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和儿童文学

(2014-08-16 22:29:35)
标签:

儿童文学

文化

杂谈

分类: 我的散文随笔诗歌

我和儿童文学

汤素兰

 

遇上儿童文学,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

在上大学之前,我没有听说过儿童文学。小时候也没有读过童话。1981年我到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的时候,中文系也没有儿童文学课。但是,到我读大三的时候,听说低年级的同学开了一门选修课叫“儿童文学”。我的一个同学很好奇,邀我一起去旁听。于是,我同她一起去了。上儿童文学课的老师叫李晓湘,当时国内只有蒋风先生率先在浙江师范学院恢复了儿童文学课程,李晓湘老师正是从浙江师范学院进修回来后,在中文系开儿童文学选修课的。因为是选修课,来听课的学生很少,加上我们两个旁听生,一共只有七八个人。那天李老师讲的是童话。黑板上只板书了“童话”两个字。但这两个字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有时候你会发现,汉字是非常奇妙的,有的字排列在一起,不需要懂它的意思,你就觉得它特别好——看着“童话”两个字,我直觉它是奇妙而诗意的。那次课后,我其实再也没有去听过“儿童文学”课程,但我买了李老师推荐的《儿童文学教程》和《儿童文学作品选》。我一口气把作品选里的作品读完了。这是我第一次读到儿童文学作品。第一次读到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和《丑小鸭》。我被安徒生的童话深深吸引了。于是,我自己也尝试着写童话。

写作是需要学习和模仿的,然而安徒生是无法模仿的。他的童话都是他自己的生命故事,带着他自己特殊的印记。于是,我选择了另一个作家来模仿,那就是严文井先生。那本作品选里有严文井先生的《小溪流的歌》,我依样画葫芦,也写了一篇关于小溪流的童话,叫《两条小溪流》。作品写出来以后,我寄给了《小溪流》杂志社。这时候已经是1985年夏天,我大学毕业了,到郴州商业学校去教书,准备三年后考古典文学方面的研究生。郴州是革命老区,那时候我到郴州工作属于支边,按规定要工作满三年后才准许考研究生。我一边工作,一边像一切年轻的文学爱好者一样,偶尔写一些晦涩愁闷的诗,无病呻吟一番,把儿童文学抛到了脑后。

1986年的一天,我收到了一份从湖南师范学院转过来的印刷品,是一本《小溪流》的样刊,我的童话《两条小溪流》居然发表了!我着实惊喜了一下,但也并未勾起我继续写作童话的热情。我依然闷头复习,为考研做准备。

我当时是准备考回母校的。因为本科学习的时候,我很喜欢元明清文学,而母校的黄钧先生是这方面的专家。然而,当我去报名考研究生的时候,却得知黄钧先生当年因为有带学生实习的任务,不招收研究生。怎么办呢?准备了这么久,难道不考了吗?我翻阅读厚厚一本全国各大院校的研究生招生信息资料,一筹莫展。这时候,浙江师范学院儿童文学专业几个字跳入了我的眼帘。我想起了本科时听过的那堂课,想起了我自己买的那本《儿童文学教程》,那本书正好是招生信息上提到的参考书藉。我突然想,既然考不了古典文学,那就考儿童文学吧。那一年全国只有浙江师范学院招生儿童文学研究生,而且只招收一名。我想我反正是考不上的,不抱什么希望,权当试试吧。

浙江师范学院儿童文学专业只招生一名研究生,导师的名字倒有两个,一个叫蒋风,一个叫韦苇。除了英语和政治外,需要考的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理论、儿童文学,“儿童文学”这一科还特别说明了包括外国儿童文学。简章上提到的参考书中有韦苇先生的《外国儿童文学概论》,我没有这本书,郴州的书店里也买不到。于是,我只好写信给韦苇老师,希望能得到这本书。那时候真是一个纯真的时代!韦苇老师居然很快就给一个素陌平生的学生回了信,而且给我寄来了这本书!

于是,我一边找各种参考资料,一边抓紧复习。名副其实的 “临时抱佛脚”。

或许是我和儿童文学天生有缘吧,又或者人生常常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样的“临时抱佛脚”,倒还获得了好成绩,笔试时以总分排名第一获得了通过。

去面试的时候,从郴州坐火车到金华,到达的时间是凌晨三四点之间。人生地不熟,我又是孤身一人,感到很害怕。然而韦苇老师来信说,他会到火车站来接我。后来研究生学习的三年间,寒来暑往,每次开学回校,都是韦苇老师在凌晨三四点到火车站来接我。那时候没有手机,火车也并不总是准点,金华是坐小城,好像还没有出租车,或者即便有,我们穷学生也坐不起,反正我是一次出租车也没有坐过。但每次我只要走出车站,就能看到韦老师站在那儿等着我。韦老师推着单车,单车上放着我的行李,我跟着他的脚步,走过金华市凌晨寂静的街道。这情景我终生难忘。

据韦老师后来说,我面试的时候,虽然问题答得不错,但是并没有给他留下太好的印象。第一是那时候我长得还算漂亮,老师觉得漂亮的女孩子应该不会安心读书;第二是我穿了件红黑两色的蝙蝠袖上衣,留着披肩的长发,还擦了点口红,给人的感觉很时髦,不像个爱读书的人。老先生后来就会了解到,学生这辈子都不是个时髦的人。但那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除了南方的广州深圳,整个社会比较封闭,而郴州临近广东,有“小香港”之称,年轻人的衣着打扮浸染了一些香江的风尚。

那一年是韦苇老师第一次招收研究生。笔试上线的学生除我之外,还有其他几位。但他只能收一位。他虽然对我没有太好的印象,可是从成绩来说,我笔试和面试都是第一。他是公平与公正的,最终还是毫不犹豫地录取了我。

研究生三年是我如饥似渴读书的三年。我与一般的应届毕业生不同,我是工作了三年之后再去读书的,对于读书的机会倍感珍惜。这三年也是我自我性格重塑的三年。我在高中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被同学告过密,被老师误解和严惩过。从那时起,我对人总有一种提防和不信任,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我的大学生活。但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我有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姐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无所不谈,还经常恶作剧,把生活过得快乐而充实。我几乎读遍了当时能找到的所有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呈现的世界总是那么光明美好,久而久之,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光明。

那时候上研究生,是将自己预设为学者的,将来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因此,老师要求我们多读作品,却不主张我们写作。我也老实听话,自然没有写作儿童文学的欲望。但毕竟年轻多思,常觉韶华易逝,难免要伤春悲秋,于是写了不少散文诗。窃以为散文诗反正不是儿童文学这一路的,老师也管不着。到临近毕业的时候,因为全心准备毕业论文,整日在资料堆里翻扒,特别觉得压抑,想找个口子喷发一下,调剂调剂自己绷得太紧的神经。有一日突发奇想,写起了小说来,还是一个中篇小说。我的论文写的是《童话的诞生》,我的小说写的却是家族情仇的故事,二者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到我毕业论文写完的时候,那部中篇小说居然也写完了。

研究生毕业以后,我分配到一家少儿出版社当编辑,那篇小说也在当地一家大型成人文学杂志上发表了。我是工作上的新人,我的名字一下子就引起了别人的注意。我的职业是少儿文学编辑,而我写的故事却充满不道德的爱恨情仇。于是私下里有人开始议论了。有好意的,也有不怀好意的。有以己度人的,也有说文如其人的。遭遇了这次风波,我决心从此以后不再写这些劳什子小说。儿童文学编辑要善于和儿童文学作家打交道,才能约得来好稿子,也才能改得出好稿子。我想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也尝试写一写,以免在作家们的面前显得太外行。于是,我终于提起大学时代搁下的笔,又写起童话来。

自此,我才算是真正嫁给了儿童文学,并且矢志不渝。

                               2014/8/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