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的滋味
(2012-03-01 16:50:08)
标签:
教育成长杂谈 |
分类: 我的散文随笔诗歌 |
想念的滋味
汤素兰
对于成年人来说,想念一个人的滋味,就是脑海里充满了这个人的名字、声音、笑语,心房里虽然塞满痛苦,却还可以咬咬牙,既不打这个人的电话,也不去相见,即便当面遇着也能装得若无其事。
对于孩子来说,想念一个人,就意味着哭泣,叫喊,甚至反抗。因为孩子是真诚的,孩子不会装假。
我们经常会看到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哭喊着要妈妈;看到年幼的孩子和小伙伴玩得开心时说什么也不愿意回家;还会看到孩子紧抓着外婆的衣襟不放,不让外婆回乡下去,因为他想念外婆。
至于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表达想念的方式更让人揪心:
有一个孩子每当想父母的时候,就在纸上画父母的样子,画完了又把画像撕得粉碎。有一个孩子每当想父母的时候就对着墙壁大声喊——一直喊到让自己声嘶力竭、疲惫不堪。
从心理上来说,想念就是一个人内心中自发地在脑海中出现某个人,某些事。因为是自发地出现的,对于孩子来说,他无法排解,也无能为力,所以,需要大人引导。
孩子需要安全感,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他安全和生活的保障,孩子一旦和父母分离,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担心和恐惧。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最好不要和孩子分离。
孩子对小伙伴的想念,对自己的宠物的想念,对亲人的想念,可排解的方式很多。比如,上幼儿园的孩子如果想妈妈了,可以给妈妈打个电话,听听妈妈的声音。对距离较远的亲人,比如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想念,或者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的想念,可以引导孩子给亲人写信,把自己的想念表达出来,在写信的过程,孩子还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告诉对方。写信是一种很好的排解情绪的方式。
孩子往往不爱搬家,一旦搬家,往往会想念自己的玩具和玩伴,在这种时候,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把想念的东西——住过房子,玩过的玩具,要好的伙伴画下来,在画的过程中,孩子的情绪也自然得到了排解。
人是情感的动物——孩子懂得想念了,说明孩子是一个有内心情感的人,这是正常的,也是弥足珍贵的。正确的引导和处理能让这种情感变成正面的能量,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