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说课内容:
1、考情学情分析;2、学习目标;3、重点难点;4、学教方法;
5、课堂流程;6、板书设计;7、作业布置
说课过程:
1、考情学情分析
考情:课标、安徽、福建、湖南、江苏、江西、天津、浙江、四川
学情:学生准确判断能力差,规范答题意识不强。
2、学习目标
(1)认识并熟练识记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
(2)掌握判断诗歌表达技巧的方法,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3)树立按照题干要求规范答题的意识,提高细致分。
3、重点难点
判断并规范运用表达技巧
4、学教方法
导——结——用
5、课堂流程
考纲展示--知识整合—典例示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1)考纲展示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知识整合(以篇子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②表现手法:对比(古今、今昔、正反、前后)、衬托(又分正衬、反衬,反衬包括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象征、用典、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相生)、工笔、白描(简笔勾勒)、动静结合、比兴等。
③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等。
④结构特点(谋篇布局):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铺垫、承上启下等。
(3)典例示范(出示典例,学生自主完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诸城一中模拟)
注:①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
出示四个问题进行思路引领
①从题干搜集了哪些信息?(着眼整首词(范围)、表现手法、什么情感、简要分析、分值为6分)
②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思念故国、繁荣不在的悲凉等。)
③用了哪些手法?哪种手法最能为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服务?
④如何根据分值组织答案?(考虑顺序)
(4)合作探究(自主完成后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
小组推荐代表作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展示参考答案。
赵鼎是宋代中兴名臣,此词作于建康(南京)上元(元宵)节时,表达了沉重的爱国感情。金兵南侵,而转徙异乡,不知不觉又是一年的春天到了,因为小桃到了上元节即着花。从开封到南京虽然不远,但总觉得到了天涯海角一般,心里特别凄凉,不禁回忆起在汴梁时的繁华景象。花枝在皎洁的月光下是何等地婀娜多姿,宫殿晶莹剔透,云彩多么绚丽。往事晃如一场“华胥梦”,东风一吹像惊醒了似的,不禁潸然泪下。
(5)归纳总结
思路来源:
①题干信息;②情感判断;③体察手法;④答案组织
答题模式: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效果)
(6)巩固提高
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山东)(有修改)
鹧鸪天·代人赋①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说明。(4分)
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湖北)
华清宫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6分)
6、板书设计
思路来源:
①题干信息;②情感判断;③体察手法;④答案组织
答题模式: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效果)
7、作业布置
雨后池上
踏莎行
兰溪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