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香——唐玄奘(情感美文)


标签:
烛香唐玄奘情感美文文化 |
分类: 七色人生(原创)(生活、娱乐、 |
|
“唐僧”其人知名度很高,《西游记》神奇的故事家喻户晓。向西天边上望一望,犹见他翩然走下云霄,那拖曳彩云的夕阳,可是他身披的袈裟在飘?捻亮一串串星星的念珠,取经归来,重步万家灯火的长安古道……
历史上也确有“唐僧”其人,但并非《西游记》中的面貌——没有72变的孙悟空潜心佑护,那齐天大圣美猴王,万难不倒,为其竭忠尽智,一路降魔除妖;没有前天篷元帅猪八戒,那幽默大师,在苦中添笑;有流沙河却没有任劳任怨的沙僧,如约前来报到,也无观音菩萨危难之际飘然而至,也无随时应召的山神爷、土地佬……
有的只是他自己,唐代高僧、玄奘和尚,等待他的是苍凉而幻缈,高天阔地之间孤行独旅,只能回顾茫然,形影相吊。
时间与他结伴而行,太阳与之引为同道。从东向西!向西!一路向西,向日葵目送他奔赴目标。
暮鼓晨钟抛在了身后,古琴幽韵到何处寻找?长安的繁华只在浅梦中隐现,不再柳烟袅袅,不再碧波悠悠,不再黄河滔滔……挥手告别昨天,举目面对今朝,惟余满眼黄沙,浩浩淼淼……下无走兽,上无飞鸟。磊落的白骨是坦荡的林带;参差的荒冢是废墟的城堡;孤寂的马铃是惟一的音乐;风化的驼粪是仅有的路标。此时,听到释迦牟尼的呼唤,从冥冥中传来神启的昭告:切记!通往圣地的路,凶险而遥迢!
是的,远行者的路,和把自己走成路的远行者,总是孤苦而寂寥。但世上总有这样的人,绝无反顾地默默走着,或者叫做跋涉,或者叫做探讨,或者叫做开拓,或者叫做艰苦卓绝的创造。
唐僧和流沙一起翻滚,他和狂风一同奔跑。大圣哲进行大选择,奔向大前方的大目标。在场景宏阔的大舞台,收聚山情水韵,集结火浪光涛。点燃自己,成就自己,在辉煌的自焚中,生命以烈焰的方式奔腾、呼啸。把寂寞著成壮行的长歌,让心血浇开的逶迤足迹,与日月星辰一同舞蹈。不知是置身于宇宙中心,还是漫行于地球之角?反正他褴褛的衣袖,远远地放逐了尘嚣。
天在阴晦的时候很低,压在眉梢,心上却撑开巨伞似的高朗的星空,字字珠玑,光照信念的华表。那件掠过四季的拂弄征尘的僧袍,是他披在身上的无可推卸的风霜沙暴。以取经为己任,以苦难为行脚,用心头的那盏灯火,兑换了茫茫黑夜、黎明昭昭、道路条条……一条路是一根手杖,把倾斜的黄昏与拂晓和他一同撑起,那幅日月里的剪影,站得很稳、很高。
尽管作为脚力的瘦马兀然倒地,盛水的皮囊干燥得可当锣敲,烽火台上戌卒见人就放乱箭,还有策马驰来蒙面剪径的大盗——险象环生,如系列恶梦,步步紧跟,程程缠绕……
戈壁展阅地球的寿斑,让人领略岁月的苍老——身外一派垂暮景象,只有体内的信仰风华正茂。渴晕、饿昏、醒来、仰望——红日在上,那是佛祖眉心的红痣。向他昭示明朗,启悟深奥。而此时,沙原极处蜃景幻现,孵化出毛骨悚然的獠牙、羽箭和飞刀……
马蹄下一卷史诗,马鞍上一座拱桥。穿越莫贺延碛大戈壁,经高昌、天山,在素叶城头远眺;登世界屋脊葱岭,他不禁开怀一笑。取道阿富汗,抵达天竺国,在庄严的佛殿里焚香祝祷。
一炉轻烟净化万缕神思,动荡中自有宁静的思考。他清淡而睿智的目光如网,欲把沉沦的信仰打捞。在他眼里,尘世是件脏衣,禅宗是去污的肥皂。在人欲泛滥成灾时,谁不在寻找——自救的方舟与超渡的篙?
人们对安逸本能地着迷,一唱艰辛的曲子,就容易跑调。而他,甘受佛门戒律,不贪不恋,把人生俗乐清点上缴,修炼得在欲念将成行为之际,无情而多情地把自己打倒。他反刍佛经、圣典,他咀嚼饥渴、疲劳。用精神喂养肉体,命身服从心,令四肢服从大脑。为了维护有志者的心愿,宁肯忍受清心寡欲的煎熬。他弘扬惊心动魄的精神力量,铸造心灵向善的人性崇高。他修定荒芜凌乱的教义,把错综复杂的人生之路勘校。
他是不满寺中现有水平的前躯,他是不想封闭力主开放的先导。17载远游异国的追索探求,5万里朝朝暮暮的讲经布道,取回佛教经典657部,译出1335卷经论书稿。他留下了小雁塔的云边钟鼓,他存储了大雁塔的春秋雁叫,他写出了一行西去的足迹,向后世呈递了一份关于探险与文化交流的报告。
烛香——唐玄奘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唐僧”其人知名度很高,《西游记》神奇的故事家喻户晓。向西天边上望一望,犹见他翩然走下云霄,那拖曳彩云的夕阳,可是他身披的袈裟在飘?捻亮一串串星星的念珠,取经归来,重步万家灯火的长安古道……
历史上也确有“唐僧”其人,但并非《西游记》中的面貌——没有72变的孙悟空潜心佑护,那齐天大圣美猴王,万难不倒,为其竭忠尽智,一路降魔除妖;没有前天篷元帅猪八戒,那幽默大师,在苦中添笑;有流沙河却没有任劳任怨的沙僧,如约前来报到,也无观音菩萨危难之际飘然而至,也无随时应召的山神爷、土地佬……
有的只是他自己,唐代高僧、玄奘和尚,等待他的是苍凉而幻缈,高天阔地之间孤行独旅,只能回顾茫然,形影相吊。
时间与他结伴而行,太阳与之引为同道。从东向西!向西!一路向西,向日葵目送他奔赴目标。
暮鼓晨钟抛在了身后,古琴幽韵到何处寻找?长安的繁华只在浅梦中隐现,不再柳烟袅袅,不再碧波悠悠,不再黄河滔滔……挥手告别昨天,举目面对今朝,惟余满眼黄沙,浩浩淼淼……下无走兽,上无飞鸟。磊落的白骨是坦荡的林带;参差的荒冢是废墟的城堡;孤寂的马铃是惟一的音乐;风化的驼粪是仅有的路标。此时,听到释迦牟尼的呼唤,从冥冥中传来神启的昭告:切记!通往圣地的路,凶险而遥迢!
是的,远行者的路,和把自己走成路的远行者,总是孤苦而寂寥。但世上总有这样的人,绝无反顾地默默走着,或者叫做跋涉,或者叫做探讨,或者叫做开拓,或者叫做艰苦卓绝的创造。
唐僧和流沙一起翻滚,他和狂风一同奔跑。大圣哲进行大选择,奔向大前方的大目标。在场景宏阔的大舞台,收聚山情水韵,集结火浪光涛。点燃自己,成就自己,在辉煌的自焚中,生命以烈焰的方式奔腾、呼啸。把寂寞著成壮行的长歌,让心血浇开的逶迤足迹,与日月星辰一同舞蹈。不知是置身于宇宙中心,还是漫行于地球之角?反正他褴褛的衣袖,远远地放逐了尘嚣。
天在阴晦的时候很低,压在眉梢,心上却撑开巨伞似的高朗的星空,字字珠玑,光照信念的华表。那件掠过四季的拂弄征尘的僧袍,是他披在身上的无可推卸的风霜沙暴。以取经为己任,以苦难为行脚,用心头的那盏灯火,兑换了茫茫黑夜、黎明昭昭、道路条条……一条路是一根手杖,把倾斜的黄昏与拂晓和他一同撑起,那幅日月里的剪影,站得很稳、很高。
尽管作为脚力的瘦马兀然倒地,盛水的皮囊干燥得可当锣敲,烽火台上戌卒见人就放乱箭,还有策马驰来蒙面剪径的大盗——险象环生,如系列恶梦,步步紧跟,程程缠绕……
戈壁展阅地球的寿斑,让人领略岁月的苍老——身外一派垂暮景象,只有体内的信仰风华正茂。渴晕、饿昏、醒来、仰望——红日在上,那是佛祖眉心的红痣。向他昭示明朗,启悟深奥。而此时,沙原极处蜃景幻现,孵化出毛骨悚然的獠牙、羽箭和飞刀……
马蹄下一卷史诗,马鞍上一座拱桥。穿越莫贺延碛大戈壁,经高昌、天山,在素叶城头远眺;登世界屋脊葱岭,他不禁开怀一笑。取道阿富汗,抵达天竺国,在庄严的佛殿里焚香祝祷。
一炉轻烟净化万缕神思,动荡中自有宁静的思考。他清淡而睿智的目光如网,欲把沉沦的信仰打捞。在他眼里,尘世是件脏衣,禅宗是去污的肥皂。在人欲泛滥成灾时,谁不在寻找——自救的方舟与超渡的篙?
人们对安逸本能地着迷,一唱艰辛的曲子,就容易跑调。而他,甘受佛门戒律,不贪不恋,把人生俗乐清点上缴,修炼得在欲念将成行为之际,无情而多情地把自己打倒。他反刍佛经、圣典,他咀嚼饥渴、疲劳。用精神喂养肉体,命身服从心,令四肢服从大脑。为了维护有志者的心愿,宁肯忍受清心寡欲的煎熬。他弘扬惊心动魄的精神力量,铸造心灵向善的人性崇高。他修定荒芜凌乱的教义,把错综复杂的人生之路勘校。
他是不满寺中现有水平的前躯,他是不想封闭力主开放的先导。17载远游异国的追索探求,5万里朝朝暮暮的讲经布道,取回佛教经典657部,译出1335卷经论书稿。他留下了小雁塔的云边钟鼓,他存储了大雁塔的春秋雁叫,他写出了一行西去的足迹,向后世呈递了一份关于探险与文化交流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