,如何?”李愿笑得低下头来,歌妓们也都回过头来嘻嘻哈哈地笑开了。
杜牧于是又独自连饮3杯,站立起来,朗声吟诵起一首诗: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杜牧意气风发,潇洒飘逸,旁若无人。
杜牧又因为自己年已渐老,时时追怀往事,书写一首感旧诗: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文宗大和(公元前828—835末年),杜牧又以侍御史出京佐助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入宣州幕中。杜牧虽然每到一处,便游乐戏耍,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位让他倾心的人。后来杜牧听说湖州(今浙江吴兴)是有名的郡所,风光景物秀丽不凡,而且多有美女,因此便很愿意前去游玩一番。

湖州刺史某乙和杜牧一向交谊深厚,也很知道杜牧的心事。杜牧来到湖州后,刺史每天为他设宴欢饮,并请他四处周游。凡州中所有名优倡妓,只要能有办法找来的,刺史全都让她们出席宴会。杜牧一一见过之后,说:“确实都可以说是很美丽的,可是却达不到‘尽善’的要求。”刺史便问他还有什么想法,杜牧说:“希望你能安排一次水上的嬉游,让州中的人都前来观看,等到人群四面云集的时候,我慢慢在人群中仔细观看,希望在这种场合中,或者能得到我所喜爱的人。”
刺史听后,大为高兴,他照杜牧的话作了安排。当预定日期到了时,只见沿江两岸,围观的人群黑压压地像人墙一般。自早至晚,杜牧竟然一无所得。将要结束时,舟船靠岸。突然,只见人群之中有一位乡里老妇,领着一位小女孩,女孩年纪只有十几岁。杜牧仔细看了之后,对刺史说:“这位姑娘真正是天姿国色,过去所见过的那些都是白看的了。”
于是,刺史传话给女孩的母亲,并要把母女两人都接到船里来。母女两人都很害怕,不知要干什么。杜牧对她们说:“我并不准备现在就纳聘迎娶,只是先订下个往后的日期。”
老妇人问:“往后如果不守信用,又该如何处理呢?”杜牧说:“我不出十年,一定会成为此郡的太守。十年里不来,听凭你们安排合适的人出嫁就行了。”女孩的母亲当下就答应了。杜牧便送给她许多财物,以为结交之礼,并订下盟约,然后才告别。
杜牧回到朝廷以后,心里一直惦记着湖州这个地方,只是因为自己的官职还比较低,所以不敢提出这一要求。不久他出守黄州、池州,又轻到睦州,都不合他的心意。
杜牧向来和周墀交情很好,正巧周墀当了宰相,杜牧接连给他写了3封信,请求出守湖州。信中大意说:“我向来有头晕的疾病,希望能到江外疗治。”大中三年(公元前849年),杜牧才被任为湖州刺史。等杜牧来到湖州上任的时候,从上次离开湖州算起,已经过了14年了。这时,他愿先约定好的那位姑娘,已经出嫁三年时间,并且生了3个孩子。
杜牧到州中处理完政事后,立即派人带着信去找那位姑娘前来。姑娘的母亲怕自己的女儿被强行抢走,便带着外孙子一起陪同女儿前来。
杜牧责问姑娘的母亲说:“当初你已亲口许诺把女儿嫁给我,为什么又违反了盟约呢?”姑娘的母亲答道:“过去约定的时间是10年,您10年不来,我女儿可以自行出嫁,我按照约定,已让女儿嫁出3年了。”
杜牧取来当初的盟约,见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那些话,他低头沉思了许久,说“你说的道理是充分的,如果用强力相迫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于是,杜牧取出许多礼物,赠送给姑娘母女,然后客客气气地送她们回去了。
杜牧心里很是伤感,写下了一首诗表达这种心情:
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