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流光——李白(原创诗歌)

标签:
星河流光李白原创诗歌梦光情雨文化 |
分类: 诗林掇英(诗歌原创) |
星河流光——李白(原创诗歌)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汉族,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静宁县西南),一说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 。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一说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但他的一生 ,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 ,开始了广泛漫游 ,南到洞庭湘江 ,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 ,干谒社会名流 ,从而得到引荐 ,一举登上高位 ,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 ,十年漫游 ,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 ,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 ,命他供奉翰林。不久 ,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 。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 ,思想极度烦闷 。李白不愿应试做官 ,但诗名远播 ,诗歌在其年轻时已经唱响天下,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可历史上没有韩荆州对于李白的回复,直到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 ,被召至长安 ,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 ,名震天下,杜甫《饮中八仙》里就有“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奇句 。在当时封建王朝复杂历史的背景下,李白又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 ,就弃官而去 ,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 ,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 ,兵败之后 ,李白受牵累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李白族叔),不久即病卒,一说喝醉了酒,在水中捞月亮而溺水身亡。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屈原而后,他是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中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独特风貌的,是屈原以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我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裴旻的。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这与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侠士思想有关),《野史》上有若干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集诗人、神仙家、驴友、纵横家、游侠、剑客为一身的伟大天才。民间流传,高力士曾为他脱靴,杨国忠曾为他磨墨,更有“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千古名句。杜甫赞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人生驼铃http://q.blog.sina.com.cn/fsrb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